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综合类   256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北亚热带次生栎林和人工松林土壤呼吸日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LI-8100土壤碳通量观测仪,测定并分析了北亚热带天然次生栎林和火炬松人工林的土壤呼吸日变化特征。结果发现:松林和栎林土壤呼吸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基本上呈单峰型分布,呼吸速率最强一般出现在下午,最弱一般出现在凌晨;松林土壤呼吸速率明显比栎林的高,从3月到6月,松林和栎林土壤呼吸速率显著增加,6月达到最高,之后又出现下降;栎林、松林土壤呼吸速率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地面温度与土壤呼吸速率的关系要好于距地表5 cm处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速率的关系,根据地面温度与土壤呼吸速率的关系,得到栎林的Q10值为2.08,松林的为1.41。  相似文献   
122.
杨希 《武夷科学》2010,26(1):38-46
采用常规检测法(贝尔曼漏斗法)研究了松枯死木中的线虫种类、相互存在关系和检出情况。初步将线虫分为4大类: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伞滑刃属其它线虫和非伞滑刃属线虫。其在枯死木中的存在关系有14种类型。(1)松材线虫;(2)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和非伞滑刃属线虫;(3)松材线虫和伞滑刃属其它线虫;(4)松材线虫和非伞滑刃属线虫;(5)松材线虫、伞滑刃属其它线虫和非伞滑刃属线虫;(6)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伞滑刃属其它线虫和非伞滑刃属线虫;(7)拟松材线虫;(8)拟松材线虫和伞滑刃属其它线虫;(9)拟松材线虫和非伞滑刃属线虫;(10)拟松材线虫、伞滑刃属其它线虫和非伞滑刃属线虫;(11)伞滑刃属其它线虫;(12)伞滑刃属其它线虫和非伞滑刃属线虫;(13)非伞滑刃属线虫;(14)无线虫。2008~2010年,松材线虫检出率分别为34.59%、28.21%和24.19%,呈逐年下降趋势;拟松材线虫检出率为14.04%、16.03%和0.8%。每年松材线虫检出率与季节的关系差异不明显,但常年基本上都有松材线虫,为枯死木的取样增加了难度。应用指示剂1号进行快速检测,结果表明,对于松材线虫病木,其准确率达100%。随着时间流失,松材线虫在枯死木中慢慢消失,影响常规检测和快速检测结果,所以尽量在松树枯死初期取样。  相似文献   
123.
124.
采用低温微波法(60、120、180 W)和电加热法对载甲苯松木活性炭进行再生。比较了这两种再生方法下活性炭的再生效率、升温速率、能耗,并分析了再生前后活性炭的物理化学性能。结果表明:经过5次吸附—微波辐射再生之后,活性炭吸附量基本保持原有吸附量的45%。随着微波功率从60 W 升高到120 W,再生时间从60 min降低到22 min,再生效率从1.7%/min增加到4.5%/min。而传统电加热再生法再生时间为180 min, 是微波法的3~6倍; 功率为60 W的微波加热法的升温速率为178 ℃/min,而电加热法升温速率只有9 ℃/min; 从能耗角度看,微波再生法的能耗为29.7 kJ/g,而电加热法的能耗则为74.3 kJ/g; 并且经检测微波法再生后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和官能团未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25.
126.
为提高高压静电分选效率,须对排针型电极放电特性进行探究。采用自制排针-辊式高压放电装置,通过改变电晕电压、排针与辊面间距、排针与辊面夹角及排针数,测试了各因素对放电电流的影响,分析了1/4辊面电流的分布特性。在MATLAB平台上,利用电磁场理论,实现了对排针型电极的空间电场分布仿真模拟。实验结果表明:1其他条件一定,单排针与辊面间距越小,放电电流越大。排针-辊间距为80、100、120 mm时,辊面分电流极大值分别为6.78、5.3、3.34μA。2采用双排针结构,有效放电区域增大,辊面分电流有两个极大值,电晕电压23 k V时,双排针和单排针总电流相等,24~33 k V时,双排针总电流大于单排针。3采用三排针结构,辊面分电流有三个极大值。两侧两排针对中间一排针有排斥作用,三排针与水平方向夹角分别为30°、45°、60°和15°、45°、75°时,两侧电流极大值约为中间电流极大值的3倍和4倍。实验结果与仿真模拟一致,印证了辊面电流分布特性,为排针-辊式高压静电分选机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7.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通过较少的树干解析数据,建立了红松人工林树高生长的灰色动态预测GM(1,1)模型,可对林分生长进行预测,分析了不同立地类型上树高生长状况,为科学地经营管理现有林分提高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8.
研究了偃松仁粉微胶囊化的乳化工艺。结果表明 ,选用大豆分离蛋白和麦芽糊精作壁材 ,单甘酯和蔗糖酯作为乳化剂 ,乳化条件为单甘酯和蔗糖酯添加量为 0 7% (比例为 1∶4 ) ,乳化温度为 4 0℃ ,乳化时间为 3min)  相似文献   
129.
湿地松种植密度对纸浆材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湖南省常德市周家店镇实验林场5种种植密度10年生湿地松的主要化学组分含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最佳种植密度进行了综合评定。结果表明:(1)种植密度间综纤维素含量变化范围为73.78%~75.56%;1%NaOH抽出物含量变化范围为22.64%~23.84%;种植密度对两者影响均不显著;(2)种植密度间苯醇抽出物含量变化范围为1.54%~2.14%;种植密度对苯醇抽出物含量影响显著;但两两种植密度间的差异程度有很大不同;(3)用于纸浆材最佳的种植密度是1.5m×1.5m。  相似文献   
130.
不同氮源处理对红松苗木根际pH及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根垫法研究了不同形态氮源对红松苗木根际pH及养分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铵态氮处理使根际pH降低,硝态氮处理使根际pH升高。pH变化的方向与幅度主要取决于氮源及其浓度,且在同一浓度时铵态氮处理使根际pH下降的幅度大于硝态氮处理使根际pH升高的幅度。受根际pH变化的影响,铵态氮处理使苗木根际微量元素Fe、Mn、Cu、Zn的有效性增加,硝态氮处理则使根际Fe、Mn、Cu、Zn的有效性降低,而两种氮源处理对根际Ca、Mg有效性的影响均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