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9篇
综合类   12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我国各地征地拆迁实践中,出现了暴力征收、血腥抗拆等事件,导致政府信任危机,破环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基于此,本文通过剖析当前征地拆迁面临的障碍,认为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以维护被拆迁群众的合法权益为重心,从健全法规制度、协调利益关系、加强拆迁监管等方面规范征地拆迁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
近代以来,在学习西方先进资本主义经验,追求国富民强的亚洲各国思想家中,洪仁玕走在前列。他于1859年提出了《资政新篇》,主张"革故鼎新",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本主义建设方案,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前瞻性。而日本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等人成立"明六社"宣传维新思想,是在1873年,比洪仁玕晚了十几年。相比较福泽谕吉等日本维新思想家,洪仁玕的思想更符合"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民众的利益和幸福为依归,具有先进的理论价值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3.
在企业的众多资源中,人作为特殊资源,其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和研究。如何发掘人才、留住人才并发展人才,从而为组织保持强劲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是企业将要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4.
关爱学员身体健康,是提升战斗力的基础,是提高院校战斗力和凝聚力的根本目的。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学员的健康水平,对于军队院校培养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提高部队战斗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5.
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形成的时代背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应时代的需要是任何政党保持执政地位的前提条件。一个执政党要谋求长期执政,必须依据时代变化主动调整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当今,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国际、国内、党内形势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面对执政的新环境、新考验,中国共产党只有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执政理念,才能防范执政风险和战胜各种执政困难,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26.
根据世界格局变化、国家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需要,外语教育教学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理念,且应从国家外语教育教学政策的制定、学校外语教育教学改革和外语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三个层面加以落实。  相似文献   
2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生成、发展的母体文化土壤。民族复兴、实事求是、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等重要命题的提出,体现党立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对传统文化精粹的传承与超越。  相似文献   
28.
“十一五计划”继续把“以人为本”思想作为科学发展观的要旨。从思想史上对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及西方的“人本”思想进行了梳理,论证了“以人为本”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原则,同时也是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并强调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既与我国传统的民本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同时又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弘扬。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与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进行比较,以期发现两者的本质区别及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0.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内涵,强调人作为发展的主体,是发展目的与发展手段的统一。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文化即"历史地凝结成的生存方式"。通过教育等活动来形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生存方式,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又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或手段。我国广大的民族地区受传统的发展观影响相对较小,因而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尚未遭受较大的损害;通过民族教育目标的调适和民族教育课程的改革,形成以人为本的生存方式,使民族聚居地区在迈向现代化的同时,能够更好地维护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的平衡及社会和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避开传统发展观那种对生态"先破坏后建设"的老路,实现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