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0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28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13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合成了1,2—二哌啶乙烷,并将其应用于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本体聚合.动力学性质测定表明,二哌啶乙烷作为两种单体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配体的聚合反应基本符合“活性”/可控聚合的特征,且聚合反应可以在高纯氮气保护下的开放体系中直接进行,无须严格的低温冷冻——抽气除杂——解冻的繁复苛刻条件.  相似文献   
352.
资本运营是相对于企业的产品经营而言的一种经营方式。在分析了资本运营的理念、特征及资本运营在云南中小民营企业发展中的聚合效应的基础上,指出云南企业资本运营认识和操作上的误区,提出促进云南中小民营企业通过资本运营加快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实施途径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53.
聚丙烯酸酯/聚硅氧烷的分子设计与阻尼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含乙烯基大分子硅单体与丙烯酸酯共聚,成功地制得了具有接枝结构的丙烯酸酯共聚乳液.该接枝共聚物的阻尼温域可跨越100 ℃,力学损耗因子(tan δ)最高可达到2.0.系统研究了大分子硅单体的用量、引发剂用量、乳化剂用量和丙烯酸酯单体的种类对共聚反应动力学的影响,并用动态力学谱表征了一系列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引入对聚合转化率及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大分子硅单体的加入大大改善了丙烯酸酯共聚物的低温阻尼性能,而引发剂用量对共聚物的阻尼性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54.
乳液共混法制备丙烯酸酯系阻尼材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丙烯酸正丁酯(BA)、丙烯酸乙酯(EA)、甲基丙烯酸乙酯(EM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苯乙烯(St)等单体合成聚合物乳液,将乳液共混后涂膜测试其阻尼性能.考察了聚合物的选择、共聚比、共混比等对材料阻尼性能的影响,发现通过多梯度玻璃化温度聚合物乳液共混可制得性能优良的阻尼材料,其中高温区阻尼响应聚合物用PMMA比用P(St-BA)共聚物好.  相似文献   
355.
以α-氯代甲苯(C6H5CH2Cl)/四水合氯化亚铁(FeCl2*4H2O)/三苯基膦(PPh3)为引发体系,在120 ℃下引发苯乙烯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活性"/可控聚合反应(ATRP).结果表明:只有当n(Fe)/n(P)=1∶3时,聚合产物数均分子质量(n)与转化率才呈现一定的线性关系,聚合反应机理表现为ATRP.对于其它n(Fe)/n(P)(如1∶2和1∶4),产物的n与转化率不呈线性关系,表明在聚合反应过程中存在多种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356.
对高聚合度聚磷酸铵的聚合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制备了平均聚合度为600的聚磷酸铵.研究了磷酸铵、组分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气氛、反应时间和处理温度、处理时间、处理气氛对平均聚合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聚合度APP的生产工艺条件为:1:1:0.3(摩尔比)的(NH4)2HPO4,P2O5和尿素混合均匀后,于干燥氨气氛下280-300℃充分搅拌进行聚合反应,聚合反应时间为20min以上,聚合反应完全后于同样气氛下,250-280℃热处理100~120min,即得粉末状的APP聚合物,通过端基滴定法测定聚合度,其平均聚合度大于600.  相似文献   
357.
通过反相悬浮法合成高吸水性聚丙烯酸钾树脂,利用电导、像衬光学显微镜对反相悬浮聚合反应过程进行了研究,并采用红外和热重分析对树脂的分子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反相悬浮聚合体系反应过程是由油包水到油水连续相互相贯穿,最后到水凝胶和油相共存的状态.红外光谱显示树脂中存在大量亲水性基团,由热分析得知树脂热分解温度约为400℃,热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358.
在乳液体系中,以聚脲为壁材,以界面聚合法制备了包裹辣素同系物--N-香草基壬酰胺的微胶囊.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获得较好包埋率的反应条件:反应温度50℃、乳化值8、乳化转速2000 r/min.红外光谱对照显示囊心与形成壁材的单体间存在键合;吸附等温曲线为标准Ⅰ类曲线,并由此假设微胶囊为紧密堆积形式,以单个扫描速率升温法进行了微胶囊的热降解实验,采用Freeman-Caroll方法与Achar-Brindley-Sharp-Wendworth方法进行了热重数据的处理,求得了动力学参数,回归系数显示这2种处理方法所获得的反应级数一致.  相似文献   
359.
用完全滴加料乳液共聚合方式合成了环己基马来酰亚胺/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ChM I/MMA/St),研究了三元共聚物的热性能、力学性能及流变性。结果显示:随着共聚单体中St含量的增加,共聚物的热分解温度明显提高;共聚物熔体表现出假塑性流体的行为,材料的表观粘度随St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同时用该三元共聚物作为耐热改性剂与聚氯乙烯(PVC)共混,研究了耐热改性剂含量对共混物热性能、力学性能、及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hM I/MMA/St三元共聚物可以提高PVC的玻璃化温度和维卡软化温度,并能够抑制PVC的分解。  相似文献   
360.
利用原位乳液聚合在纳米碳酸钙(CaCO3)粒子表面接枝包覆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借助于FT IR1、H-NMR、TGA和GPC等手段研究了PMMA界面层结构、热稳定性及分子量分布。结果表明:纳米CaCO3粒子表面接枝的PMMA以间同(rr)立构结构为主,其含量约52.8%;热稳定性介于无皂和有皂乳液聚合之间,热分解温度比无皂乳液聚合的PMMA高约50°C,其分解主要由PMMA亚乙烯基链端的β-断裂及自由链断裂引起。纳米碳酸钙表面接枝的PM-MA分子量比均聚物大,分布也较宽。纳米CaCO3粒子的存在对PMMA的微结构没有影响,但对PMMA的热稳定性、分子量及其分布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