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47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回顾当代中国城市化历程,从前改革时代的“政治工具型的城市化”到改革时代的“经济工具型的城市化”,中国的城市化之路因过分倚重城市化的工具倾向却忽视了城市的社会本真。一个潜在的危机在于,我们越来越将城市化的工具性当成是城市化的终极意义,城市化中暗含的工具理性正在不断吞噬城市所应有的社会价值。城市化决不是仅以政策技术层面而存在的,应重建城市福利、重建社会关系、重建城市正义,应以“城市权利”的视角干预城市化进程,找回城市的社会本真。  相似文献   
72.
“韵”是宋代诗歌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书画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韵”和“胸次”有关,“胸次”又和圣哲之学、道义相关,与“俗”是对立的。综合宋代学者的看法,曹植、陶渊明被认为是有“韵”的诗人。“韵”是不可学的,是一种天生的灵性。范温在《潜溪诗眼》中对“韵”作了规定:有余意和美之极。从美学史的角度看,“韵”主要概括了欧阳修、梅尧臣.苏轼等诗歌美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73.
奥林匹克运动既是竞技的过程,也是教育的过程。随着2008北京年奥运会的临近,我国进入了以弘扬奥林匹克理想为核心的奥林匹克教育高潮时期。通过奥林匹克运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使他们成为品德、心智和体质全面发展的人,在体育运动中走向完善,这是奥林匹克运动教育所追求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4.
《郑笺》训诂主要是字词句的训释,这是学者研究《郑笺》的重点,但《郑笺》也涉及整体内容的训释,关于这点历代学者没有涉及。从分析篇章结构、补释文题主旨、说明史实典故、解释名物制度看《郑笺》整体内容的训释,《郑笺》从总体上进行了科学的整体的关照与把握,这对后世注释之学是极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75.
毛泽东论诗     
毛泽东具有极为广博深厚的中国古典诗词素养.他对古典诗词美学理论作了较长时间的探索和多方面的阐发,其理论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现代旧体诗词乃至新诗的创作.他一生读诗、写诗、评诗,其理论和实践成果是毛泽东文艺思想总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76.
从宇宙进化、人性生成、伦理追求和教育规律等方面对王夫之的教化思想进行了分析和阐释,并指出了其现实意义:人类的优秀文化是天地间清刚粹美之气的凝聚,以之教化社会,社会便可日生而新,和谐安宁而又充满活力。中华民族要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就必须致力于优秀文化,特别是优秀审美文化的教化,弘扬清刚粹美、止争一线的天地正气。  相似文献   
77.
鲁枢元先生三卷本的《文学的跨界研究》新近出版,这应是他三十年来文学理论研究成果的结晶,其中一个突出的关键词就是"跨学科"。他在"无界"的状态下开始进入文学的跨学科研究,涉足心理学、语言学和生态学,但所有的跨越都围绕着一个中心,那就是对文学的个体心灵与诗意空间的坚守。当他在文学心理学、文学言语学、生态文艺学三块领域都取得显著成果时,他却对"学科"由执着转向反思和质疑,在他看来,学科的跨越起源于原本的"无界"状态,经历学科壁垒森严的阶段,必然还要打破一个个"牢笼",重新回归"无界"的自然状态。  相似文献   
78.
针对目前高校学生的写作困境,给学生传授生态美学知识,指导学生自觉地以生态美学思想来观照自然,关注并参与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观察、思考与实践中发现更多具有生态审美价值的写作素材,拓展诗意写作空间,创作优秀的生态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79.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这是因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这一灵魂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指导思想的一元性;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一主题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作用和强大功能;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一精髓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民族特性和时代特色;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一基础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道德领域的基本要求.为此,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推进和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相似文献   
80.
作为毛泽东教育思想的精髓,教育为人民、开拓创新和理论联系实际建构了毛泽东教育思想的精神框架。教育为人民是毛泽东教育思想的根本宗旨,开拓创新是毛泽东教育思想的永恒主题,理论联系实际是毛泽东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石。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构成了毛泽东教育思想完整而严密的逻辑体系:教育为人民是宗旨,开拓创新是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是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