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0篇
系统科学   173篇
丛书文集   80篇
教育与普及   49篇
理论与方法论   43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166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校园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基于探究性学习理论的网络主题探究学习模式Web Quest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关注。把Web Quest引进计算机技能课教学中,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计算机教学的Web Quest模式。  相似文献   
42.
探讨“三角形中位线”的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基本模式的应用.  相似文献   
43.
《周易》的“象”思维方式,是中华传统思维方式的元点和代表,它给中华传统文化带来的正负面影响都是重大的、深层次的,可以说正是这种思维方式决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面貌、特性和走向,决定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审美意识及风俗习惯.这种“象”思维方式自然而然地深透到了中国人的人体运动方式中,影响着太极拳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44.
从悖论角度看系统论,它为现代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原则。系统思维的悖论特征集中表现在事物的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上。文中论述了整体性悖论及其哲学基础和方法论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系统思维悖论奠定了哲学基础;系统思维悖论具有普遍的方法论作用和认识论意义;对综合与分析等传统范畴给予了新的说明。  相似文献   
45.
着重指出,直观体验思维的本质在于通过“比类取象”的途径,建立人对自身体验与对外物体验的对应关系,从中把握作为有机整体的人自身以及外物的共同特点和一般规律,直观体验思维在认识各种有机整体宏观特征和各种有机联系方面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它有地发现有机体内部和外部很多靠形式抽象思维难以察觉的特征,在对有机融化的认识上达到知、情、意相统一的境界,从而获得一种更深刻的理解,这种思维方式曾在我国传统科学技术发展中  相似文献   
46.
人工智能中的机器学习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研究的中心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机器学习的背景——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发展,机器学习的概念。提出了机器学习的研究目标和方法,建立并讨论了一个简单的学习模型。最后指出机器学习的发展必须依靠思维科学的发展,提出了发展机器学习的趋势。  相似文献   
47.
引入了系统式思维,确定了基于可持续发展观视角下的效益性、参与性、公平性和可持续性的项目成功基本评价准则,并综合考虑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诉求,构建了大型工程项目成功的三维综合评价模型,从目标实现度、三重盈余绩效以及项目全寿命周期三个视角全方位审视了大型工程项目的成功。  相似文献   
48.
极限     
极限是高等数学的理论基础,用它定义了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因此说极限是步入高等数学殿堂的门槛.从中学到大学,很多学生都感到学习高等数学的不适应性.欲尽快适应,需认识数学的特点和极限的本质,同时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学习方法的转变,二是思维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49.
吴虓 《科技信息》2011,(9):I0385-I0387
本文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仪器设备采购特点为例,分析指出高职院校仪器设备采购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研究提出完善高职院校仪器设备采购的若干对策与思考。  相似文献   
50.
"本质"一词经历了从"形成"(from)到"共相"(universal)的变化,逐步接近现在的"本质"(essence)概念。反思本质思维如何进入对于文学的认识(理论),也即是重新从源头上认识"诗"入"哲学"的过程。对于这一过程的考察给当今的"反本质主义"文学理论书写予以提醒:"反本质主义"并不是反掉事物的"本质",也不是反"本质主义"。"反本质主义"思想来源具有多元性,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