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7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55篇
系统科学   81篇
丛书文集   34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92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针对影响和制约膜分离技术大规模推广应用的关键材料与技术瓶颈,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介质与设备"创新团队经过多年自主创新,在高性能分离膜材料、膜过程强化关键技术和高效膜分离装备等方面取得了系列科研成果,部分成果在调味品、水处理、中药等行业实现了产业化应用,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提高我国膜工业研发与应用水平,缩短我国膜分离行业与国外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促进膜分离技术的大规模工业化应用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2.
偏振图像伪彩色融合对提高视觉感知和目标判读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空间调制型全偏振参量矩阵的低秩和稀疏特性,提出基于贝叶斯概率鲁棒性矩阵分解融合方法。首先,根据偏振调制和解析算法构造偏振参量矩阵,同时合成强度图像;其次,对参量矩阵进行基于改进的贝叶斯概率参量矩阵分解,降低背景噪声和亮度变化等干扰,分别获得参量图像的稀疏和低秩成分;然后利用方差、清晰度和信息熵进行模糊积分,获得显著性参量图像,与合成强度图像一起进行像素级增强;最后,经直方图规定化和IHS颜色映射,得到伪彩色融合结果。实验选择多种材质与目标的仿真和实测数据进行验证,通过主观视觉效果和客观指标比较,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3.
用极化信息实现雷达目标的分类与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极化信息,提取表征雷达目标的五个特征参数,并给出了这五个特征参数的显式表达式。运用BP神经网络技术,对选定雷达目标进行学习并分类计算。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这种利用极化信息和BP神经网络技术对雷达目标进行分类和识别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4.
采用电化学测试手段,从阳极反应过程、稳态极化曲线等方面研究了在锌电解液中铅银阳极极化的行为.试验结果表明,在阳极银含量(质量分数)为0.7%~1.4%范围内,随着银含量的增加,阳极电位变负;随着电解液中锰离子浓度的升高和电解液温度的升高,阳极电位显著下降.为此,在电解锌时,应选择合适的锰离子浓度和电解液温度(38~40℃).  相似文献   
135.
多频复合波激电差分相位频率简谱异常区分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了多频复合波激电差分相位频率简谱异常区分法的原理、技术及应用效果.采用该方法,可以有选择地快速观测一段激电频率简谱,同时获取多个差分相位参数.利用不同极化源(单个或多个)的差分相位曲线特征的相互关系和明显差异,可实时、直观、准确地区分矿异常、非矿异常.该方法还具有工作简便、高效、分辨力高等优点,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6.
采用电化学、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实验方法研究了1-羟基苯并三氮唑(BTAOH)和钼酸钠(Na2Mo O4)复配后对铜在ASTM D 1384模拟大气腐蚀溶液中的缓蚀协同作用.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BTAOH与Na2Mo O4在50 mg·L-1的质量浓度条件下,以2∶1复配使用能够显著提高铜在模拟大气腐蚀溶液中的电荷转移电阻,降低腐蚀电流密度,缓蚀率达到90.7%;铜在模拟大气腐蚀溶液中的腐蚀产物呈聚集柱状堆砌在表面,而在含有缓蚀剂的溶液中表面平整致密,且疏水性增强,接触角显著增大至91.8°.X射线光电子能谱结果显示Na2Mo O4与铜表面作用后形成Mo O3和Mo O2,两种氧化物填充在BTAOH形成的表面膜的缝隙中,提高了膜的致密性,对铜产生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7.
以电动汽车用动力锂离子电池为测试对象,通过等效电路拟合实际测量的电化学阻抗曲线来分析电池电极系统的动力学过程,并选取等效电路模型在不同荷电状态下的参数分析不同交流阻抗组份及阻抗特性对电池充放电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基于阻抗谱测试得到的等效电路模型参数有利于得出更高精度的电池电荷转移阻抗以及扩散阻抗,并且较好地区分电化学极化和浓差极化,可以用于分析不同温度和不同荷电状态的电池充放电性能。   相似文献   
138.
借助电化学方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SE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盐酸浓度对热轧铁素体不锈钢表面质量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随着盐酸浓度的增加,酸洗后不锈钢表面平整程度增加,但盐酸浓度过高存在较严重的晶间腐蚀现象.虽然酸洗后不锈钢的阴阳极极化曲线形状在弱极化区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但随着盐酸浓度的增加,不锈钢在溶液中的点蚀电位升高,并且容抗弧半径增大,表面耐蚀性增强.  相似文献   
139.
以含低熔点元素Cu和Sn的超纯165%(质量分数)Cr铁素体不锈钢为实验材料,通过在35℃恒温6%(质量分数)FeCl3溶液中对实验钢进行浸泡腐蚀实验,并采用三电极体系测定实验钢的极化曲线,初步研究了晶粒尺寸对这种铁素体不锈钢耐蚀性能的影响.实验中,采用经典的失重法计算腐蚀速率,利用动电位扫描法测绘极化曲线,以进一步探究实验钢的腐蚀过程.研究表明,这种铁素体不锈钢的点蚀电位值随晶粒尺寸增大而大幅提高.浸泡腐蚀实验结果证实,存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晶粒尺寸范围,晶粒尺寸过小或过大都不利于提高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40.
采用电化学方法分别研究了AZ31镁合金轧制板、AZ80镁合金轧制板、ZE42镁合金热挤压板、LZ91镁合金轧制板和LA101镁合金热挤压棒等5种不同的镁合金在质量浓度为5.0%氯化钠水溶液中的腐蚀行为。采用失重法测量每一种合金的腐蚀速率,并且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腐蚀产物的形貌,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每种镁合金的相组成。结果表明:电势分布较为均匀的镁合金可减小镁合金的微电偶腐蚀趋势,5种镁合金板(棒)材在NaCl水溶液中的腐蚀速率由低到高的顺序是:AZ80AZ31LA101LZ91ZE42。经36 h浸泡腐蚀后,在NaCl水溶液中镁合金表面主要被腐蚀产物Mg(OH)_2所覆盖,且随着浸泡时间延长,所有镁合金均呈现出明显的点蚀特征,阳极溶解和局部腐蚀程度加重,发生析氢反应,最后变为均匀腐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