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3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126篇
系统科学   24篇
丛书文集   104篇
教育与普及   2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篇
现状及发展   24篇
综合类   2855篇
自然研究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73篇
  2004年   156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有机磷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及初步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不同根系土壤分离筛选高效降解有机磷的细菌.方法:通过平板法进行初筛,根据水解圈直径和菌落直径比值大小筛选到水解圈直径和菌落直径比值较大的菌株,进一步通过液体摇瓶培养复筛,对其解磷能力进行了测定,并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 S rDNA序列测定等一系列试验时其进行鉴定.结果:分离纯化出10株解磷菌,经平板...  相似文献   
992.
通过改变红色荧光材料DCJTB的掺杂浓度设计了四个不同结构的器件,当DCJTB的掺杂浓度为0.8%时,平衡了器件中电子和空穴的传输能力,使载流子复合形成激子的几率增加,即使载流子的传输能力最优,又有效地抑制了器件的荧光淬灭效应,提高了器件的性能,器件的最大亮度为8 898 cd/cm2,最大效率为1.7 cd/A。  相似文献   
993.
以粉末活性炭(PAC)吸附去除微污染水库水中有机物为研究目标,考察投加量、吸附时间和pH值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AC投量30mg/L、吸附时间30分钟时,CODMn、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39.8%和40.9%。调节原水pH值至弱酸性(pH=5.5),可以进一步提高粉末活性炭对CODMn、UV254的去除效果。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在水源本底pH值、粉末活性炭投量30mg/L和吸附时间30分钟条件下可以保证良好的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994.
选择十六烷酸甲酯和十八烷酸甲酯组成的混合酯为模型反应物,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未熟烃源岩进行有机质抽提,以连串反应的动力学模型考察抽提前后未熟烃源岩低温催化混合酯水解率及生烃率的变化,分析有机质组分对催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抽提有机质后的未熟烃源岩,含有有机质的未熟烃源岩低温催化混合酯的水解率和生烃率更高.  相似文献   
995.
蔬菜硝酸盐与营养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的植物性食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蔬菜的品质得到研究者、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重视.硝酸盐属于卫生品质的范畴,其与蔬菜营养品质指标之间关系密切.通过论述蔬菜硝酸盐与有机物(氨基酸、蛋白质、糖、有机酸、维生素等)和矿物质(P、K、Ca...  相似文献   
996.
在典型有机空穴传输材料胺类衍生物NPB(N,N'-diphenyl-N,N'-bis(1-naphthyl) (1,1'-biphenyl)-4,4'diamine)中引入过渡金属氧化物MoO3制备了只有空穴传输的单载流子器件.结果表明:MoO3的引入明显提升了NPB的导电性能,在约2.0 V的外加电压下,100 nm厚纯NPB薄膜电流密度仅为1.28 mA/cm2,而同样厚度的掺杂薄膜NPB∶MoO3 (50 wt.%)电流密度达到了2 530 mA/cm2.同样掺杂比例的NPB∶MoO3薄膜吸收谱显示位于500 nm附近存在既不同于NPB也不同于MoO3的额外吸收峰,表明体系中产生了电荷转移复合物NPB-MoO-3,从而产生了额外的空穴载流子,进而提升了掺杂体系的导电性能.进一步的荧光分析表明,MoO3的引入对NPB自身荧光具有明显的猝灭作用.NPB∶MoO3(30 wt.%)薄膜的荧光强度比纯NPB薄膜荧光强度降低了2个数量级,NPB∶MoO3 (50 wt.%)掺杂薄膜的荧光强度降低为零.  相似文献   
997.
