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11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茶多酚清除过氧自由基分子机理的量子化学计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评价Kondo等的计算结果,用一种组合的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计算了EC和EGC各位点的O-H BDE和C-H BDE,结果表明Kondo等的计算结果是不准确的,B环酚羟基,特别是4’位酚羟基,是清除过氧自由基的第一活性位点,2位书氢则是后继抽氢反应的活性位点,这与Kondon等通过实验提出的茶多酚清除自由基的分子机理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62.
野生山葡萄多酚类物质提取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野生山葡萄总多酚的浸提条件.方法:选择提取剂、提取剂浓度、提取时间、温度、料液比以及提取次数6种因素进行梯度实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结果与结论:提取溶剂为甲醇、浓度为60%~80%,提取时间为2~4h,常温提取,2次提取料液比为l:20为宜,3次提取料液比l:5最佳.  相似文献   
63.
探讨了对粗枝木麻黄(Casuarinaglauca)小枝多酚(Polyphenols)和缩合单宁(Condensedtannins)的适合提取条件.为确保样品中的多酚和缩合单宁的含量不被低估,含有1.0%HCl的7:3的丙酮水提取液是合适的提取溶剂.它能抑制以共价键结合的蛋白质和纤维素结合态的缩合单宁在样品处理过程中形成和在此酸性条件下对形成的复合物有一定的溶解,能提取出最大量的可溶态的多酚和缩合单宁.同时通过3次以上的提取,样品颗粒大小对可溶性多酚和缩合单宁的影响不显著,但是在全部过100目筛的样品研磨处理下能最多地将结合态的缩合单宁转化为可溶态.  相似文献   
64.
简要地介绍了茶多酚的组成与性质,着重对从茶叶中提取荼多酚的工艺进行了探讨。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定出萃取物中的六种茶多酚,并以分光光度法定量。通过该工艺提取得到的产品色泽良好,得率及纯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65.
微波法提取茶多酚及茶多酚镧配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微波法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Tea polyphenols,简称TP),探讨溶剂、微波功率、提取时间、料液比、浸提级数对提取率的影响.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提取的最优条件为:溶剂为体积分数40%的乙醇,料液比为1:9(g/mL),微波功率280 W,加热时间30 s,浸提2次.直接在茶多酚浸提液的浓缩液中加入氯化镧合成茶多酚镧配合物TP-La,与茶多酚对照样品合成的TP-La比较,通过IR、TEM、紫外吸收等手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所合成的纳米茶多酚镧配合物结构基本相似,粒径均在30 nm以内,紫外吸收峰一致.  相似文献   
66.
采用微波辅助法提取油茶叶茶多酚,并通过单因素试验与响应曲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性分析油茶叶中儿茶素类主要成分以及体外抗氧化法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油茶叶茶多酚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40%、料液比1∶40、微波时间120s、微波功率400W,此条件下,茶多酚提取的得率为9.59%;油茶叶儿茶素类主要成分为EGC和EC,无EGCG、ECG及C;儿茶素类成分具有良好的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活性和较强的总还原能力.  相似文献   
67.
阐述了绿茶多酚的化学组成、生物代谢以及在药物开发领域的进展,主要集中在对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茶多酚潜在的抗肿瘤活性可以通过干预肿瘤发生、发展、转移等各个阶段来进行,但茶多酚发展成为治疗药物还是面临很多挑战,比如,低生物药效率.基于纳米颗粒的药物传递系统相比单纯的茶多酚具有特别的优势,同时,为了处理新出现的安全问题和潜在的局部药物过量效应,有必要确定包裹纳米粒子以后的药物实际用量和药理学机制.  相似文献   
68.
为了建立金花茶叶的HPLC指纹图谱,为评价其质量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HPLC法测定,使用Agilent ZORBAX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 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54 nm,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1版)"及SPSS软件对10个批次样品进行数据处理,并用UPLC-QTOF-MS对部分共有峰进行初步归属。研究结果表明:10批金花茶叶共标定共有峰10个,通过UPLC-QTOF-MS进一步分析,鉴定出其中5个多酚类成分分别为3'-甲基-鞣花酸-4'-葡萄糖苷、鞣花酸、Okicamellia、3'-甲基鞣花酸、3,4-o,o-次甲基-鞣花酸。10批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0。通过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将10批样品分为4类。本研究为金花茶药材的全面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
茶多酚的制备及沉淀机理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Ca^2+,Mg^2+,Fe^3+,Al^3+,Zn^2+,Sn^2+等离子用于沉淀茶多酚,发现Zn^2+效果最好,故仔细研究了Zn^2+作沉淀剂时的沉淀条件,探讨了其沉淀机理。  相似文献   
70.
 采用HPLC-DAD-MS/MS技术对英红1号、英红9号和祁门茶树的芽叶进行了分析,鉴定出了2种嘌呤生物碱,7种儿茶素类化合物以及2种非儿茶素类茶多酚。对这3个茶树品种的嘌呤生物碱和儿茶素类成分质量分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三者的儿茶素类总质量分数均大于20%,其中英红1号和祁门红茶品种在儿茶素类成分的组成上较为接近,EGCG质量分数均为最高;而英红9号质量分数最高的是EC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