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31篇
教育与普及   24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9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281.
旧建筑的改造和加固已越来越普遍,在改造和加固的过程中时有需要切断框架梁,这对梁周边的柱及楼盖会起到关联影响,需重新设计,经济造价高,施工周期长。通过一幢办公楼改造中采用置换框架梁的设计,将原有的框架梁用新的框架梁进行置换,改变梁的位置,该方法设计简单,工程造价低,施工周期短。  相似文献   
282.
博客凭借其传播形式的多样化及双向互动性等突出优势,扩大了唐诗传播的范围及影响,使唐诗研究的持续性更具生命力。而唐诗在博客中传播所带来的价值取向混乱等相关问题也值得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283.
论稼轩诗     
他人之词,也许是"诗余";稼轩之诗,却是"词余".无论数量或质量,稼轩之诗远逊于其词.与词比较,稼轩诗似乎少一点纵横的英雄气,多一份哲理与平和,分明打上宋诗重思辩重理趣的烙印.然而,与稼轩词一样,稼轩之诗,也是其理想追求与严峻现实之间矛盾冲突的产物.梁启超评陆游诗云:"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赖聊以诗鸣."(<读陆放翁集>)稼轩之诗,亦当作如是观.只有这样才能把握稼轩诗的精髓与神韵.  相似文献   
284.
本文分析了比附定位方法的优劣势和使用该方法的基本条件,并以重庆涞滩古镇旅游为例,说明了比附定位方法在实际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85.
李贺的咏马诗蕴含着诗人浓郁的“宝马”情结,诗中的“宝马”意象异彩纷呈,凝聚着诗人强烈的身世之感,流露出浓重的孤独情调,是诗人一生心志、理想、乃至生存状况的典型写照,也是诗人寂寞哀怨、困顿躁动灵魂的映射。  相似文献   
286.
孙晓宏 《漳州师院学报》2007,21(2):107-109,120
元代初期,面对异族的统治,广大的文人士大夫普遍经历了困顿彷徨的灵魂煎熬与进退不由的人格撞击。然而刘秉忠因其特殊的身份与境界超越了这样一种境况。传统的道家文化赋予他一种达观自适的人生态度,他的诗词中充满了浓郁的道家情趣和意味。  相似文献   
287.
无论是文章的题目还是书的题目(书名)往往都能起到一个点题或导读的作用,而英语题目的汉译及中文题目的英译也往往对翻译工作者提出了挑战。近年来学术研究上的浮躁心态很典型地表现在翻译作品上,即使在全国性高规格的竞赛上也常不能幸免。中式英文、“对号入座”的逐字硬译也能登堂入室、堂而皇之地登上中央电视台的屏幕,即使在两三个字(词)的题目的翻译中,这种情况也常有所见。借此对几则学界中出现的题目翻译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288.
本文旨在运用韩礼德与哈桑的衔接理论,并借鉴牛保义(1998)有关隐性衔接方式的论述,去探讨英语抒情诗歌中常见的一些隐性衔接方式。本文认为英语抒情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类别,其隐性衔接方式体现在语言的不同层面,如:语音层、词汇语法层和语用层等。对这些不同层面上不同衔接方式的把握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诗歌语言变异的理解,加深对诗歌意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289.
《诗经》的虚字"言"不是动词词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诗经》虚字“言”并非所谓的“动词词头”,而是单纯凑足音节的“足音字”。  相似文献   
290.
旅游诗词浅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诗词是随着中国诗词的产生而产生的,必须具备“三镜”,才能目光远大,见微知著,由表及里,写出流传千古的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