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369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The sedimentary strata and deposition ages of the “old red sand” distributed along the coasts of south Fujian and west Guangdong are determined by lithostratigraphy, magnetic stratigraphy and earth chemistry combined with TL, ESR and14C-dating techniques.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old red sand” was aeolian sediments deposited from 55 400 to 9 000 aBP, the last glacial period in the middle and later age of Late Pleistocene. Most of them deposited in two periods of 56-42 ka and 30-10 ka. The “old red sand” deposited in the period of 30-10 ka, the later Würm glacier substage (Q 3 3 ), developed on the largest scale with the widest distribution.  相似文献   
202.
为使室内常温再生沥青混合料设计真实反映现场实际工况,结合4条高速常温再生实体工程,实测了上覆热拌沥青混合料(HMA)施工过程中常温再生层中不同深度处的温度,分析了不同常温再生层厚度、不同上覆HMA厚度以及不同气候施工对常温再生层温度场的影响,建立了常温再生层不同深度处的温度预估方程;同时测试了不同施工大气温度下常温再生层芯样及室内试件的体积参数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上覆HMA摊铺过程中,再生层内部温度变化受施工环境影响较大;施工大气温度以及室内二次成型温度对常温再生混合料空隙率、抗弯拉强度、抗剪强度及断裂功影响显著,施工大气温度为30℃左右时,相比于0℃左右,空隙率降低约25%,抗弯拉强度、抗剪强度及断裂功分别至少提升45%、66%、77%;室内二次击实温度为80℃时,相比于40℃,空隙率降低约20%,抗弯拉强度、抗剪强度及断裂功分别至少提升42%、35%、80%;室内常温再生混合料设计时,应考虑二次成型温度的影响,以模拟现场再生层因内部温度变化而对混合料性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3.
为控制工程物料成本及时间成本的投入,实现对复杂地层降水控制措施的合理化选择。以京安城际榆安1号隧道明挖段深基坑降水施工为背景,通过有限元模型分析和现场抽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止水帷幕插入深度、单井抽水速率及抽水时间对深基坑降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坑降水止水帷幕插入比控制在1:0.9时,基坑降水效率及成本投入最优;抽水时间随单井抽水速率整体呈先快慢的下降趋势,但增加到一定范围后趋势变缓、相关性减弱,单井最优抽水速率取125 m3 /d最优;抽水1~7天坑内地下水位降幅较大,达到最大降深的95.2 %,以第7d的水位降深为标准进行降水方案设计最合理。可见科学的降水方案不仅有助于水资源保护也关系到工程降水安全经济进行。  相似文献   
204.
孤岛油田馆(1 2)砂层组属于河流相沉积,其纵向、横向相变迅速,砂体难以大面积追踪,本利用河流结构单元分析法、标准层与辅助标志层控制下的“旋回-厚度”对比法,很好地解决了馆(1 2)地层的划分对比问题,其中馆(1 2)砂层组内辅助标志层的发现为地层的划分对比提供了重要的保证.根据结构单元分析、砂体的岩性特征、粒度特征、河流砂体的空间展布形态以及河流曲率的计算,对馆(1 2)河流沉积的垂向旋回性及沉积模式进行了研究。对比Miall的16种河流分类方案,孤岛油田馆(1 2)砂层组属于细粒曲流河沉积.  相似文献   
205.
在含缺陷分子材料破坏过程中多场耦合跨物质层次分析成果的基础上,以裂尖过程区为重点,以能量耗散机制为主线,对含缺陷高分子材料破坏理论的未来研究方向与应用前景进行了概括性探讨。  相似文献   
206.
社会建设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培育现代社会结构,这其中主要是社会阶层结构。改革开放30年间,贵州省传统社会阶层逐步分化,新兴社会阶层出现并不断成长,整个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迁。但是这种变迁的缓慢使得当前贵州省社会阶层结构呈现为倒T字型,社会中间阶层发育严重滞后,应该缩小的社会阶层依然规模庞大。进一步促进社会阶层结构合理发展,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207.
自旋回和异旋回的识别及其在油藏地层对比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自旋回、异旋回的发育背景、控制因素、存在的级别和范围的基础上,探讨自旋回的识别方法和自旋回对异旋回的改造和影响。结果表明:低频的层序或旋回(1~4级)是受基准面变化产生的异旋回,中频的层序或旋回(5~6级)是受自旋回改造或干扰强烈的异旋回,高频层序或旋回(7级以上)属于自旋回;自旋回一般破坏异旋回的特征,使地层对比变得困难,但可以通过垂直物源方向和平行物源方向的对比剖面相互校对进行识别;特征明显的、分布范围广的事件性沉积(自旋回)可以在小层对比中起到正面作用,在油藏级别的地层对比过程中,由于地震剖面分辨率低,所起的作用很小,必须建立对比模式。  相似文献   
208.
采用横观各向同性层状弹性模型 ,模拟半空间上的层状场地 ,推导了这种场地中竖直双桩受水平—摇摆简谐荷载作用下的横向动力阻抗函数 ,并分析了由于相邻桩的相互影响以及横观各向同性性质而对桩的阻抗函数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9.
地表水环境中PAHs源解析的方法比较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比分析水环境领域多环芳烃(PAHs)的源解析方法综述了各种源解析方法的原理、 优缺点及具体适用范围, 并在此基础上, 分别从内陆河流湖泊及沿海区域两方面对国内外地表水环境中(包括上覆水及水底表层沉积物)PAHs的源解析方法的应用及解析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表明, 内陆区域河流和湖泊上覆水及沉积物中的PAHs主要来源为矿物燃料及木材等高温燃烧源, 河口及近海海水和沉积物中的PAHs主要来源为燃烧源及石油源, 石油源对PAHs的贡献较内陆区域更明显.  相似文献   
210.
风氧化带内煤层开采覆岩移动破坏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皖北矿务局百善煤矿风氧化带煤层安全开采实践,在大量物理力学试验的基础上,阐述了风氧化带煤层顶板岩性变异特征;根据现场实际观测的数据,分析总结了工作面进入风氧化带开采的覆岩破坏移动规律,并从理论上解释了移动规律产生的原因。为风氧化带内煤层安全开采提供了理论依据,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国的“三下”开采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