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0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202篇
系统科学   322篇
丛书文集   76篇
教育与普及   2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篇
现状及发展   40篇
综合类   383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178篇
  2014年   282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269篇
  2011年   288篇
  2010年   247篇
  2009年   237篇
  2008年   259篇
  2007年   280篇
  2006年   264篇
  2005年   205篇
  2004年   197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is paper undertakes a 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 of 10 measures of core inflation and evaluates which measure produces the best forecast of headline inflation out‐of‐sample. We use the 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Price Index as our measure of inflation. We use two sets of components (17 and 50) of the 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Price Index to construct these core inflation measures and evaluate these measures at the three time horizons (6, 12 and 24 months) most relevant for monetary policy decisions. The best measure of core inflation for both sets of components and over all time horizons uses weights based on the first principal component of the disaggregated (component‐level) prices. Interestingly, the results vary by the number of components used; when more components are used the weights based on the persistence of each component is statistically equivalent to the weights generated by the first principal component. However, those forecasts using the persistence of 50 components are statistically worse than those generated using the first principal component of 17 components. The statistical superiority of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method is due to the fact that it extracts (in the first principal component) the common source of variation in the component level prices that accurately describes trend inflation over the next 6–24 months.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适用于移动平台的交互式参数化DNA三维动态模拟方法.依据不同的DNA模式参数,利用基于自然特征的AR识别技术和曲线,直观形象地展示DNA的多种三维构象,动态模拟碱基互补配对、碱基对边堆叠边螺旋、 DNA复制的边解旋边半保留半不连续复制等微观过程.研发DNA三维动态模拟原型系统,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视、听、触、实物等多通道交互,有利于用户随时随地自主使用,增强用户对DNA知识的理解、掌握,引导用户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提高知识的传递效率.  相似文献   
3.
针对半潜式海洋钻井平台推进器螺旋桨面临的空泡腐蚀、电化学腐蚀以及海洋生物附着污损等问题,综述了焊接、粘接、热喷涂、冷喷涂修复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认为目前的螺旋桨修复再制造技术普遍存在着修复层应力集中、结合强度低、孔隙率高、高温导致材料变性等缺陷,今后的研究工作应向着避免应力集中、增大修复层结合强度、降低作业温度、减小孔隙率的方向发展,以期能够制备更加致密均匀的修复层。  相似文献   
4.
阐述微信公众平台的优势,分析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可行性,通过突出信息推送功能、以案讲案、引导大学生参与平台建设等措施发挥微信公众平台载体作用,提出转变传统的安全教育观念、开发信息反馈功能、需要优秀编辑人员等完善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针对软件实时操作系统的开销给嵌入式系统带来性能退化的问题,提出了基于FPGA的硬件实时操作系统的方案,设计了一个硬件信号量管理模块并用Verilog HDL硬件描述语言进行描述。仿真结果验证了这一设计的正确性,且其创建、请求和发送信号量操作的执行速度比μC/OS-Ⅱ中信号量管理部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利用VBA实现CAD和CAPP系统集成,讨论了基于Word平台进行工艺卡填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工艺卡填写和工序图并行输出的一般问题。工艺文件的填写是在CAPP数据库的支持下,直接读取CAD所提供的CAPP工艺数据文件,经推理机推理自动生产工艺过程;工序图绘制是在特征图表级和参数化绘图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的。  相似文献   
7.
动态高精度回转工作平台是网络搜索和跟踪系统的多功能工作平台,受控制系统的作用实现水平回转和高低俯仰的精确传动和定位,并起支撑作用。文章重点分析高精度回转工作平台的方案和动态精度。  相似文献   
8.
9.
筒型基础系缆平台沉/拔过程侧摩阻力原型测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介绍了1999年首次安装在渤海锦州9-3地区多筒基础平台安装施工过程中的侧摩阻力原型测试研究,描述了简型基础上沉和上拔过程中筒壁侧摩阻力的测试系统和测试方法,给出了主要测试结果并与现行规范进行了对比分析,这项成果对筒型基础平台的设计和施工具有直接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采用Authorware6.0多媒体制作软件为开发工具,进行程控交换原理多媒体CAI课件的开发,该课件提供一个内容学习平台——利用动画效果讲解原理;提供一个创新教育平台——便于学生主动参与和自我激励。该课件在教学实践中试用,具有界面友好、操作方便、运行稳定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