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6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粗集理论的权重构造方法来解决传统决策中主观性问题和冗余性问题,并给出了一种新的判据模式.新方法分析论述了可拓学中存在的数学逻辑错误,并与通过其他决策方法得出的结论作比较.最终通过实验分析来说明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从而为管理决策提供了一种新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本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解析了证据、证明和诉讼活动三之间的关系。章认为:证据属于客现的物质范畴,证明属于主观的意识范畴,两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证据和证明,只有在诉讼活动中才得以结合,实现主客观的统一,也才能实现揭露事实真相、准确结案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汉语的主体性地位在近百年来的中国语言史上历经兴衰沉浮,为国人对汉语语言字的认识而左右摇摆,而汉英对比理论与实践由于既受国内影响,又长期受制于国外东方主义的语言认识论,所以对汉语语言主体性认识不足,于是在研究倾向上呈现出以英律中的不成熟状态,不仅造成了语言研究原创能力的萎缩,也失去了民族化身份,在国际上失去了自己的话语权。但这种倾向正随着汉语主体地位的复兴而改变,尽管这种变迁比较缓慢并伴随着迷茫与图惑。  相似文献   
4.
’94~’95中国小说的新思潮是对“新写实主义小说”的反拨,倡导表现亲身经历的现实,以强烈而亲切的主观感受浸染现实。这种思潮的审美价值取向表现为:求“新”——摈弃先前对形式的崇拜,关注正在发生着的生存现实;叙述主体的主观化与叙述客体的客观化;亲历性中显著的感性倾向;与法国“新小说”派有相似点;日常口语的状态之流。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的真理内核在于他把握住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两个根本的逻辑——主体逻辑与客体逻辑。我们如要正确认识和揭示历史,就应把握住这两个逻辑,而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资本主义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上,而在于我们如何通过历史发展的主体逻辑认识资本主义对社会历史主体人自身的发展所起的作用,这正是被许多人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村上春树是日本著名当代作家,他的作品受到大量读者的喜爱,在文学界有很大的影响力。2009年该作家的作品《1Q84》出版,在读者之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并被施小炜和赖明珠两名译者翻译,但两本译作风格不同,各有千秋。本文将通过具体例文比较,探讨两位译者在景物、会话、动作、心理、外貌等方面翻译中词语运用及表达方法上存在的差异,分析二者在主体性体现、翻译文体、翻译策略和翻译手法上各自的区别和特点。  相似文献   
7.
《白宫管家》以交叉叙事的方式书写了西塞尔·盖恩斯在种族主义语境中的摇摆人生,以及与之相随的柔软黑人性和坚硬主体性,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棉花田里的舞勺之年,未谙世事的西塞尔以反抗彰显着其黑人性;第二,私刑下的而立与不惑,失去父亲的西塞尔用忍耐守望着自己的主体性,尽量不谈政治;第三,后政治秀的耄耋期颐,失去儿子的西塞尔凭反抗坚守着长期以来其族裔所需的黑人性。实际上,这三段从反抗→忍耐→反抗的人生,是当时黑人在“主人”宰制下的策略生存,旨在以迎合语境所允许个体“奴仆”承载的主体性的前提下守护集体的黑人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虚拟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的实践活动方式也日新月异。其中,虚拟实践作为一种前所未有的崭新实践方式,越来越凸显出与现实实践不同的特征,从而引起人的主体性的震荡。本文从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角度剖析虚拟实践中人的主体性的消解,并针对性地提出建构人的主体性的路径,试图加深人们对虚拟实践的理解,促进人们在虚拟实践中正确发挥其主体性。  相似文献   
9.
政治统治者追求树立至高的政治权威,其目的就是权威能够得到被统治者的服从。权威与服从问题从一方面揭示了政治的本质,但政治服从应该是自主的而不是带有强迫性的,真正的政治服从应该建立在政治信任的基础之上,本质上政治服从就是政治信任,同时政治服从者首先应该在地位上不是"低人一等",平等的政治地位是政治服从的前提条件,否则就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政治服从,真正的政治服从其实就是自主的平等的一种政治信任。  相似文献   
10.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自始至终起着举足轻重的主体作用。但是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译者应在翻译过程中正确认识到是哪些因素影响其主体性的发挥,这样才能译出好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