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9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298篇
系统科学   71篇
丛书文集   175篇
教育与普及   15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14篇
综合类   3740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233篇
  2011年   237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256篇
  2008年   215篇
  2007年   302篇
  2006年   267篇
  2005年   223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66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以二(2-乙基己基)磷酸(HDEHP)为萃取剂,CCl4为稀释剂,H2C2O4-CH3CH2OH-H2O溶液为反萃沉淀剂,采用反萃沉淀法制备前躯体二水合草酸锌,经450 ℃煅烧制备了纳米级氧化锌粉体,用TEM,SEM,TG,XRD和FT-IR等测试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部分氧化锌为六角形的多微孔材料,平均粒径约为32 nm.基于Langmuir模型和Photo-Layer模型对氧化锌降解亚甲基蓝的动力学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光催化氧化过程的控制步骤为化学反应动力学控制机制,反应动力学符合拟一级动力学;利用Photo-Layer模型可估算出不同反应条件下光反应层中的·OH浓度.  相似文献   
122.
研究了含铜低碳低硅无取向电工钢中的析出相及其析出机理.由能谱(EDS)及选区电子衍射(SAED)分析可知,铁素体基体上存在的大量弥散分布的等轴状析出相为类B2结构的铜.这些铜析出相的析出机理可以是一般析出、位错析出、台阶机理相间析出和弓出机理相间析出:一般析出在550、650和750℃三个等温温度均可发生;位错析出只发生在较低的等温温度(550℃),此时析出相呈特殊的平行短列状;台阶机理相间析出也可在上述三个等温温度下发生,但650℃等温时最有利于台阶机理相间析出,此时析出相平直列状分布;弓出机理相间析出只发生在较高的等温温度(750℃),析出相弯曲列状分布.  相似文献   
123.
取向电工钢加工过程中第二相粒子的析出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了以MnS为主要抑制剂的普通取向电工钢加工过程中第二相粒子的分布状态,统计了粒子面密度、平均尺寸以及相应的尺寸分布.结果显示,热轧加工造成了大量第二相粒子弥散、细小地析出,同时基体仍保持过饱和状态.冷轧变形会造成第二相粒子的回溶行为,而基体的过饱和状态会减弱回溶现象.中间退火与脱碳退火过程中会同时存在新粒子的形核及已析出粒子的粗化两个过程,而在最终二次再结晶升温阶段则以第二相粒子明显粗化为主.  相似文献   
124.
为解决作为分析周期性结构的时域数值算法本身在计算单角度入射时依然存在效率偏低的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谱FDTD方法,并运用图形处理器(GPU)对算法进行硬件加速.改进的算法在保证单频点运算结果精确的前提下,通过降低单次运算对运算结果频谱分辨率的要求以降低总体的运算时间.算例验证表明,在保证同等精度的前提下,改进后的算法将单角度斜入射问题的计算效率提高了1倍以上,并在此基础上通过GPU硬件加速成功实现了20倍以上的加速比,这证明了GPU加速的改进谱FDTD法的可行性与高效性.  相似文献   
125.
利用调节协调参数的方法,对多参数混沌系统的动力学行为进行研究.通过适当选择协调参数,可使系统出现从倍周期分岔到混沌现象的范围扩大,从而推迟混沌现象的发生,以及通过对系统参数和协调参数的协调调节,还可使系统达到各种预期的周期轨道.将此方法推广到相加、复合混沌系统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6.
