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综合类   256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油松毛虫是危害油松林的主要食叶害虫。简要阐述了油松毛虫的生活习性,以2002年太原市林场进行的油松毛虫的飞机防治为例,介绍了飞机防治的具体方法与步骤,重点说明了灭幼脲在采用飞机防治油松毛虫中的应用情况及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2.
马尾松香樟人工混交林中的邻体干扰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荆界山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香樟(Cinnamomun camphora)人工混交林中,马尾松个体生长速度与邻体效应之间的相互关系.以马尾松为基株,3m为半径圆内的个体均被定义为邻体,采取张大勇改进的干扰指数模型和马尾松的生长速度进行回归分析,发现马尾松生长速度和邻体干扰指数之间有显著的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该群落的演替过程中,香樟对马尾松以及马尾松自身对马尾松的生长均表现为竞争关系,其中马尾松的种内竞争尤为强烈.因此可以推断,此人工林群落演替的动力是马尾松各个体对资源竞争所引起的自疏作用,以及香樟与马尾松种间竞争所引起的他疏作用.马尾松种群最终将退出该群落.  相似文献   
133.
宁镇丘陵区森林土壤渗滤水的性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渗水采集器在杉木,火炬松、落叶栎林土壤中定期取水样分析,结果表明,5-6月份土壤渗滤水中的离子浓度普遍比7-8月份高得多,它们的浓度分布模式也因月份而异,杉林与栎林下土壤渗滤水的离子浓度及分布模式大同小异,但浓度大体上均高于松林,模式也与后者不同。5-6月份杉林地各种离子的淋失强度为最大,栎林地次之,松林地为最小;7-8月份则以栎林地淋失强度为最大,杉林地次之,松林地仍为最小,每年通过土壤渗滤水  相似文献   
134.
对从长岛松材线虫体表分离的3株携带菌株即中间肠杆菌(Esherichia intermedium)、鲁氏不动杆菌(Acinnetobacter lwoffi)和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选用分属于6大类的8种抗生素进行了抗生素药敏定性试验,初选出5种有效抗生素,采用对倍稀释法进行进一步定量试验,确定了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阿奇霉素、阿米卡星和诺氟沙星对单一菌种及混菌作用明显,有效浓度范围宽,这可为获得无菌松材线虫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5.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兰州产油松松针和松皮的挥发性成份进行提取,采用GC/MS方法分离、鉴定了松针20个化学成份,松皮42个化学成份.  相似文献   
136.
在荣成成山林场采用不同林龄随机调查的方法,进行了黑松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形态特征及主要营养生长指标与其雄花穗数量间关系研究;在胶东半岛沿海防护林以及半岛内陆丘陵山区,进行了黑松和赤松雄花穗的成熟采收期和采集技术研究;通过实验检测手段,确定了黑松和赤松雄花穗不同年份实验室出粉率和实际生产出粉率;确定了黑松和赤松的雄花穗长度与松花粉出粉率的关系. 为松花粉的合理采集及产业化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7.
苏胜荣  孙丰胜 《武夷科学》2006,22(1):216-219
松材线虫病是松树最危险的病害之一,在世界上一些国家都有发生并且损失惨重。寄主松树感染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Steiner&Buhrer)Nickle]40天后即可死亡。我国自1982年在南京中山陵风景区首次发现以来,到2000年底,因病枯死的松树达到2000多万株,直接经济损失25亿元,间接损失250亿元。松材线虫侵入寄主(主要是松树)后,在其体内迁移、分布及其引起的寄主内部细胞学、组织学的变化。病害发展过程与致病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8.
赤松和黑松花粉的营养成分测定及功能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测定分析采自胶东半岛的赤松和黑松花粉的营养成分,包括氨基酸、粗蛋白、总糖、还原糖、蔗糖、脂肪、维生素以及矿物质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并同其它花粉种类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认为: 赤松和黑松花粉为富含多种营养物质的花粉资源,具有协调营养平衡、增强免疫功能、延缓衰老等多种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39.
为了达到FCC(重油流态化催化裂化)废触媒再生利用变废为宝的目的,以再生FCC废触媒负载镍为催化剂进行松脂加氢反应性能以及生成产物成分的研究。采用4因素4水平正交实验考察了温度、压力、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以及自制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效果,利用气-质联用、气相色谱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产物的组成。结果表明,松脂加氢反应最优反应条件为:温度200℃,压力6 MPa,催化剂用量5 wt%,反应时间为100 min。气-质联用分析结果表明,松脂加氢反应产物中残留的未反应组分枞酸的含量为1.20 wt%,发生异构化副产物组分去氢枞酸的含量为8.06 wt%。气相色谱和紫外分析结果表明,反应产物中枞酸含量小于2 wt%,去氢枞酸的含量小于10 wt%,含量均符合氢化松香国家标准GB/T14020-2006特级产品的质量技术指标。催化剂重复使用7次后加氢转化率和选择性分别仅减小1%和0.9%,可见催化剂性能稳定且寿命较长。  相似文献   
140.
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对林分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和阐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对林分保留木、套种树种和自然更新树种生长的影响。【方法】2005年1月,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12年生马尾松人工林进行5种不同强度(0%,20%,30%,40%和50%)间伐后,套种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和润楠(Machilus pingii)3个乡土阔叶树种,每种强度设3次重复,每个套种树种密度均为120株/hm^2,2013年8月对所有样地(共15个,每个样地面积为600m^2)的马尾松保留木、套种树种和自然更新至乔木层的树种进行每木调查,记录种名、胸径和树高等。【结果】间伐处理8年后,不同间伐处理间林分保留木的平均胸径、树高和蓄积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胸径:P〈0.001,树高:P=0.001,蓄积量:P=0.008);林分平均胸径和树高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林分蓄积量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减少。间伐促进了3个套种树种幼树的生长,但不同树种间存在差异;米老排在50%间伐林分下生长最优,而红锥和润楠以40%间伐林分较优,前者的生长速率明显高于后者。间伐显著的提高了自然更新至乔木层的林木株数,与对照处理(100±25株/hm^2)相比,20%,30%,40%和50%间伐林分分别是对照处理的8.72倍、11.22倍、11.06倍和13.78倍;间伐显著提高了自然更新林木的树高生长,而胸径生长差异不显著。【结论】从人工林木材生产、套种树种生长和自然更新树种生长情况分析,采用30%或40%的间伐强度和套种优质乡土阔叶树是马尾松纯林近自然化改造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