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50篇 |
免费 | 179篇 |
国内免费 | 429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216篇 |
丛书文集 | 140篇 |
教育与普及 | 28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33篇 |
现状及发展 | 74篇 |
综合类 | 6364篇 |
自然研究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48篇 |
2022年 | 101篇 |
2021年 | 90篇 |
2020年 | 106篇 |
2019年 | 110篇 |
2018年 | 86篇 |
2017年 | 103篇 |
2016年 | 100篇 |
2015年 | 145篇 |
2014年 | 284篇 |
2013年 | 206篇 |
2012年 | 308篇 |
2011年 | 296篇 |
2010年 | 264篇 |
2009年 | 284篇 |
2008年 | 301篇 |
2007年 | 383篇 |
2006年 | 367篇 |
2005年 | 312篇 |
2004年 | 251篇 |
2003年 | 266篇 |
2002年 | 236篇 |
2001年 | 246篇 |
2000年 | 208篇 |
1999年 | 211篇 |
1998年 | 188篇 |
1997年 | 206篇 |
1996年 | 153篇 |
1995年 | 132篇 |
1994年 | 147篇 |
1993年 | 106篇 |
1992年 | 107篇 |
1991年 | 98篇 |
1990年 | 95篇 |
1989年 | 111篇 |
1988年 | 74篇 |
1987年 | 56篇 |
1986年 | 30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8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针对不锈钢冷连轧生产工艺的特点,在引入转印率和遗传因子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的理论分析,推导出带钢表面粗糙度理论模型.首先通过SUS430不锈钢冷轧润滑实验进行表面粗糙度研究,定量分析压下率、来料厚度、带钢变形抗力和乳化液工艺参数等对转印率和遗传因子的影响,给出了轧辊粗糙度衰减函数方程,并对末机架入口带钢表面粗糙度进行近似求解,最终建立了不锈钢冷连轧成品板面粗糙度数学模型,并将其应用到冷连轧生产实践中.统计结果表明,粗糙度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小于634%,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好的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82.
83.
陈宏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4(3):91-93
采用统计法、实验法等分析方法,对我院随机抽样学生进行跨栏跑教学实验,认为学生对跨栏跑教学普遍存在有一定的恐惧心理.本文根据跨栏跑教学的运动规律采取了相关训练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此方法是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84.
85.
在非极性溶剂中杂多阴离子—CO络合物的电子光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五种取代型杂多化合物:「SiW11O39Co(H2O)」^6-,「GeW11O39Co(H2O)」^6-,「PW11O39Co(H2O)」^5-,「P2W17O61Co(H2O)」^8-,「PwO18O68Co4(H2O)2」^10-,通过等离子体、IR、UV、极谱、热谱等测试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首次报道它们在非极性溶剂中与CO小分子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取代型杂多化合物与CO形成了HP 相似文献
86.
合理引导贫困县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开发,对于提高贫困县区农业生产效率,改革农业生产方式,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达到脱贫致富的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7.
朱亚波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2(3):85-87,90
简要介绍了ATM的特点,详细分析了ATM的分层结构,ATM的服务质量,B-ISDN的维护功能,控制和信令功能。 相似文献
88.
空调动态负荷变步长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多层墙体传热反应系数/Z传递系数的异步长关系,为发展变步长的反应系数法/Z传递函数法开辟了一条可行的途径.本文进一步提出了多层墙体传热反应系数/Z传递系数异步长关系的一种修正形式,将异步长关系由单向拓展为双向,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线性系统叠加原理,提出空调动态负荷计算的反应系数法和变步长Z传递函数法,可以有效地降低计算量.实例计算表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9.
多路复用器的模拟(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异步传输模式(ATM)通信系统中多路复用器在欠载和过载状态下的模拟结果,
这些结果对于多路复用器的设计和选购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90.
聚醚胺的合成及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导二氯三甘醇与过量乙二胺反应,生成1,14-二氨基-6,9-二氧杂-3,12-二氯杂十四烷(I),并完全甲基化得叔胺化合物:2,5,14,17-四甲基-8,11-二氧杂-2,5,14,17-四氮杂十八烷(II),将(I)接到到氯甲基聚苯乙烯大孔树脂上,并完全甲基化得高分子支载聚醚胺(III),(II),(III)作相转移催化剂催化n-C8H17Br与K1或与KOA反应,结果表明,(II)、(II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