The strontium isotopic compositions (87Sr/86Sr) of samples including soils, bedrock, soil waters, drip waters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speleothems in the Qixing Cave (QXC), Guizhou Province, China, were systemically measur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Sr isotopic differences among samples. The mean 87Sr/86Sr ratios in drip water for the samples 1#, 4# and 9# were 0.709568, 0.709139 and 0.708761, respectively, which possibly result from different flow paths, residence times, and other hydrogeological processes in the unsaturated zone overlying QXC. Meanwhile, levels of 40.8%, 57.6% and 72.4% of Sr in drip waters for 1#, 4# and 9#, respectively, were derived from bedrock dissolution, which was calculated by the mixture model of the two end-members (soil and bedrock). There is, however, no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elative proportion from bedrock dissolution (δ13C value is 1.8‰) and drip water δ13CDIC values. The mean drip water δ13CDIC value in 1# is the heaviest (–4.5‰) with the lowest contribution rate of bedrock dissolution, whereas the value in 9# is the lightest (–9.3‰) with the highest contribution rate of bedrock dissolution. The proportion from host rock dissolution in 4# is higher than that in 1# and lower than that in 9#, while its mean drip water δ13CDIC value (–8.6‰) is higher than that of 9# and lower than that for 1#. This suggests that the prior calcite precipitation (PCP) processes in the unsaturated zone overlying the cave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δ13CDIC value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drip waters, and not bedrock dissolution. Furthermore, this study also demonstrates that the 87Sr/86Sr ratios of speleothems in the 1# and 4# mainly reflect the variation in the relative proportions from the soil system (soil water) and bedrock dissolution overlying the cave. It is, therefore, feasible to use the strontium isotopic signals of speleothems as an indicator for soil chemical weathering intensity, and consequently as a monsoon proxy in the study area.  相似文献   
127.
采用均匀沉淀法(尿素水解法)合成了高结晶度的CO32-型MgAl-LDH,探索了温度和时间对产物的影响.研究发现,n(Mg)/n(Al)进料比为2时,较低反应温度(如100℃)下很难得到n(Mg)/n(Al)=2的LDH.这可能与Mg(OH)2溶解度较高,Mg2+难以与Al3+一同沉淀有关.为提高产物n(Mg)/n(Al),我们采用提高n(Mg)/n(Al)投料比(如3∶1,4∶1,5∶1)的方法.研究发现,反应时间较短时,可得较纯的LDH相,但产物的n(Mg)/n(Al)远低于进料比;若反应时间延长,会出现水菱镁矿(hydromagnesite)和菱镁矿(magnesite,MgCO3)的杂相.由此推断,为得到高n(Mg)/n(Al)的LDH,不能单纯增加n(Mg)/n(Al)进料比,其他条件如尿素浓度,尤其是反应温度等也需改变.  相似文献   
128.
珠三角地区近38年冬半年降水量变化特征及干旱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70-2008年珠江三角洲地区22个气象观测站逐月降水量资料,利用滑动平均、EOF分析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该地区冬半年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并从大气环流场角度分析其干旱成因。结论显示:珠三角地区冬半年降水量变化分布具有很高的同步性以及明显的6~7年周期变化特征,并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冬半年降水量可能仍继续偏少;从大气环流场来看,极涡偏弱,欧洲槽偏强,巴尔喀什湖附近高压脊偏强,冷空气活跃,而中纬度西风带扰动不足,南支槽活动偏弱,冷暖空气对峙少,是造成珠三角地区冬半年干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9.
基于1951-2008年钱塘江流域内外15个气象站月极端高温、月极端低温和月最大降水量资料,采用Mann-Kendall趋势分析方法和协克里金插值方法分析了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的极端气温和最大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特征.结果表明:钱塘江流域最大降水量总体呈缓慢减少的状态,而极端气温都有上升的趋势;季节分布上,夏季最大...  相似文献   
130.
考虑具有阻尼的二阶微分方程:x″+ax'+g(x)=γ,此方程描述的是类似于钟摆的振动器运动的一个模型.首先把此二阶微分方程转化为一个与它等价的系统,然后证明该系统存在上、下解;最后根据微分方程存在运动周期解的经典结果,证明了当g(x)在一个周期内是分段线性函数时,其中,这个分段线性函数,在一个周期内包括对称和非对称两种情况.该系统存在运动周期解,这也意味着与该系统等价的原一阶微分方程存在运动周期解,且该运动周期解还具有吸引其他解的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