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71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120篇
系统科学   137篇
丛书文集   243篇
教育与普及   3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2篇
现状及发展   18篇
综合类   6894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74篇
  2014年   448篇
  2013年   325篇
  2012年   529篇
  2011年   610篇
  2010年   482篇
  2009年   566篇
  2008年   434篇
  2007年   512篇
  2006年   397篇
  2005年   357篇
  2004年   321篇
  2003年   283篇
  2002年   220篇
  2001年   228篇
  2000年   163篇
  1999年   154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71.
本通过分析《高等数学》教学的目的,指出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开设数学辅助实验、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72.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高容重、低弹模的实验材料,采用埋置在模型内的高灵敏度、低弹模的光测元件观测本身的应力。利用模型材料自身的重力可以产生与原型相似的累积的构筑荷重,同一个模型可以重复用于多种荷载工况。这种新的实验方法为研究由水压、自重等等荷载引起的综合应力提供有利的条件,并将提高实验效率。本文还给出了一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673.
聚丙烯酰胺作浆体添加剂,由高压罐在高压管路中加入磨料形成磨料浆体,通过定点冲蚀岩石实验研究磨料浆体旋转射流的破岩钻孔特点。实验表明,磨料浆体旋转射流冲蚀岩石形成的破碎坑呈"V"形。与非旋射流相比,相同水力参数下磨料浆体旋转射流的钻孔直径增加1.2倍左右,破岩体积提高约4倍。添加剂聚丙烯酰胺的含量增加对提高射流的破岩钻孔深度有明显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74.
以“压力容器应力测试”实验方法为例,介绍了“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传统实验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阐述了采用计算机辅助实验测试方法的优点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675.
学者们一般认为浓厚颗粒悬浮液的稠化现象与颗粒间的剪切作用有关,然而有研究者发现,在冲击试验中,颗粒间的挤压作用可能是悬浮液的稠化主要原因。为了区分挤压和剪切行为在浓厚颗粒悬浮液稠化现象中的作用,本文设计了拖球、拖片的对比试验,并且考虑了围压及加载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稠化过程中,颗粒间的挤压作用占据了主导地位,即颗粒间的挤压作用比剪切作用更容易造成浓厚悬浮液的增稠。围压的存在会影响挤压和剪切的作用力,围压的增大对增稠现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相比于剪切作用,挤压作用对加载速率的促进作用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676.
采用MTS公司生产的液压伺服加载系统对1/2比例单跨二榀二层框架模型进行拟动力试验,研究配有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采用经过调幅的具有不同地震加速度峰值的3种地震波作为激励进行加载,共采用11种工况.重点研究了这种结构在地震过程中动力特性的变化、裂缝出现情况、滞回性能、弹性和弹塑性阶段的地震反应及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此类高强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该试验研究成果为在地震区采用高强混凝土框架结构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677.
研究如何利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对高等学校代数类的实验课程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学实践,清晰、生动的说明,将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引入代数类实验课程的教学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78.
主要论述了许昌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以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及创新实验为契机,采取师生互动模式,学生自主选题的形式进行综合电路模块的开发及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679.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is characterized by abundant seamounts, which provide important information about the evolution of the SCS and related deep processes. Cenozoic volcanism in the SCS and its surroundings comprises three stages relative to the spreading of the SCS:prespreading (>32 Ma), syn-spreading (32-16 Ma), and post-spreading (<16 Ma). The pre-spreading magmatism predominantly occurs o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SCS and in South China coastal areas and shows a bi-modal affinity. The syn-spreading magmatic activity was very limited on the periphery of the SCS, but may be concentrated in the SCS. However, seafloor samples of this stage are not available yet because of overlying thick sedimentary deposits. Post-spreading magmatism is widespread in the central and southwest sub-basins of the SCS, Hainan Island, Leizhou Peninsula, Thailand, and Vietnam. These are mainly alkali basalts with subordinate tholeiites, and display OIB-typ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Dupal isotope anomaly and presence of high-magnesian olivine phenocrysts suggests their possible derivation from the Hainan mantle plume.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enozoic volcanism in the SCS and its surroundings may be accounted for either by plate stress re-organization before and after SCS spreading, or by ridge suction of plume flow during opening of the SCS. If the latter is the case, the volcanic rocks within the SCS basin may not be typical mid-ocean ridge basalts (MORB). It remains puz-zling, however, that the transition between the South China continental margin and the SCS basin does not have features typical of a volcanic rifted margin. Clear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tle plume and SCS opening needs further evaluatio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link between deep processes and opening of the SCS not only requires enhanced studies on igneous petrogene-sis, but also is heavily dependent on systematic sampling of seafloor rocks.  相似文献   
680.
利用电流变技术,基于电流变阀的工作机理,设计了单通道平板状电流变阀和双通道平板状电流变阀样机.分析了两种平板状电流变阀压力-流量方程,并通过有限元方法理论分析了平板状电流变阀的强度.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制作了两种平板状电流变阀样机并建立了实验系统,对影响平板状电流变阀性能的关键参数进出口压力差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平板状电流变阀的进出口压力差随流量增加而增大,还随着输入电压的提高而线性增大.当电压为110 kV、流量为211.2 mL/min时,单通道平板状电流变阀进出口压力差达到0.12 M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