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15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1.
12.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主食竹种——冷箭竹(Bashania fangiana)、拐棍竹(Fargesia robusta)、华西箭竹(Fargesia nit—ida)、峨眉玉山竹(Yushania chungii)的叶、笋——幼竹、一年杆、二年杆共208例中的Cu、Zn、Mn、Fe、Ca、Mg、K等七种元素含量。找到了微量元素含量与竹类、竹龄、竹株部位、竹的生长环境(海拔高度、季节)以及与大熊猫食性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秦岭野生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的觅食行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首次利用定量图像分析的方法研究野生大熊猫的取食行为,结果显示:其取食行为存在固定的模式,这一模式是在其身体发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到了老年,随着年龄的增大、牙齿的磨损和其他生理机能的衰退,这种模式逐渐解体.总的取食时间可以分为准备时间(38.08%)、间歇时间(5.13%)和吃的时间(56.79%),在取食时间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大熊猫通过3种途径有效地增加日食量,即提高动作熟练程度、减少准备时间和减少间歇时间.  相似文献   
14.
大熊猫尿中皮质醇含量变化的日周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报道了4只大熊猫(.2;■.2)尿中皮质醇含量变化的24小时模式.连续两昼夜在动物排尿时收集尿样,尿中皮质醇含量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只大熊猫尿中的皮质醇含量变化均有明显的昼夜周期,在早晨2—6时持续上升,在6—7时达最高点,随即逐渐下降,雄性与雌性大熊猫分别在21时到21时半及20时到21时下降到最低点.雄、雌性大熊猫皮质醇的日周期相似,两者的皮质醇水平都是在3—7时显著高于日平均水平,中午12时至深夜1时,一般均低于日平均水平,24小时中皮质醇峰的最高值,雄性大熊猫高于雌性.  相似文献   
15.
大熊猫的研究,经过120多年已深入到各个方面,然而关于它的分类地位,迄今仍未取得共识,概分三派.一派认为它是高度特化的熊类,另一派认为它更接近于浣熊,再一派认为它应独立成为一类.古生物学家根据所发现的始熊猫化石,讨论了大熊猫的演化.但大熊猫的祖先到底是属于哪一类始熊,尚待进一步对古今熊类研究,方能最终解决.  相似文献   
16.
Interspecies somatic nuclear transfer (NT) may provide a new approach for preservation of the endangered rare species. Previous interspecies cloning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a nucleus from a quiescent somatic cell supports early development of reconstructed embryos in the ooplasm from another species. In this study, we transferred nonquiescent somatic cells from a giant panda into the perivitelline space of the enucleated rabbit oocytes. After electrofusion (at the rate of 71.6%) and electrical activation, 4.2% of the panda-rabbit reconstructed embryos developed to blastocyst in vitro. For improving the development rate of reconstructed embryos, we used serial NT in this study, i.e. blastomeres from reconstructed morulae were transferred into the perivitelline space of the enucleated rabbit oocytes. The fusion rates in the groups of serial I, serial II and serial III were 79.5%, 84.1% and 78.0%, respectively, having no difference with that of somatic group. And the blastocyst rates in serial NT groups were 19.4%, 13.5% and 10.3%, respectively, which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somatic NT group.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nuclei from nonquiescent somatic cells can support early development of reconstructed embryos and serial NT can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rate of interspecies reconstructed embryos. These authors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is work.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单种群按年龄结构分布的莱斯利(Leslie)模型,并用于中国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圈养大熊猫种群的动态研究,预测其发展趋势,为基地三期工程建设以及有计划地将人工繁育的大熊猫放归大自然的目标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8.
野外大熊猫调查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野外大熊猫粪便中残存竹节的测量和用聚类分析方法确定大熊猫数量的研究,可得到一种较理想和较准确地统计野外大熊猫数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采用毛细管电泳技术测定大熊猫尿液中的肌酐含量.使用非涂层毛细管(21 cm×75μm i.d.),50 mmol·L-1pH2.56的磷酸缓冲液,在16 kV,25℃下,以吡啶做内标物对大熊猫尿样进行检测.肌酐标准曲线的质量浓度范围为5~80 mg·L-1,肌酐浓度与肌酐同吡啶的峰高比值的线性相关系数r-0.999 6.测定了18只成年大熊猫(N(♀):N(♂)=5:4)的122个尿样,雌、雄大熊猫的尿肌酐质量浓度分别为(842.35±116.48)和(699.92±90.94)mg·L-1.实验表明,毛细管电泳法可以快捷、灵敏地检测尿肌酐的含量.  相似文献   
20.
大熊猫个体识别对研究大熊猫的种群数量非常重要,大熊猫面部检测是基于面部图像的大熊猫个体识别方法中的首要关键步骤。针对现有的大熊猫面部检测方法精确度不高的问题,提出基于VGGNet-16改进网络结构的多尺度大熊猫面部检测方法。首先,以VGGNet-16网络结构为基础,通过增加残差结构与BN层,降低卷积层通道数,并采用LeakyRelu激活函数等改进,构建一个新的特征提取主干网络。其次,将一个3尺度的特征金字塔网络结构与SPP结构结合用于目标检测。最后,使用深度分离卷积结构替代常规卷积结构。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大熊猫面部检测方法在测试集上能够达到99.48%的mAP,检测性能优于YOLOv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