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5篇
丛书文集   25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52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2 毫秒
11.
在苯酚样品中加入一定量过量NaOH标准溶液,再返滴入HCl标准溶液若干次,依次测定pH玻璃电极在样品溶液中的电极电位.根据有关酸碱平衡和物料平衡及非线性回归原理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用牛顿法对非线性回归进行简化计算.测定了试剂苯酚和工业苯酚,结果表明,即使是极弱酸的苯酚也能用非线性回归酸碱电位返滴定进行准确测定.  相似文献   
12.
电化学降解含酚焦化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Ti/Ir2O3/RuO2为阳极,C-PTFE气体扩散电极为阴极降解模拟含酚焦化废水。利用正交实验,求出最佳操作条件。考察了苯酚浓度、电流密度、电解质浓度、pH值等因素对苯酚去除效率的影响。对电化学降解苯酚进行动力学分析,蛄果证明了其反应为一级动力学反应。  相似文献   
13.
以无机盐作为苯酚选择氧化催化剂 ,用低浓度过氧化氢氧化 ,得到的苯二酚的总选择性达83 % ,苯酚转化率为40 %。讨论了催化剂用量、pH值、苯酚溶液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工艺条件对苯酚羟基化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性与其构效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在植物界广泛分布的酚性组分,目前已知的黄酮类化合物单体已达8000多种。众多研究表明黄酮类有抗突变、抗肿瘤、抗炎、治疗心血管疾病等广泛生物学活性,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它减少自由基形成和清除自由基的抗氧化活性,而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与其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针对近几年在黄酮类物质抗氧化作用与其结构关系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主要从黄酮类化合物中羟基的位置、数目及其不同取代等方面对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旨在为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苯酚废水的光氧化降解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UV/Fenton、日光/Fenton、UV/TiO_2和UV/Fe~(2+)等几种光氧化体系对模拟苯酚废水的氧化降解。结果表明,在上述几种光氧化体系中,UV/Fenton体系对苯酚的氧化降解能力最强,可很快地使苯酚矿化,日光/Fenton体系的降解能力次之;而UV/TiO_2与UV/Fe~(2+)体系对苯酚的降解效果较差。反应初始pH值与催化剂Fe~(2+)用量等因素对苯酚的降解均有很大影响,光Fenton反应体系中,pH值在3~4范围内,苯酚的矿化效果较佳,pH值超过此范围,矿化率则急剧下降;苯酚的矿化率随着Fe~(2+)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但当Fe~(2+)达到一定量时,再增加Fe~(2+)用量,苯酚的矿化率反而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6.
橡胶补强用酚醛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橡胶补强用酚醛树脂的合成方法、反应原理、工艺条件、性能鉴定等予以较为详细的讨论。认为该类酚醛树脂是现代子午线轮胎和其他橡胶制品重要而理想的补强剂。  相似文献   
17.
Bi2Mo3O12在苯酚-过氧化氢羟基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硝酸铋和钼酸铵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和微波加热技术制备了Bi2Mo3O12纳米微粒催化剂,使用XRD,TEM以及BET比表面测试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了Bi2Mo3O12纳米微粒对苯酚-过氧化氢羟基化反应的催化活性,探讨了H2O2/phOH摩尔比,反应介质,反应温度以及反应体系pH等对苯酚羟基化反应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为白钨矿型纳米微粒,粒子的比表面积为68.8m^2/g,粒径约为12nm,在所选定的反应条件下,苯酚的转化率达50.3%,苯二酚的产率为49.9%。  相似文献   
18.
在对用XRD表征确证分属于TS-2分子筛和无定形TS氧化物(简称ATS)结构的一系列样品进行红外表征时,首次发现在分子筛骨架与无定形表面都存在Ti-O-SiO3健,但这两者在红外上是可区分的,前者作为骨架钛振动带出现在962.5~966.7cm-1处,而后者作为非骨架钛振动带则出现在945~956cm-1处,即后者明显发生了红移.分子筛骨架振动带(1226,556cm-1)强弱对其Ti-O-SiO3带的位置影响不大,比较而言骨架带弱的约有2.0cm-1的红移.苯酚羟基化结果表明在分子筛骨架上的Ti-O-SiO3活性位上苯酚羟基化生成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而处于无定形表面的非骨架Ti-O-SiO3活性位上只生成邻苯二酚  相似文献   
19.
Six glucoside compounds have been synthesized by means of phase-transfer catalytic method and deacetylation from the starting material ferrocene. Their structures have been confirmed by elementary analysis, IR,1HNMR and MS. The antianemic activities of some compounds have also been test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se glucoside compounds possess the antianemic activities and therefore, the further study is well worth making. Supported by the foundation of Wuhan Metropolis Commiss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u Huiying: born in 1937, Professor  相似文献   
20.
以混二甲苯作为萃取剂,讨论了萃取条件(温度、时间及萃取相比)、废水pH值以及废水中氨、吡啶等碱性物质对酚的平衡萃取效率的影响,并对混二甲苯萃取焦化厂含有氨、吡啶的含酚废水的机理进行初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