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8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92篇
系统科学   37篇
丛书文集   40篇
教育与普及   16篇
现状及发展   15篇
综合类   1547篇
自然研究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文在宽浅河道冷却水试验基础上,着重对浅水渠道冷却水运动规律进行探讨。文中对冷却水变率,出口近区热水掺混扩散带和喇叭型排水口水力设计与选型等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2.
本文报道了黄浦江上游董家渡至闵行25个样点底泥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该河段底泥的重金属污染是十分明显的。从主航道至二岸污染逐步加剧。在测定的几个重金属元素中 Zn>Cu>Cd>Pb>Cr。水体中重金属的含量受到 pH 值、悬浮颗粒、有机物、及近岸工厂排污的影响。化学形态分析表明 Pb、Cu 含量与有机物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3.
在云南龙陵镇安狭长的山间盆地内,发育着一套以粗碎屑岩为主并含巨厚褐煤层的含煤建造,外表根像河流成煤环境,为此颇有争议。本文通过对该区成煤期构造、气候、植物、水文条件及其地理环境的研究分析,认为此粗屑物质并非通常所说的河流沉积物,是大量边缘互相重量入湖的冲积扇沉积,是个特殊的扇湖成煤环境。由于盆地小,相分异差,搬运短,含煤建造和湖沼是以粗碎屑岩为主。故它不同于国内外一般扇间湾和扇三角洲平原成煤。  相似文献   
74.
该文以沪宁杭地区城市群为例,阐明发挥城市群体效应推动区域经济的作用和机制,据此分析了鄂湘赣毗邻地区发展城市群的区位优势,并提出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区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5.
二维弯曲分汊河流水质数值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湘运航运大源渡枢纽工程对湘江衡阳市区段水质影响的二维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河段具有河道弯曲,分汊,江心有洲的特点,应用有限单元法与单元网络划分的有关理论,在缺乏河流速度场资料的情况下,建立了利用河道水下地形图进行河流水质数值计算的方法,并计算出了研究河段水质的浓度场分布,应用本文建立的方法,可以进行各种复杂地形条件和不同水位情况下浅水河流水质的数值计算。  相似文献   
76.
三峡工程对长江口岸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峡工程的兴建将改变河流的来水来沙条件,必然地人坝址下游至长江口地区带来一系列影响,根据多次长江口水下地形资料,分析研究了长江口内外岸滩各自的演变进规律,得出口内岸滩的坍失并非上游来沙量的减少,而是河床淤积、主槽摆动所致;通过点绘上游来沙量与口外南汇边滩的冲淤变化关系图,发现两者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同时综合分析了三峡工程坝址以下河床情况,对三峡工程兴建后大通站泥沙量作了估算,从而预测三峡工程对长江  相似文献   
77.
天然河流的纵向离散系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纵向离散系数的基本概念,提出纵向离散系数应区分为渐近值、恒定值和瞬时值。对 Fischer积分公式的应用条件作了分析,并作了改进,提出非顺直河道和有降解条件下的近似积分公式。  相似文献   
78.
长江河口及其邻近海域的自然环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概述了长江河口演变过程和水下三角洲酌形成机理,河口地区潮汐作用、波浪作用和近岸流系的性质以及长江口外淡水扩散及其对邻近海域的影响等问题。本文还讨论了长江河口环流类型和特征、最大浑浊带分布及其变化、潮滩和水下三角洲的发育以及河口地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等。根据上述多方面环境因子的分析并进行汇总,作者对长江河口及其邻近海域的自然环境特征作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79.
对吐哈盆地以粗碎屑岩含煤为特征的八道湾组进行了沉积环境和聚煤作用分析,编制了各种单因素图件及占地理图。识别出盆地内来自北侧和南侧物源区的多个三角洲朵体,其中在台北凹陷西部发育的吐鲁番-七泉湖三角洲是一个典型的来自南部物源区的大型三角洲,它控制了台北凹陷西部的相带及煤层展布。盆地内煤层主要形成于三角洲间湾和下三角洲平原以及冲积平原岸后的沼泽环境,这里一般有中等的沉降幅度并且陆源碎屑供给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80.
基于遥感与GIS技术,利用2000,20003年航空影像解译数据,分析了浦东新区河网变化及其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相互转变的数量特征,对河网缩减驱动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3年浦东新区河网水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为水域面积减少和河网密度的快速降低,纵横交错干支流组成的"网"状水系变成了仅由干流组成的"口"状水系;城镇扩展的同时缺乏对河网水系有效保护机制是河网缩减的直接原因,河网水系的缩减速度与建设用地变化速率之间存在很好的对应关系;建设用地尤其是交通用地的增加、开发区崛起、人口的大量迁入等在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同时,对河网缩减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