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2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对于美国诗人史蒂文斯的《坛子的轶事》,在汉语中至少存在三种阅读方式:对原作的模仿、对原作的戏仿以及对戏仿的戏仿。这些不同层次的阅读历时性地在汉语中发生,是互文性的,也是创造性的,它们建构了一个复合文本,丰富了一个单一文本的意义,也表征了语境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颠覆的喜剧》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有意味的文学现象:小说作为一种文类的兴起与喜剧艺术取代悲剧艺术的艺术史事件是同步发生的。在某种意义上该书也可以读作“罪感与怨恨”的东方叙事学。作者从自然之人与陌化之人、肉身自我与精神自我、以及父子伦理等问题入手,讨论了文学中由怨恨心理所导致的道德伦理价值的喜剧性颠覆现象。而“故乡何谓”以及“女性话语的建立逻辑”可以看作是由“父子关系”这一大主题所衍生的两个子主题,从而使全书构建起20世纪中国文学关于“罪感与怨恨”的叙事学系谱。  相似文献   
13.
《故事新编》是鲁迅致力于文体创新的历史小说。他将神人和圣人还原为俗人。英雄被置于一个解构和建构的尴尬地位,历史被放逐。整个文本体现了反讽和戏拟的后现代主义特征。《故事新编》成为80年代后期新历史小说的精神资源和艺术借鉴。  相似文献   
14.
美国非洲裔女剧作家的《第七号魔咒》,用一切可能的技术和身体语言来反映美国社会黑人的真实生活体验。作品不仅很好地揭露了美国黑人所处的各种苦境,同时也描绘了他们多姿多彩的精神世界。其中一个非常有效的表现手法是面具的使用。面具一是指悬挂在背景幕上的巨大的黑人假面,二是指演员们戴的黑脸面具。面具的使用使本剧具有了多层的叙事结构和更深层的寓意。  相似文献   
15.
《1984》是奥威尔的著名的反极权主义小说。对《1984》的研究多基于极权主义和反乌托邦文学等问题,研究范围有待于进一步的开拓。《1984》即是取自于弗莱原型意义理论中表现魔怪意象的地狱原型,以弗莱的原型理论为指导,探索《1984》中蕴含的原型因素,能更深一步了解作者悲天悯人的情怀。  相似文献   
16.
拉伯雷的《巨人传》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瑰奇之作,长期以来人们对它的研究主要徘徊在它所体现的民间文学、文化的"狂欢化"特征上。文章尝试从另一新的角度对之加以审视,以期揭示这部作品除和民间诙谐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外,还和骑士文学发生了密切关系: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传》在许多方面戏拟了此前中世纪的骑士文学。这种戏拟归纳起来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微观方面,即作品细节;二是宏观方面,即情节结构。对于拉伯雷,戏拟主要是一种艺术手段,借以更自由便捷地、一无拘束地表达自己的观察、见解和思想,借他山之石以攻玉。  相似文献   
17.
仿拟是汉语广告中一种较为常见的修辞手法。根据汉语广告中仿拟的翻译标准,从套译法、释义法、归化法、调整法四个方面对汉语广告中的翻译模式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巴渝《竹枝歌》与文人拟作的《竹枝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被誉为“诗之《国风》,辞之《九歌》”的《竹枝歌》,本是巴渝民歌,它盛行于唐宋时期,以刘禹锡为代表的唐宋文人学习,拟作的《竹枝词》,对民间《竹枝歌》进行了艺术的提升,使之在唐宋诗中别具风韵,《竹枝歌》在民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灵活变通性,它在传承和不断变异,以适应新的社会生活需要,《竹枝歌》展示了巴渝人民的文艺创作天才。  相似文献   
19.
胡戈《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是中国后现代文化的典型文本,“戏仿”(parody)是“滑稽模仿”(burlesque)的特殊类型,是后现代创作的表现手法之一。它通过拼贴/移植、断裂/填充、文本间性/读者反应等叙事策略形成戏仿文化形态,又通过转述者引导机制、转述内容记忆置换和嬉戏与意义重建形成戏仿反应机制,但是同时也有游戏文本格式化的典型倾向。  相似文献   
20.
仿拟常出现在报刊英语标题中,往往具有简洁明快、加强语气、鲜明生动、诙谐戏谑的修辞效果。本文采用若干例证对英语新闻标题中常见的仿拟现象进行了归类探源,并进一步阐述了仿拟在标题中的修辞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