添加有机肥对滨海盐渍土壤溶解性有机碳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添加有机肥对滨海盐渍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的影响,探究土壤DOC的组分来源以及滨海盐渍土壤碳库的稳定性,为改良滨海盐渍土并发挥其碳汇效应提供依据。【方法】以江苏大丰滨海两种不同盐分的盐渍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分析添加牛粪有机肥后两种盐渍土壤中DOC含量及紫外-可见光谱、三维荧光光谱特征的动态变化。【结果】添加有机肥的土壤DOC含量显著增加,且有机肥的添加提高了土壤DOC的腐殖化程度,试验第15天和第60天时高盐土壤DOC的腐殖化程度更高,土壤中DOC主要来源于添加的有机肥。三维荧光光谱特征显示,添加有机肥后土壤DOC中类富里酸峰较为明显。平行因子分析法将土壤DOC分为4个荧光组分:C1为外源类短波类腐殖质组分(紫外光区为类富里酸、海洋类富里酸),C2为外源类腐殖质组分(紫外光区、可见光区均为类富里酸),C3为内源类蛋白质组分(类络氨酸、类色氨酸),C4为内源类蛋白质组分(类络氨酸),随时间的变化各组分的占比也表现出不同的情况。【结论】滨海两种盐渍土壤添加牛粪有机肥后,土壤中DOC的含量、类腐殖质组分占比及腐质化程度均显著提高,类络氨酸组分的占比显著降低(P<0.05)。添加有机肥有利于盐渍土壤中活性碳库的稳定,但由于影响DOC的因素众多,不同的盐渍土壤表现情况各异。  相似文献   
998.
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土壤有机碳的分解及其温度敏感性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重要性备受关注。温度敏感性指数(Q10)微小的变化都可能导致未来土壤碳库大小评估的巨大偏差,充分了解土壤有机碳分解温度敏感性的调控机理对预测未来土壤碳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国内外已有研究进行分析,比较培养温度模式、底物质量、物理化学保护和微生物属性对土壤有机碳分解温度敏感性的影响。结果发现:(1)与传统的恒温模式相比,变温培养模式更好地克服了土壤微生物对恒定培养温度的适应性以及不同培养温度下底物消耗不均的缺点,能够更加准确地估算Q10。(2)较多的研究发现难分解有机碳的Q10大于易分解有机碳的Q10,但也有研究发现难分解有机碳的Q10并不比易分解有机碳的Q10高,这主要是由于土壤有机碳库的异质性造成的。(3)团聚体和矿物吸附保护通过改变底物有效性或者反应位点的底物浓度来影响土壤有机碳分解的温度敏感性。(4)微生物的生理特性、群落组成和结构也会对温度敏感性造成影响,温度变化会造成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相关生理特征的变化,进一步引起相关功能基因丰度的改变,从而改变有机碳分解的温度敏感性。土壤有机碳分解及其温度敏感性是全球气候变化对碳循环影响研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对它的精确估算有利于完善全球气候变化模型,对准确预测未来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9.
乘用车内饰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VOC)严重影响车内空气质量. 车内材料中VOC的释放特性主要由3个释放关键参数表征:初始浓度C0,扩散系数Dm和分配系数K. 文中应用直流舱C-history法测定了几种典型乘用车内饰中6种VOC的释放关键参数,并研究了温度的影响. 此外,建立了预测实际车内多源材料同时释放VOC时浓度变化的多源释放模型,并模拟实际车内环境建立了3 m3试验系统进行验证实验. 实验结果与模型预测结果吻合较好,说明通过小环境舱测定的释放关键参数能够用于预测实际车内多种内饰共存时污染物的释放情况.   相似文献   
1000.
针对CO2气体实时在线监测的应用需求,以比尔-朗伯定律为理论基础,基于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搭建一套CO2气体在线检测系统。选择吸收谱线波长为1 609.583 nm,并在系统中搭建两路参考光路用于消除光源信号波动和实现自动寻峰,以提高检测系统的稳定性与准确性。通过对系统的标定与校准,系统测量相对误差小于0.8%,系统重复性小于0.06%,响应时间不超过18 s,对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进行连续4 h监测,其值的波动范围为360×10-6 ~ 400×10-6。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可满足CO2气体实时在线监测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