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8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79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24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123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综合归类了目前制备纳米结构硅的主要方法: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激光诱导化学气相沉积和热蒸发法(制纳米晶硅)及电化学腐蚀法(制多孔硅),给出各种方法的典型参数及其对纳米硅结构的影响,分析了纳米硅结构特征,比较分析了各种方法制备的纳米硅的光学性能,如光学能隙Eoptg,光致/电致发光谱峰位波长、半高宽及影响因素等,并对纳米硅研究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用质子核磁共振(1HNMR)方法对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淀积非晶氢化氮化硅薄膜(PECVD-α-SiNx:H)进行测量,分析膜中H的含量和分布与淀积温度、射频功率等工艺条件的关系,以及退火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对化学法清洗硅片过程中消除颗粒的机理作了定量的探讨。颗粒的清除是由于化学蚀刻和颗粒与表面排斥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首次提出了最浅蚀刻深度和最小蚀刻速度的概念。最浅蚀刻深度可通过颗粒与表面间作用能的关系进行计算。是小蚀刻速度则可通过蚀刻侧形进行计算。研究结果对于优化化学法清洗过程和设计高性能清洗液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氮化烧成后硅在刚玉氮化硅材料中的赋存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温度氮化烧成后,硅在刚玉氮化硅材料中的赋存形态.结果表明:1300℃氮化后,硅的外层包裹着絮状的O'-Sialon;1400℃时,硅颗粒破裂且内部有氮化硅生成;1 500℃时,已没有残留硅保留下来,硅氮化生成了O'-Sialon和氮化硅;1 600℃时,硅氮化完全,其中的杂质相CaO,Fe2O3等富集在一起.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大型商业软件CFX建立了高温氮化硅反应炉内温度场的数学模型,采用拟流体模型数值模拟炉内的层流流动,分析了氮气体积流量、各向异性散射和辐射特性等因素对温度场和产物质量浓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为确保反应充分完全,预热段温度控制显得非常重要,而氮气体积流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各向异性散射对径向温度、产物质量浓度有一定的影响;散射率对温度场影响很小;计算值与实验值相比较,误差在10%之内.  相似文献   
16.
以0.1mol·dm-3的Zn(NO3)2水溶液为电解质溶液,以99.9%Zn片作阳极,采用方波脉冲电流法在氧化锡铟(ITO)导电玻璃基底上阴极电沉积,得到了透明的ZnO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和荧光光谱技术,测试了薄膜的结构、表面形貌和光学特性.用同样方法在多孔硅衬底上电沉积ZnO薄膜,经过1000℃氧气氛下热处理1h,在紫外光照射下可发射强绿色荧光.  相似文献   
17.
采用SiC颗粒级配的方法形成了SiC-Si复相陶瓷材料,研究颗粒级配SiC-Si的组织结构及其对SiC-Si复相陶瓷干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SiC颗粒级配方法能明显改善SiC-Si复相陶瓷材料的干摩擦磨损性能.粗细颗粒间的级配具有相互强化的作用,并且有利于光滑摩擦表面的获得与稳定;同时可提高复相陶瓷对断裂磨损的抗力.  相似文献   
18.
人工神经网络预测高炉铁水硅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BP神经网络预测高炉铁水硅含量的几种网络优化方法,指出了神经网络预测硅含量的可行性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核磁共振法表征磷改性斜发沸石骨架硅铝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固固相P—Al同晶取代的方法,采用焙烧和微波两种加热方式磷改性斜发沸石。并用^27Al、^29Si和^31P高分辨MASNMR表征磷改性前后斜发沸石骨架上的硅铝变化,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能使沸石骨架Al脱除,形成八面体Al(H2O)^3 6,骨架硅铝比显著增大,微波法对斜发沸石骨架P—Al同晶取代效果比焙烧法好,同时,两种方法对磷改性斜发沸石的骨架结构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20.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符合SrAl2O4:Eu^2 ,Dy^3 化学组成的溶胶,通过水热反应组装后还原的多孔硅主客体材料的荧光光谱发生显蓝移,并出现一个新的400~450nm的余辉发射峰,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发光材料进入了多孔硅的纳米孔洞,二价铕离子周围的环境变化和发光材料受到了量子尺寸效应产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