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8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48篇
系统科学   67篇
丛书文集   84篇
教育与普及   33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26篇
综合类   1937篇
自然研究   1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1.
魏源把人才视为关乎国家兴衰成败的关键问题。在对人才本身的要求上,提出人才应有实用建实功,具有民胞物与之情怀等优秀品质。关于人才的考察,提出要辨别真才与伪才。认为获得人才,有造士与求贤两种方式,而求取人才宜于城邑。在人才的使用上,提出所用必所养,区分才臣与能臣,致一用两,善用小人等思想。魏源的人才思想是和解决现实困境的需要相联系的,充满对现实的批判,极具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212.
通过介绍和分析匈牙利土地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概况、匈牙利保护生态环境的土地管理体制和土地利用中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法规政策,以及环境友好型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推广情况,认为我国应借鉴匈牙利的经验,重视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与教育,建立统一的地籍管理系统,建立健全土地生态管理的法律法规,大力推进环境友好型技术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213.
长江中游经济带土地利用转型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中游经济带土地利用转型过程可能导致的经济、社会及生态风险,将影响该区域甚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其土地利用转型的风险评估方法至关重要。该文设计了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框架的土地利用转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基于熵权的逼近理想解排序法评价了土地利用转型的风险,应用障碍度分析法识别土地利用转型风险因子,分析了1990—2015年长江中游经济带土地利用转型的经济、社会与生态风险的分布状态与变化趋势,完成对各时期区域土地利用转型风险的风险因子识别,为提高长江中游经济带土地利用转型的影响研究效率,推进土地利用转型的风险评估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14.
通过间歇釜考察了TS-1循环使用时的反应性能;采用FT—IR、UV—Vis和XRF等手段对循环使用后的TS-1进行了表征,并以丙烯环氧化反应为探针考察了其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丙烯环氧化反应过程中,以甲醇为溶剂时,随着TS-1循环次数的增加,催化活性没有变化,但环氧丙烷选择性却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而下降;而以水为溶剂时,催化活性和环氧丙烷选择性随循环次数增加均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215.
【目的】 通过长期遥感监测的方法,研究我国东南部降雨充沛、土壤易被侵蚀的红壤区县级植被覆盖变化及其驱动因素。【方法】以福建长汀县为研究区,借助2013—2015年高分辨率(1~1.5 m)的Google Earth影像和2015年7月实地调查数据结果为分类蓝本及先验知识,利用1976—2014年8期Landsat MSS/TM数据和专家分类系统把土地利用类型分为森林、灌丛、农田、居民地和裸地共5大类,通过混淆矩阵结合统计数据,分别对分类结果进行精度检验,并基于分类结果分析植被覆盖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专家分类系统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精度(85%以上)较高; 40年来研究区植被覆盖率一直较高(81.5%~88.3%); 森林面积持续增长; 农田面积虽有波动,但总体保持稳定; 灌丛面积总体减少。研究区中部在20世纪80年代存在大量裸土区,1985年以后持续大量减少,2010年以后趋于稳定; 居民地在1995年以后面积经历快速增长阶段,2010年后趋于稳定; 总体耕地面积较少,主要分布在居民地附近。【结论】长汀县植被覆盖在40年间经历了较为复杂的时空变化,驱动因子在不同阶段也不相同。植被覆盖面积经历了先减少后增加的过程,总体的面积增加。在整个变化过程中,植被覆盖面积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是植树造林和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植树造林工程使得森林面积增加,水土流失治理工程使得裸土面积减少; 植被覆盖面积减少的驱动因素是城镇化,城镇化造成居民地面积的扩张和灌丛面积的减少。  相似文献   
216.
My research examines the performance of natural resource-use information systems. I question why such systems, despite receiving substantial financial and human investment, appear to have a weak impact on projects, programs, and policy intended for rural poverty allevi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Drawing on my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cess of unfolding introduced by C. West Churchman, and its particular relationship to Habermasian constitutive interests, I reflect on my experiences of using the concept during fieldwork undertaken in Botswana. The concept is found useful on two fronts: first, it provides a purposeful guide for gathering and processing information/knowledge—what I have termed an epistemological intent; second, it provides a useful template for evaluating other information systems; in particular, the role of expertise—what I have termed an ontological intent. The process of unfolding, as I understand it, also provides an invitation for constructive (rather than self-indulgent) personal reflection: what might be termed a constitutive reflexive intent. By making information gathering and knowledge generation less mystical and a more transparent social activity, the conceptual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process of unfolding can help toward retrieving inquiry as being a purposeful, openly political, and thereby less deceptive engagement: features which I believe are found particularly wanting in the business of rural development information gathering.  相似文献   
217.
基于RS和GIS支持,利用潜力递减法分析了陕西黄土高原台塬区农用地作物生产潜力空间变化特征,采用气候理论潜力为目标进行作物生态潜力预测。结果表明:陕西黄土高原台塬区农用地作物生产潜力差异较大,其中,光合生产潜力由东北向西南递减,光温生产潜力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气候生产潜力表现为西南部高于东北部,土壤生产潜力则南部高于北部;1985—2010年,研究区内作物生产潜力总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及土壤生产潜力损失量分别为16 670.19、8 579.06、3 185.58、1 147.98 t,各占其对应级别潜力总量的2.37%、2.33%、2.33%、1.92%;建设用地的扩张对研究时段内区域作物生产潜力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因建设用地扩张造成的生产潜力损失约占农用地生态潜力损失量的50%;黄土台塬区的农用地的气候理论水平增产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218.
针对传统ANN-CA(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cellular automata)模型在城市动态模拟中用地转换阈值确定繁琐以及全局模拟效果不佳的问题?以ArcGIS和Matlab2012b为开发平台,构建了一个“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改进模型,以重庆市南岸区为例进行土地变化模拟,对比模型改进前后的模拟效果并讨论邻域设置对模型精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改进后模型的模拟结果不论是精度还是Kappa系数都高于传统模型的模拟结果,而且改进后模型转换阈值的设置方便灵活,无需经过多次试验来获取,随着邻域设置范围的增大,模型的模拟精度也得到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219.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检测三七中有机磷农药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的方法检测三七样品中的有机磷类农药残留。采用超声法提取,并用弗罗里硅土固相萃取柱净化,用氮磷检测器进行检测,最后用外标法定量。5种有机磷杀虫剂的回收率范围为73.66%~112.22%,相对标准偏差(RSD)范围为2.94%~4.31%,在5个三七样品中检出了乐果和敌敌畏,没有检测到甲胺磷、对硫磷、辛硫磷。该方法快速、准确,可用于三七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分析。  相似文献   
220.
依据沈阳铁西区工业迁出地域34个新建居住区的用地结构、容积率、人口数量、景观特征、服务设施的调查数据,分析2002—2010年期间建设用地类型转化、居住区用地结构,结论是:住宅、道路和绿地成为工业迁出地域主要的景观类型;景观斑块破碎化程度降低,形状更加规则;工业建筑向住宅更新是城市景观的主要转化,绿地景观以草地为主;住宅向垂直方向扩张,低层建筑减少;人口快速增长,人口密度大;停车位严重不足,道路出行不畅,居住区用地结构需要优化.最后,提出了居住区土地利用优化的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