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4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45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31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23篇
综合类   997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提高聚烯烃化合物长期耐电强度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聚烯烃化合物的电老化过程中自由基浓度与击穿电压的测量,查明了两者的内在联系.认为减少电老化过程中的自由基浓度可以成为提高聚合物长期耐电强度的新途径.作为一个例子,报导了自由基清除剂在提高聚乙烯树枝起始电压方面的功能,对其介电性能和迁移性的测量结果表明,特定的自由基清除剂已具备了实用前景,是一种有效的电压稳定剂.  相似文献   
152.
为实现依兰油页岩萃取物中含氧化合物的分离与分析,采用索氏萃取法,在60℃条件下以CS2-NMP为萃取剂萃取依兰油页岩。用TiCl4/CuCl2两步络合法和硅胶柱色谱法对依兰页岩油中的含氧化合物进行富集,并对含氧洗脱组分进行了气相色谱-质谱串联(GC/MS)分析。结果表明:TiCl4/CuCl2两步络合法可以实现油页岩中含氮化合物的分离,脱氮率为82%,硅胶柱色谱可以实现对页岩油中含氧化合物的富集,富集组分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69%;柱色谱富集组分中鉴定出32种含氧化合物,其组成以酚、酮、醚、酯以及有机硅氧化合物为主;在这些含氧化合物中发现了甾醇类、萜类化合物的衍生物以及酰胺基团,说明依兰油页岩中的氧可能来源于成矿的高等植物和蓝绿藻。该结果可以为依兰油页岩资源的合理利用、油页岩的成因和油母结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3.
通过井震结合烃源岩预测技术、盆地模拟技术和油源对比、原油运移示踪技术,对马朗凹陷石炭系火山岩系哈尔加乌组烃源岩分布与烃源岩(灶)生烃演化规律、石炭系原油和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原油运移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朗凹陷石炭系火山岩系烃源岩主要有正常沉积型和火山碎屑沉积型两种赋存型式,烃源岩与火山岩具有4类共生关系;马中构造带石炭系原油为高成熟度原油,牛东构造带石炭系原油主要为成熟油;牛东构造带石炭系原油主要为马朗凹陷北斜坡带牛东本地成熟烃源岩所生,于白垩纪中晚期开始大量生烃,自东向西运移成藏;马中构造带油气来自凹陷中心高成熟烃源岩。  相似文献   
154.
高温固相法合成Sr3 SiO5:Eu2+过程中,杂质相Sr2 SiO4:Eu2+的存在会不同程度影响Sr3 SiO5:Eu2+的光致发光性能及余辉性能。本文通过压片烧结和燃烧法两种方法制备Sr3 SiO5:Eu2+,结合热重-差热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了Sr3 SiO5:Eu2+在合成过程中的相变化规律以及动力学过程。研究表明:原料与坩埚的接触处形成的界面以及原料在升温过程经过Sr2 SiO4:Eu2+的合成温度区间是导致杂质相产生的主要原因。在升温过程中,当温度经过1200℃左右的温度区间时,由于原料与坩埚接触处可以看作是两组不同物质的分界面,Sr2 SiO4:Eu2+的合成首先在该分界面处合成,而更多的原料需要扩散通过生成物层才能进一步反应;但随着温度的升高,原料随后进入Sr3 SiO5:Eu2+的合成过程,从而导致了Sr2 SiO4:Eu2+杂质相的生成。  相似文献   
155.
通过Vilsmeier反应合成了4-[N-甲基-N-苯基]氨基苯甲醛中间体,该中间体与芳香胺类化合物反应,设计合成了3个新的多杂原子稠环化合物,并通过核磁氢谱、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对它们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156.
