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6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对西藏纳屋错地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的侵入岩进行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 U-Pb年龄测定,并与缝合带以外南面岩浆弧侵入岩进行对比。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缝合带内侵入岩样品均属于钙碱性和高钾钙碱性系列,隶属于岛弧型岩浆岩类。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模式均表现出 LREE 富集、HREE 相对亏损的右倾模式,痕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显示样品总体上富集大离子不相容元素(HFSE)Rb、K、Ba,亏损高场强元素(LILE)Nb、Ta、Ti、P,体现了钙碱性系列岩体的特征和演化趋势;年代学分析表明,带内侵入岩的成岩时代集中在早白垩世(104.5~141.7 Ma B.P.);进一步的构造环境对比分析表明,所有侵入岩样品均属于岛弧型-大陆碰撞型花岗岩类,但缝合带内岩浆岩属性为同碰撞花岗岩,缝合带具由钙碱性向高钾钙碱性演化的特征和趋势,形成于受逆掩构造或地壳剪切作用的造山时期,处于威尔逊旋回的“陆陆碰撞造山-山带剥蚀”阶段,认为班-怒缝合带西段存在双向俯冲的碰撞造山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2.
描述了四川彭县海窝子乡须家河组第四段实测剖面的地层层序、岩性、化石及厚度等。根据在此段地层中采到的植物化石,确定其时代应为早侏罗世。又因其岩石特征明显,建议将此段地层命名为海窝子组。论文还探讨了印支运动在该区的幕次划分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3.
The new paleomagnetic data of the early Triassic Daye Formation from Hubei Province are reported. The ChRM passes consistency test and reversal test. Two magnetic components were isolated with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Component B is a ChRM and component A was acquired by remagnetization during Indosinian cycle. Rock magnetic study shows that the carrier is dominantly detrital magnetite. According to the data, in conjunction with recently published Triassic paleomagnetic results, mean paleopole of the Triassic Yangtze Block is calculated as 30.3°N癗, 198.4°E, α95 = 9.2° Distribution of all Triassic declinations indicates obviously local rotation in the mid-Yangtze areas, which results in consistence of the declinations with fold axes. By comparison with Triassic paleomagnetic data in the South China Block and some of geological evidence, it is inferred that the timing of the suture between the Yangtze Block and the South China Block is earlier in western part than in eastern part in the Indosinian period.  相似文献   
14.
造山运动与秦岭造山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造山运动概念的演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分析秦岭造山作用的现实原则基础。根据秦岭造山带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和不同时期、不同类型造山作用的研究,划分出俯冲、碰撞和陆内造山作用3个主要阶段。其中碰撞造山作用可进一步分为弧—陆碰撞和陆—陆碰撞阶段。研究认为:秦岭地区古生代以来随着板块构造体制向陆内构造体制的复杂转化,经历了多次、多种类型造山作用的复合叠加,仅仅根据经典板块造山模式不能对秦岭演化历史作出完整解释;受古特提斯东部构造城独特的构造背景控制,即使在古生代—早中生代板块构造体制阶段,秦岭造山作用的细节过程也表现出与传统板块作用明显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16.
论述环太平洋弧形山系的一些主要特征,并从二种类型的板块俯冲——造山作用、太平洋板块的演化进程探讨了环洋山系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