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8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25篇
教育与普及   9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9篇
综合类   54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用数值计算研究了相干态双模[H]型三能级Jaynes-Cummings模型(以下简称J-CM)中两辐射场的二阶关联函数的性质,揭示出每一模的光子反聚束效应和亚泊松分布的出现与时间、原子初态、初始平均光子数和失谐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72.
利用分子束飞行时间质谱和激光电离技术研究C4H2等离子体放电过程产生的中性碳氢团簇(CnHm)的质谱分布、稳定结构和形成机理.实验结果显示,碳氢团簇的质谱峰分布与其所含碳原子的个数有关,当碳原子的个数小于等于8时,偶数碳的碳氢团簇由于共轭效应的影响,其稳定性和质谱峰的强度均大于奇数碳的碳氢团簇;当碳原子的个数大于等于9时,出现偶数和奇数碳氢团簇的相间分布,奇数碳的碳氢团簇的质谱峰强度大于与其相邻的两个偶数碳的碳氢团簇的;当碳原子的个数为6、8、9~15、17时,CnH3出现较强的质谱峰,这与其具有较低电离能有关.随着碳原子个数的增加,碳氢团簇质谱峰的强度总体呈现减弱趋势,这说明碳氢团簇的形成机理可能以碳原子分步加成为主.  相似文献   
73.
采用三维半经典再散射模型研究了周期量级啁啾脉冲中He原子非序列双电离电子的纵向(沿激光电场极化方向)动量关联谱,其中一、三象限分布的不对称性对啁啾参数变化很敏感.该性质是由电场分布的不对称性引起的.通过调节啁啾脉冲参数可以比调节一般周期量级脉冲的绝对相位能更灵敏地控制动量关联谱.  相似文献   
74.
运用经典统计物理理论对平衡辐射进行研究,存在着致命的缺陷,主要原因是经典统计物理理论把平衡辐射场看作是由无穷多个单色平面波的叠加,按能量均分定理,每个单色平面波具有一定的能量值,因而平衡辐射场的总能量将趋于无穷大。要正确解决经典统计物理对平衡辐射的缺陷,需要用量子统计物理理论来研究。量子统计理论认为,平衡辐射是由大量光子组成,光子的自旋量子数为1,满足玻色分布,从而能得到与实际完全相符的结论,即普朗克公式。利用普朗克公式还可以得出瑞利-金斯公式以及维恩公式等其他一些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75.
麻黄生物碱类化合物电喷雾电离质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电喷雾离子阱质谱(ESI-MS)法,研究了麻黄生物碱类化合物的质谱行为及分子结构与裂解规律间的关系.样品通过直接进样,进行一级质谱正负离子全扫描(扫描范围m/z:50~800)和选择性离子二级质谱分析(扫描范围m/z:50~200).流动相:甲醇一水(50:50V/V),流速:0.2mL/min,离子源喷雾电压:4.5kV;毛细管温度:200℃,鞘气流速:40个单位.结果显示,该类化合物在电喷雾电离一级质谱中易得到质子产生正离子,并有部分自发丢失小分子H20的碎片产生.应用碰撞诱导解离(CID)技术得到的二级质谱显示,麻黄生物碱侧链氮原子比较活跃,质谱碰撞容易失去连接在N原子上的取代基团,特征性丢失为CH2、CH4、NH4、NH2等中性碎片.一级、二级质谱图适宜作为麻黄生物碱提取物特征图谱,实验结果可应用于麻黄生物碱类化合物的结构分析研究,并为麻黄药材有效成分的鉴定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6.
为阐明四溴双酚A(TBBPA)的内分泌干扰机制,构建了电喷雾质谱法研究四溴双酚A和甲状腺素运载蛋白(TTR)的相互作用,考察了电喷雾离子源条件对TTR蛋白和TTR蛋白质复合物多电荷峰的影响,证明了电喷雾质谱是研究蛋白质多聚体和蛋白质复合物的有力工具.结果表明:在温和的电喷雾电离条件下,四溴双酚A和TTR蛋白可形成稳定的摩尔比为1︰1和2︰1复合物,影响TTR蛋白和天然底物甲状腺素(T4)的结合,干扰甲状腺素在生物体内的正常运输和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77.