酚类化合物是很多行业的生产废物,其残留对于人类的健康十分不利.因此,对环境中酚类化合物残留的快速准确地检测十分必要.研究使用酪氨酸酶为生物组分,通过吖啶橙诱导将其吸附在碳毡电极上,以环境污染物邻苯二酚及4-氯苯酚为底物,检测所制备电极的性能.研究表明,吖啶橙能够提高酪氨酸酶碳毡电极的性能,稳定及提高酪氨酸酶在碳毡电极表面的活性,对邻苯二酚及4-氯苯酚具有很好的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157.
趋化因子受体CCR5是HIV-1病毒进入人体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CCR5拮抗剂可作为一种靶向制剂,以防治人类HIV-1感染.目前,非肽类小分子化合物CCR5拮抗剂的研究占据主导地位.以4-氯苄氯、5-溴水杨醛为原料,通过消去、还原及溴化合成了4-溴-2-溴甲基-1-((4-溴苄基)氧)苯(中间体3),以哌啶-4-酮合成了N-烯丙基-N-(4-哌啶基)吡啶甲酰胺(中间体7),通过中间体3和7合成了一种有望用作CCR5拮抗剂的非肽类小分子化合物N-烯丙基-N-(1-(5-溴-2-((4-氯苄基)氧基)苄基)-4-哌啶基)吡啶甲酰胺,该产物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并对该产物进行了1H NMR、13C NMR、IR及MS表征.  相似文献   
158.
Lake Fuxian is a large, deep, and oligotrophic freshwater lake. In recent sediment of this lake, a series of branched and cyclic alkanes, including branched alkanes with one or two quaternary carbon atoms (C2n compounds), alkylcycloheptane, and alkylcyclohexane, were detected in high abundance. For each homolog of long-chain branched/ cyclic alkanes, molecules with only an odd or even carbon number were present in the sediment. The abundance vari- ation of each compound homolog corresponded to those of other compound homolog in the section, indicating the same origin of these compounds. The concentrations of long-chain branched/cyclic alkanes in the sediment profile exhibited variations similar to those of phytoplankton biomarkers, such as 3-methylJalkanes, short-chain odd carbon n-alkanes, hopene,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phytol, sterols, and long-chain alkyl diols, but sligh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long-chain odd carbon n-alkanes, which are ubiquitous biomarkers for higher plants. Therefore, the Can compounds and long-chain cyclic alkanes in the lake sediment were most likely produced by algae and bacteria in the water, primarily, by the heterotrophic bacteria in the moderately oxygenated waters, which flourishing might be the results of specific water environments in Lake Fuxian.  相似文献   
159.
研究了固体培养基中不同浓度水平的镉(Cd)和铅(Pb)胁迫对长根菇菌丝体巯基化合物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浓度的Cd和Pb显著降低了菌丝体中可溶性蛋白含量,高浓度的镉使得长根菇菌丝体中的巯基化合物含量明显降低,与此同时,长根菇菌丝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随Pb浓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高浓度的Pb胁迫下活性增强,在Cd胁迫下,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长根菇菌丝体中SOD和CAT的活性也是先上升后下降,而POD的活性变化不明显.说明在低浓度时的重金属胁迫长根菇菌丝体的细胞是有一定的耐受能力的,当随着浓度的增加菌丝体将受到不可逆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0.
采用热等静压法制备Ni3 Al合金和Cr3 C2含量不同的Ni3 Al基复合耐磨材料,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及摩擦磨损试验机,系统地研究Cr3 C2含量对材料组织特征、硬度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r3 C2/Ni3 Al复合材料中,Cr3 C2颗粒与Ni3 Al颗粒之间发生互扩散作用,使部分Cr3 C2颗粒转变为M7 C3( M=Cr, Fe, Ni)结构;在特定的摩擦磨损条件下,随着Ni3 Al基体中Cr3 C2比例增大,Cr3 C2/Ni3 Al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显著提高,达到了Ni3 Al合金耐磨性能的4~10倍。此外,随着Ni3 Al基体中Cr3 C2比例的增大,Cr3 C2/Ni3 Al复合材料对对磨盘的切削、刮擦作用减弱,对磨盘的磨损量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