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5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44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01.
模糊时序与支持向量机建模相结合的PM2.5质量浓度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进行PM2.5质量浓度预测中多因素回归模型的不稳定、神经网络模型的过拟合及局部最小等问题,提出应用支持向量机和模糊粒化时间序列相结合的方法,对PM2.5质量浓度未来变化趋势和范围进行预测.根据PM2.5不同季节的日变化周期模式,确定以24 h为周期的粒化窗宽,利用三角型隶属函数对数据样本进行特征提取作为支持向量机的输入,并在k重交叉验证法下采用网格划分寻找出模型的最佳参数.以2013年3月—2014年2月北京市海淀区万柳监测点四个季节PM2.5的1 h质量浓度监测值为样本数据,应用该方法建立PM2.5质量浓度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并在MATLAB平台下应用LIBSVM工具实现计算过程.结果表明,基于模糊粒化时间序列的预测模型,能较好解决PM2.5机理性建模方式下由于影响因素考虑不全而造成的预测结果不稳定,对模糊粒子拟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02.
自然沙堆积的静止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边缘自然沙丘的沙子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粒径的沙采用漏斗法进行沙堆积,并录像记录了沙的堆积过程。将录像处理成图片,用计算软件“CorelDraw”处理,从而得到沙堆静止角和崩塌角随时间和沙粒粒径的变化关系。得出结论:(1)沙堆的静止角随时间呈振荡变化。首先,静止角逐步变大到崩塌角,崩塌后堆积角回到静止极角,然后再增大到崩塌角,如此往复。(2)当粒径小于0.30 mm 时,沙堆崩塌角及崩塌角与静止极小角的差值随沙粒粒径的增大而增大;但当粒径大于0.30 mm 时,其差值随沙粒粒径的增大而减小。(3)崩塌角与静止极角差值的平均值为(4.6±0.6)°。(4)混合沙的崩塌角与静止极角的差值为(5.2±0.3)°。  相似文献   
303.
白腐真菌能够通过产生胞外氧化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漆酶等酶,直接参与各种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和毒性物质的降解,它的这种独特的降解能力和降解机制,多年来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科学界以及工业界的高度重视。本文综述了不同培养条件包括不同基础培养基、添加不同外源(如微量元素等)、不同载体、不同菌体混合以及非灭菌条件等对白腐真菌生长状况与产酶情况的影响,同时就目前白腐真菌在工业废水(皂素废水、漂白废水、DDNP废水)、生物肥料和生物制浆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对其进一步地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04.
筼筜湖悬浮物及颗粒有机碳、氮、磷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12月—2009年11月,在筼筜湖5个站位进行表层海水的采样,研究水体中悬浮物(TSM)、颗粒有机碳(POC)、颗粒氮(PN)和颗粒磷(PP)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叶绿素a(Chl a)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各站位TSM、POC、PN和PP浓度总体上沿着筼筜湖的水流方向逐渐降低,季节变化明显,大部分在夏季(6—8月)出现高峰;POC和PN之间相关性极显著(R=0.989,n=127),POC和PN与Chl a之间也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而PP与Chl a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浮游植物碳(Cph)与POC的质量比在各站位有所差异.研究表明,筼筜湖POC和PN来源较为一致,在赤潮爆发期间浮游植物是其主要来源,而PP除浮游植物来源外,其他来源如外源碎屑输入、表层沉积物再悬浮以及浮游动物、细菌和碎屑可能对其含量都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05.
进行了柴油机微粒袋滤器电控系统的研制,并将该系统在495Q柴油机台架上进行了初步实验,证明该系统有较好的响应性,可实现对系统的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306.
比较了膜生物反应器(MBR)和传统活性污泥工艺(CAS)在相同运行条件下处理生活污水的抗冲击性能.结果表明:MBR系统出水、上清液以及CAS出水COD浓度均随进水COD容积负荷增加而线性递增,但递增的速率前者仅分别为后两者的42.1%和37.1%;MBR的COD容积负荷是CAS的3倍;进水NH3-N容积负荷、温度和pH值冲击对MBR出水水质影响不大,但低温会加速膜污染进程.MBR抗污染物负荷、pH值、温度的冲击能力显著优于CAS工艺.  相似文献   
307.
采用热重分析仪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柴油/甲醇混合燃料(M0、M5、M15)燃烧排放颗粒的可溶有机物(SOF)组分与形成途径进行了分析.热重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燃料中甲醇掺混比的增大,燃烧排放颗粒中SOF的质量减少,失重速率峰值升高: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结果表明,3种颗粒SOF中主要由碳数为9~28的正烷烃和支链烷烃组成,还包括一定数量的多环芳香烃类物质和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等其他有机物.随着燃料中甲醇掺混比的增加,燃烧排放颗粒SOF中烷烃含量增加,芳香烃含量减少;颗粒中PAHs主要通过脱氢加乙炔反应形成:烷烃类物质主要来自柴油和少量润滑油.  相似文献   
308.
为了探讨生物刺激、生物强化及其联合体系对石油污染物的去除能力,选择最佳的修复策略,更好地发挥微生物修复的优势.以一株蜡状芽孢杆菌石油降解菌为例,以有机营养物、无机营养物和混合营养物为底物,进行生物刺激、生物强化试验及联合降解试验.结果显示,不同修复方式在不同时段的降解效果不同,生物刺激方式在第5天时混合营养物降解效果最好,降解率达到40.98%,在10 d不同营养物的降解率存在明显的差距,而在处理20 d后,降解率基本一致,达到80%.生物强化的处理结果中,以混合营养物为底物时,表现出了优异的降解效果,降解率达到90.23%.研究表明:不同时期不同的修复策略有表现出了对原油的不同去除能力,也为实践中选择合理的修复方式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09.
侍茂崇  陈妍宇  陈波  丁扬  刘振 《广西科学》2019,26(6):614-625
为获得北部湾生态要素分布规律更全面的认识,本文基于北部湾海表层温度、盐度和有关生态参数的遥感数据,利用2007年"908"专项调查资料,结合海流数值计算结果,分析了2007年夏季(6-8月)的海表层温度、盐度、叶绿素a浓度和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an,POC)、颗粒无机碳(Particulate Inorganic Carban,PIC)浓度的分布态势并给予合理的动力机制解释:(1)北部湾表层叶绿素a浓度呈明显的自东向西、由近岸向湾中部逐渐递减的态势,高值区为琼州海峡、广西沿岸、越南沿岸和海南岛西南侧近海海域;(2) POC和PIC空间分布特征与叶绿素a相似,低值区均主要集中在湾口水交换较快区域;(3)入侵高盐水的33.5 PSU等值线最北可达到21°N;湾内存在一个上升流区域形成的高盐核心;(4)北部湾水温的高值区分布在广西沿岸和越南沿岸的浅水区;(5)叶绿素a、POC和PIC高值区与沿岸径流有关;(6)海南岛西南部叶绿素a、POC和PIC的高值区与上升流有关。上述分析虽然只是2007年一年的结果,但是结果却具有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310.
针对无人机的大气污染物溯源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人机的大气污染物模糊控制溯源算法。该算法结合无人机与模糊控制的特点,根据无人机实际所处环境设计一个模糊控制器并确定模糊控制器的输入、输出变量,模仿人脑的思维构建了模糊控制规则库,从而实现了无人机对大气污染物的智能溯源。算法在MATLAB环境中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解决大气污染物溯源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