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结合的方法对超高速碰撞产生等离子体问题进行研究. 通过SPH方法,建立二维轴对称模型,针对不同碰撞速度进行数值模拟,对比不同时刻碎片云的形状以及膨胀速度,验证数值模拟的正确性;利用Thomas-Fermi模型,计算超高速碰撞过程中SPH粒子的温度,对于发生汽化的部分考虑其产生的等离子体参数;以统计物理学为基础,基于化学反应动力学原理,建立了非热平衡等离子体电子数密度、电子温度、宏观温度以及内能之间的关系,用以计算超高速碰撞过程中产生等离子体的参数. 给出不同时刻碰撞产生的总电荷数随时间的变化,将数值模拟结果与文献中经验公式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中计算超高速碰撞产生等离子体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8.
针对现有的以修正的朗伯-比尔定律(modified Lambert-Beer law,MLBL)为理论模型的光学拓扑方法存在量化度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拟合算法的时域光学拓扑成像方法.该方法利用时域扩散方程在半无限空间条件下的解析解和测量曲线实现最佳匹配以计算相邻的源点与探测点之间的待测组织吸收系数变化值.对该时域光学拓扑成像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模拟验证,并以基于时间相关单光子计数(time-correlated single photon counting,TCSPC)技术的多通道时间分辨测量系统为平台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最小二乘拟合算法总体上优于传统的基于经验值光程的MLBL方法.  相似文献   
79.
1994年和1995年夏季在加拿大Saskatchewan省PrinceAlbert市北部森林测定环境条件对欧洲杨(PopulustremuloidesMichx.),胶杨(PopulusbalsamiferaL.),榛子(CoryluscornutaMarsh.),短叶松(PinusbanksianaLamb.)和黑云杉(Piceamariana(Mil)BSP)气体交换的影响。气体交换率的测定使用便携式气体交换系统(LI-6200)。结果表明光合作用光流动量(PPFD)、气温(Ta)、蒸气压差(VPD)和体内二氧化碳浓度(Ci)均对气体交换有显著影响,但对不同树种影响程度不同。在大气二氧化碳浓度(Ca)和相对稳定的气温和蒸气压差下,欧洲杨比短叶松和黑云杉有较高光饱和点、同化量子产量(Φ)、在饱和PPFD下最高同化率(Pm)和较低的光补偿点(LCP)。对欧洲杨树,幼龄树比老龄树有较高光合能力,且生长季早期光合能力比后期高。欧洲杨和短叶松的气孔导度(gs)随PPFD增加而增加。但黑云杉gs不受PPFD影响。在高光强下(PPFD>1000μmol·m-2s-1),欧洲杨幼树被光叶片比曝光叶片表现较低的净二氧化  相似文献   
80.
极紫外成像仪实验室仿真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球等离子体层中He+对太阳辐射中的30.4 nm波长的极紫外(EUV,extreme ultraviolet)辐射形成共振散射。由于等离子层中的He+的30.4 nm辐射近似满足光学薄假设,因而其强度反映了He+的柱密度。因此,对地球等离子体30.4 nm极紫外辐射成像可以直接对地球等离子层进行探测,是研究地球空间磁层空间暴的触发机制和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是进行精确磁暴预测、地球空间环境研究、空间天气预报、自然灾害预测等研究的重要途径。极紫外成像仪(EUVI)通过对30.4 nm的He+共振散射分布进行成像,实现对于地球等离子体层的冷等离子体分布进行研究的目的。首先对极紫外成像仪的工作原理以及成像机理进行了简要描述,对其成像过程进行了介绍。之后根据已研制完成的极紫外成像仪原理样机实验室仿真实验情况,对波形发生器仿真实验与实验室光源-探测器成像仿真实验两种实验方式的原理及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极紫外成像仪信号处理系统原理设计的可行性与正确性。同时,根据实验结果中出现的问题,也为对成像仪系统的进一步优化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