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7篇
系统科学   30篇
丛书文集   17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1418篇
自然研究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在分析研究泥石流灾害特征的基础上,指出海子沟泥石流的爆发主要受到松散堆积物、坡度、降水、地质、植被等因素影响.据此,建立起泥石流爆发危险性评价数据库、知识库和危险性评价数字环境模型.在ArcGIS的支持下对所选取因子进行详细分析,得到海子沟流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图,为海子沟流域泥石流防治工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2.
以遥感影像与土地利用/覆被详查资料为主要数据源,在Arc-GIS支持下研究了贵州省五马河流域2000~2010年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分析了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和动态变化特征,阐明了耕地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0年的10年间各个土地利用类型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耕地(旱地、水田)面积减少17.958km2,为主要净流出方;园地、水域、灌木林地在流域总面积变化程度较小,但园地与水域在各自面积的变动较大;草地、林地面积分别增加了6.622km2、9.932km2,二者为主要净流入方;其中,居住地年变化率与动态变化最显著分别为12.22%、12.20%,面积增加了0.533km2,10年间增幅达122%。研究认为,除自然因素外,政府政策、工业化、城镇化等人文因素是影响流域土地利用的主要驱动力。自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和《贵州茅台酒中长期发展规划》以来,流域土地利用状况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993.
致密油勘探是当今热点,但由于致密油往往在非常规储层中,常规实验方法难以满足地质研究的需求,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储层非常致密、岩性复杂且相变快,需要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满足勘探开发实际需求。通过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岩性识别及储层实验方法对比研究,利用岩心、全岩X衍射、扫描电镜、QEMSCAN扫描电镜、薄片、碳酸盐含量测定等方法组合,提出全岩X衍射为主鉴定成分,结合薄片、手标本解释成因,并参考区域环境特征等方法最终定名的岩石学鉴定方法,并利用铸体薄片、氩离子剖光扫描电镜、纳米CT,常规孔隙度与渗透率测定、GRI,高压压汞等方法优选组合,最终找到有效评价致密储层物性的方法组合,对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致密油下一步勘探起到了积极作用,并对其它地区致密储层研究中实验方法的优选提供了较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994.
陆良盆地是云南第三系沉积盆地的典型代表。盆地的形成过程决定了第三系含气系统的形成过程。盆地第三系有一个含气系统,即N2c2-N2c3(!)含气系统。上第三系茨营组二段(N2c2)为主力烃源岩,三段(N2c3)为优势储集岩,而N2c4为区域盖层。N2c2-N2c3(!)含气系统的关键时期是距今1.64Ma,圈闭形成于N2c1-N2c4,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发生在N2c2至今。  相似文献   
995.
沥青路面面层和基层结构模量的反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分析了路面面层刚度对路表弯沉盆形状的影响 ,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惰性点”理论开发了一套反算路面面层和基层模量的方法 .通过大量理论分析和数值验证发现 ,当路面面层模量较大时 ,荷载作用下路表弯沉盆较坦 ;相反 ,当面层模量较小时 ,路表弯沉盆较陡 .利用这一特性 ,创造了一种新的反算路面模量的迭代方法 ,即利用惰性点方法反算得到的地基模量 ,匹配荷载中心点和附近校核点 2处的弯沉值 ,得到面层和基层的模量 .该方法过程收敛 ,且反算解唯一 .最后还给出了一套沥青路面结构模量反算程序的算例和结果敏感性分析  相似文献   
996.
在大量岩石薄片鉴定的基础上,对百色盆地东部坳陷北部陡坡带东段古近系那读组砂岩的碎屑组分特征及其物源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那读组砂岩以高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的细砂岩为主;骨架颗粒与重矿物的特征均显示出那读组砂岩的母岩以沉积岩为主,其次为变质岩,且属近物源沉积;其沉积物主要来自北东向和北西向两个方向的物源供给。  相似文献   
997.
对尼泊尔印德拉瓦迪河4号电站的大坝与沉沙池辅助引水方案的设计过程做了一个较为详细的介绍,指出在对国外水电工程的设计过程中,虽然采用的是国内的设计规范和标准,但一定要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就地取材,设计出符合当地实情的、优质的、经济合理的水电工程;且要尝试采用国外的设计规范和标准来进行设计,为我国的水电工程设计在国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98.
The Jiugequan ophiolite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ophiolite fragments in the Early Paleozoic orogenic belt of the North Qilian Mountain. It has been drawn much attention and extensively studied in recent years. In this study, ion microprobe (SHRIMP) U-Pb dating was carried out for zircons from isotropic gabbro from the Jiugequan ophiolite. Eighteen analyses yield a relatively consistent apparent 206Pb/238U ages from 480 to 508 Ma with a weighted mean age of 490±5 Ma (MSWD=1.06), which is believed to be the crystallization age of the gabbro and thus the forming age of the Jiugequan ophiolite. Major and trace element geochemical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diabase-basalts from the Jiugequan ophiolite have N-MORB and E-MORB characteristics with some subduction-related signatures. The petrological, geochemical and chronological data enable us to conclude that the Jiugequan ophiolite is most likely to be formed at a spreading center of back-arc basin during the early Ordovician, while the ancient Qilian oceanic plate subducted northwards. The acquisition of forming age and determination of tectonic setting for Jiugequan ophiolite provide significant constraints on the evolution of intra-oceanic subduction system in the North Qilian orogenic belt during the Early Paleozoic era.  相似文献   
999.
油气运移流向研究有助于认识含油气系统内部的油气运聚与油气分布规律。利用地震、测井和地质资料对辽河西部凹陷滩海地区含油气系统中的油气运移流向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区内现今异常压力的分布规律,并用逐层回剥的方法恢复了Es3+4和Es1+2的流体势。研究结果表明,异常高压和流体势的展布规律显示了油气主要沿着几个优势运移通道运移,笔架岭-西部斜坡带、双台子和中央低凸起等构造带是油气运聚的有利部位,其中以向中央低凸起上的运移优势最为显著。研究区主要存在断裂带、横向连通的储集体和区域不整合面3类输导层,这3种输导层往往相互配合完成对油气的输导。油气输导层与优势油气运移通道往往形成统一的油气输导体系,极大地促进了油气输导的效率。油气勘探成果证明,研究区内油气运移的主要流向与有利油气赋存单元的分布相吻合,主要含油气单元围绕海南生烃中心成环带状分布,有利于指导后期油气勘探和勘探目标的优选。  相似文献   
1000.
填充函数算法是求解全局优化问题的常用算法,其应用效果依赖于如何合理地选择算法参数。为了方便地选择参数,该文提出了局部填充函数的概念,并讨论基于局部填充函数的混合优化算法的改进策略。对于给定的参数,混合优化算法寻找一个包含极小点的区域,使得所构造的函数在该区域上满足局部填充函数的定义,从而利用局部填充函数的性质简化寻优过程,减少优化过程中参数调整的次数和难度,提高算法的效率和稳定性。此外,针对填充函数算法研究中简单盆存在性问题,该文给出了一个实例,说明二次连续可微的函数在一定条件下其孤立极小点附近可以不存在简单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