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9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11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9篇
综合类   779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81.
中国石油工业的掘起与腾飞,使物探装备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地震勘探仪器经历了6次升级换代,契而不舍地追踪国外先进技术,保持了与时俱进、同步发展的局面;可控震源技术走“引进、吸收、消化、创新”的道路,经过20多年的艰辛研发,达到领先或局部领先国际的技术水平;地震辅助装备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开发”方针,经历30多年探索与创新,使国产设备闪亮挤身于国际勘探市场。自主开发的辅助装备,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382.
针对有杆采油系统教学存在的课堂教学抽象,现场实习人身安全无保障,实习费用高、时间长等缺点,研制了有杆采油系统实验教学平台。该平台主要由抽油机、抽抽泵、供气系统、供液系统、示功仪和实验台等6部分组成。可演示抽油机和抽油泵的实际工作原理,通过示功图判断井下事故,进行洗井作业训练,分析各抽油机的特点及节能效果,寻求抽油机采油节能增效的方法等。利用该实验教学平台,使现场实习室内化,是实验教学的好助手。经教学验证,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83.
利用210Pb和137Cs定年技术结合松花江河漫滩沉积物柱样中多环芳烃(PAHs)的检测结果分析PAHs在近90年间的年代特征. 结果表明, 松花江河漫滩沉积物中PAHs质量比在1960年以后急剧增加, 20世纪90年代初期达到峰值后呈下降趋势, 与我国滇池和其他部分城市湖泊沉积记录基本一致, 但与发达国家同类研究结果明显不同. 与国内其他河流沉积物相比, 松花江PAHs污染处于中等水平.呈现以萘、 菲等低环化合物为主的污染特征. 根据PAHs环数的相对丰度、 w(蒽)/w(蒽+菲)、 w(荧蒽)/w(荧蒽+芘), 沉积物PAHs主要来源于石油类污染. PAHs质量比的阶段性变化与流域内近90年的人口、 GDP均显著相关, 即松花江PAHs污染与人类活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84.
 东北某石油采区由于输油管道锈蚀而发生石油泄漏,对地下水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含水介质的吸附作用对石油类污染质的迁移转化具有重要影响.根据该地下水石油类污染场地水化学测试结果,结合其典型的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通过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实验,以最大吸附量、吸附速率、吸附动力学常数等为定量指标,分析该地区的含水层介质对石油类污染质的吸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含水层介质对石油类污染质的吸附动力学规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量与含水层介质的比表面积成正比,吸附作用主要为物理吸附作用;含水层介质对石油类污染质的等温吸附规律为非线性等温吸附;由Langmuir 模型结果可知,含水层介质对石油烃的吸附量及吸附速率由大到小顺序为粉土、粉砂、细砂.实验结果为研究石油类污染质在含水层的迁移转化规律及修复技术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85.
基于板块构造演化与岩相古地理特征,确定了巴西东海岸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群经历了早白垩世巴雷姆期陆内裂谷、阿普特期陆间裂谷、阿尔比期以来的被动大陆边缘3 个原型阶段,分别充填了湖相及河流三角洲、过渡相碳酸盐岩与蒸发岩、海相碎屑岩为主的沉积体系。其中,陆内裂谷阶段湖相烃源岩为大油气田形成奠定了丰富的资源基础;陆间裂谷期碳酸盐岩及被动陆缘阶段海相浊积砂体形成两类优质储集层;陆间裂谷期蒸发岩及被动陆缘阶段海相页岩分别为碳酸盐岩及浊积砂体形成高效区域盖层。裂谷期湖相烃源岩始新世—中新世开始生排烃,油气首先沿裂谷期断层及砂砾岩体进入盐下储集层中,如果不发育盐窗,油气直接被盐岩高效封盖在下伏的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地层中,形成盐下碳酸盐岩成藏组合;否则油气则会沿盐运动形成的断层运移至盐上被海相页岩“包裹”的浊积砂体之中富集,形成了“双保险”型大油气田成藏模式。搞清该盆地群大油气田的主控因素与成藏模式,不但深化了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富集规律,而且能为中国石油公司制定南美油气发展战略奠定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386.
珠江广州段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分布及富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珠江广州河段沉积物进行粒度分级:>500μm,500μm>>220μm,220μm>>63μm,,63μm>>22μm,<22μm.对各个粒级的样品重液分离,收集轻组分(有机质)和重组分(主要为无机矿物及无定型有机质).参照美国EPA8000系列方法分析样品中多环芳烃(PAHs),利用显微镜对沉积物中不同组分进行鉴定,讨论了PAHs在沉积物不同组分中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387.
毒性比法量化判定芳烃化合物毒性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测定了苯酚、硝基苯、间硝基苯胺、对苯二胺、邻苯二酚和氯苯等6种取代芳烃化合物对发光菌(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的急性毒性,应用毒性比(TR)判定方法,同时结合分子结构特征对受试化合物毒性作用进行了探讨和分类.结果表明,氯苯为非极性麻醉型毒性机制,苯酚、硝基苯、问硝基苯胺为极性麻醉型毒性机制,对苯二胺、邻苯二酚为反应性毒性机制.  相似文献   
388.
利用大流量主动采样器连续6 个月采集了上海近郊可吸入大气颗粒物( PM10和PM2.5), 利用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了其中16 种优先控制的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结果表明, 上海近郊大气颗粒物PM10 和PM2.5 中∑PAHs 的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5.25~136 和3.56~149 ng/m3, 平均值分别为36.9 和28.5 ng/m3. 通过特征比值法, 可推测该地区的大气颗粒物主要来源于煤炭燃烧及交通运输排放的尾气. 在16种PAHs 中, 具有强致癌效应的BaP 的质量浓度为0.6~16 ng/m3; ∑PAHs 的总毒性当量(toxic equivalent quantity, TEQ)分别为5.4和4.1 ng/m3. 根据所测大气颗粒物中BaP等效毒性当量的暴露浓度, 利用终生致癌风险(incremental lifetime cancer risk, ILCR) 模型, 分别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呼吸和皮肤接触暴露PAHs 造成的潜在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估. 结果表明: ILCR 大小按年龄段排序为成人>儿童>青年; 按性别排序则为女性>男性. 所有年龄段的终生致癌风险皆略高于美国环保总局(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rotection Agency, USEPA) 规定的可忽略阈值(10−6), 存在一定的人体健康风险, 因此需从源头对PAHs 以及可吸入颗粒物的排放浓度进行有效的控制, 以减少其对人体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389.
选用11种化学试剂对渗透性反应墙(PRB)反应介质草炭土进行修饰, 并分析吸附前后草炭土的微观结构. 结果表明: 经HCl,NaOH,CH3COOH,Mg2+,Na3C6 H5O7和PO3-4修饰后的草炭土吸附总石油烃(TPH)的能力降低; 经Ca2+ ,Fe3+,Cu2+,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腐植酸修饰后的草炭土吸附TPH的能力升高, 其中, 经0.100 mol/L Ca2+修饰后的草炭土去除地下水中TPH为92.26%, 其吸附规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 理论最大吸附量为2.04 g/g; 吸附动力学规律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吸附60 min后达到动态平衡; 草炭土通过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去除石油污染物.  相似文献   
390.
为对国际石油工程项目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应用突变模型从政治风险、施工风险、经济风险和验收风险四个方面对项目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实际数据进行风险评价。应用于实例中,得出该国际石油项目的评价数值X在[0.4~0.6)之间,风险情况为一般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