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47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清人汪森的《粤西诗载》收入自秦汉至明末游宦桂东的88名诗人在桂东创作且吟咏桂东的诗作212首。没有收进《粤西诗载》的游宦诗人和歌唱桂东的诗词还有很多。从这些游宦诗人在桂东的文学书写,可以读到各时代诗人的诗心,诸如迁谪之情,隐逸之念,用世之心。他们对桂东地理、风土、政治的记录,是研究桂东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的重要史料,他们的诗作为桂东文学的繁荣增添了绚烂多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92.
长期以来,古代文论的现代建构一直困惑着中国学界.进入新世纪,对古代文论资源的历史反思与诗意阐释愈显迫切.基于这样的现代忧虑,<古代文论的诗性空间>让我们看到了现代学者的建设襟怀.该著认为,只有在诗性的建构中,人与自身、人与对象、人与世界才是整一而不是分裂的.正是古人那种近乎神秘的诗性思维,使世界、人生、文学相生互惠,人据此重返天人合一的和谐状态,并与"本源"同在.因此,唯有重建古代文论的诗性空间,才能有效复兴现代人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93.
菲华诗人在诗歌意象的营构方面颇为着力,拓展了于有限中见无限的无究艺术魅力;善于放飞想象力的菲华诗人在诗思、诗形等方面的用心锻造,为读呈献了不少颇具审美意味的艺术佳构。  相似文献   
94.
“民间写作”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诗歌写作的一股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对中国新诗的多元化发展与探索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其诗歌创作与探索呈现出了三个突出的写作特征:一是绝对独立自由的个人写作立场;二是向世俗生活彻底敞开的取材原则;三是诗歌语言口语化极力追求。这种实践与探索呈现出明显的非诗化特征,存在着许多认识和探索的误区,需要引起我们高度警惕与反思。  相似文献   
95.
在20世纪初俄国文化、文学的“白银时代”中,有一位女性诗人、作家季·尼·吉皮乌斯,她是当时宗教哲学领袖之一德·梅列日科夫斯基之妻。但其本人也是这一时代的重要人物之一。吉皮乌斯才情横溢,思维敏捷,观察准确,文笔犀利。然而,因了她冷漠的个性,也因其不留情面的尖刻,以及她总有一种“小圈子”倾向的封闭,她的价值很少有人能认识,并对其做出正确评价。而且,当时各种思潮风起云涌,新宗教意识探索与神秘主义、颓废主义的迷雾混合在一起;吉皮乌斯就有“极端颓废主义”的名声。在当时对颓废派的一片责骂声中,更是少有人去触碰这朵“罂粟花”。然而,别尔嘉耶夫以其独到的视角,深刻的哲学思辨,甄辩了颓废主义的外在现象与内在本质,从而揭示了季·尼·吉皮乌斯现象及其价值,为我们认识这位女性、作家、诗人打开了一条通道。  相似文献   
96.
关于“意向”的思想古已有之,近现代的“意向性”研究则由布伦塔诺所开创,他提出了第一种意向性概念:心理行为指向内存在对象(色声味等)。胡塞尔在继承和发展意向性研究中提出了第二种意向性概念:心理的感觉内容通过赋予意义而指向客观事物(可简述为心理指涉外物)。关于意向性的存在地位问题现在仍是众说纷纭而尚无定论。但有证据表明,意向性是后天形成的,是经由感知一动作协调过程结合学习联想回忆机制而形成,实为一种整体觉知效应。故意向性不能为心理的本质特性,心理的本质应是“知”(觉知),因为“知”乃是一切心理现象性命攸关的共性,有之则是,无之则否。而且,“知”也是最奥秘的心性,它不可定义,也难以用关系范畴和主客体模式来理解,只能凭借现象学方法来揭示其大义,由之证悟了“明”的境界和“我”的内在,开显了“心”的堂奥。若绕开“知”来论究心理意识将不得要领。  相似文献   
97.
文化本质论     
对于文化本质的探讨,从横向来看,文化具有人造性、民族性、系统性、规范性和时代性五大属性,其中,人造性是文化的本质属性;从纵向来看,学者们经历这样一个圆圈:由文化外延的探索到文化内涵的探索,再到文化文化内涵与文化外延相统一的探索。因此,文化的本质就是人的活动及其成果。  相似文献   
98.
《蜀山剑侠传》年轻正派女侠的身体叙述具有"美化"、"神化"的特征。这种叙述策略体现了作者女性崇拜的无意识与自我想象的本质。而这种叙述模式的深层根源则是读者、作者与当时社会的心理预期。  相似文献   
99.
《汉宫秋》是以汉元帝为爱情主人公的末本戏。君王以爱情主人公的面目出现,突破了传统封建道德观念中君王以刑政教化为重的那个严肃、无情形象的禁锢。同时,渴望安定和平、幸福生活的生存意识的彰显以及戏剧中“情”的诗化处理方式都增添了《汉宫秋》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0.
立法后评估工作是立法实践中的一个新的创举。“立法”是立法后评估的对象,同时也为立法后评估提供了一种方法;“后”是立法后评估的时间,分别具有时间点和时间段的意义;“评估”作为立法后评估的本质,是一种法律意识、法律价值、法律行为的意义综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