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4篇
系统科学   79篇
丛书文集   13篇
教育与普及   1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56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基于横向载荷转移量的客车侧倾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客车侧倾稳定性问题,建立了基于横向载荷转移七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并根据所获得实车试验数据验证了所构建模型的合理性.根据所构建的具有横向载荷转移七自由度动力学模型进行了不同车速下转向盘转角阶跃仿真,分析客车结构参数和车速对其侧翻稳定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客车后轮驱动轴为侧倾稳定性的危险车轴,当车速过高或前轮转角过大时,后轴首先离地.增大各轴轮距、降低簧上质量质心高度、提高客车悬架侧倾刚度,能够有效的提高客车的侧倾稳定性.  相似文献   
92.
满足旅客出行需求的列车开行方案能够更好地吸引客流,提高高速铁路的核心竞争力.以最大化经济收益和最小化出行费用为目标函数,以高速铁路开行方案为研究对象,以旅客出行需求等作为约束条件,将列车开行方案与OD客流量结合起来,同时考虑旅客的购票心理和列车购票的时效性,建立了一种基于动态客流的列车开行方案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设计一种基于个体信息和改进变异算子的多目标差分(SG-MOSaDE)算法进行求解.以广州市某线路为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开行方案不仅最大化满足了旅客出行需求,而且在提高铁路部门经济收益的同时降低了旅客的出行花费,并且优化后的列车总停站次数较原来有所下降,停站方案更加均衡.  相似文献   
93.
在在灾害发生时,安全高效的疏散人群是提高公共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有效可行的疏散仿真方法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当前主流方法较少考虑与疏散相关的灾害动态演化,为此提出了DERR(Dynamic Evacuation Route Replanning Based on Psychology)方法。DERR方法围绕人群的避灾心理参数进行相关研究,利用A*寻路算法,实时根据灾害区的变化对人群的疏散路径重新规划和优化,以达到更加安全疏散的目的。通过仿真实验展示了本方法在灾害演化下的疏散模拟过程,同时心理避灾参数的加入也使得仿真结果更加贴合现实。  相似文献   
94.
文章主要针对合肥至南京客运专线列车运行间隔进行了分析计算,对提高线路的运输效率,保证列车运行安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5.
研究了 3 种出口宽度和 4 种桌椅排列条件下教室内的人群疏散过程, 得到了疏散时间的空间分布. 对于双人课桌椅而言, 人们倾向于尽快进入最近的过道. 教室内桌椅的排列形式确定了上游的行人来流, 而出口宽度确定了出口的通行能力, 二者共同决定了教室内人群的疏散时间. 疏散时间并非随着过道数的增加而单调减少. 对于宽度固定的教室, 通常过道数越多, 越有利于疏散, 但过道宽度相应减小, 从两侧进入过道的人员冲突加剧, 又会影响疏散效率. 对于小出口情况, 由于在出口附近形成高密度阻塞区域, 使疏散时间明显增加, 可以通过控制上游的行人来流和减少行人之间的冲突来加快人群的疏散过程.  相似文献   
96.
通过对武汉轻轨宗关站高峰客流量的统计及对该站远期高峰客流量的预计,进行设计取值.根据该站的属性以及客流具体特点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并进行自动检票机配置数量的初步计算.最后,综合考虑该站在设计时车站的站厅、站台、出入口通道、人行楼梯、售检票口(机)等部位的通过能力以及设计乘客具体流程得到自动售票机配置最优数量.  相似文献   
97.
针对单元疏散空间的疏散能力问题,提出了单元疏散空间(建筑物只有一个出口)的离散时间疏散模型.模型中考虑了人群密度对疏散能力的影响,改变以往把建筑出口疏散能力视为常数而带来的不能真实反应其疏散能力的状况.结果表明:初始疏散密度确定时,在不同的出口宽度下,C型疏散时间略小于L型疏散时间,这种时间差距随着出口宽度的减小而减小,计算结果与 Simulex 模拟得出的结果近似;建筑物的疏散能力与出口宽度之间呈非线性关系;根据滞留情况,可以确定建筑的最佳出口宽度.模型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口疏散能力,研究结果可以用于建筑出口的性能化设计.  相似文献   
98.
广州地铁2010年客流预测与运能规划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海燕 《科技信息》2008,(17):38-38
为配合广州城市发展的需要,结合2010年第16届亚运会的举办,本文主要以广州地铁2010年预测客流为基础,考虑2010年车辆供应及设备功能实现情况.分析了广州地铁2010年的运能规划,以妥善解决届时产生的突发客流,满足2010年开通运营的230公里的线网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99.
This paper presents a simulation system for the disaster evacuation based on multi-agent model considering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This system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the modeling for the land and buildings using GIS data, the analysis of disaster evacuation using multi-agent model, and the visualization for the numerical results using the virtual reality technique. By introducing the numerical solver of the natural disaster to the present system, it is possible to evaluate not only the damage of structure but also the damage of human being. Furthermore, it is possible to investigate the appropriate evacuation route by the simulation. The Dijkstra algorithm is used to obtain shortest route to the refuge. In addition, the visualization using virtual reality technique is curried out to understand the feeling of refugee. The present system is applied to the evacuation analysis by the flood flow in urban area and is shown to be a useful tool to investigate the damage by natural disasters.  相似文献   
100.
This paper reports observations of passenger flow in the Wuchang railway station in Wuhan, China during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Spring Festival in 2006. The data collected are used to verify a crowd dynamics model previously developed. The crowd dynamics model is based on simulating the global movement of each individual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surrounding crowd, and the good agreement between the predictions and observations validates the prediction model. The crowd dynamics model suggests that the crowd movement speed is dominated by two factors: the front-back inter-person effect, and the pedestrian's self-motive. The first effect gives logarith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rowd speed and crowd density. The second factor depends on the individual motive driven with which people try to divorce themselves from the control of the crowd movement. The prediction model are helpful to guide the design of public traffic systems for effective crowd dispers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