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68篇
系统科学   26篇
丛书文集   16篇
教育与普及   1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3724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230篇
  2013年   195篇
  2012年   286篇
  2011年   223篇
  2010年   178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临南洼陷油气藏分布特征与油气富集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南洼陷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潜力,但随着油气勘探的逐渐深入,临南洼陷的勘探难度越来越大.为了更好的指导今后的油气勘探工作,在研究临南洼陷油气藏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从烃源岩、储集层、构造特征等多方面入手,总结油气藏分布特征和规律,分析油气富集成藏的主控因素,剖析各要素对油气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临南洼陷油气藏类型丰富,主要为断块油气藏及与断层有关的复合油气藏,油气藏主要分布在馆陶组、沙二段和沙三段.临南洼陷油气藏平面上主要分布在临商断裂、夏口断裂及其伴生构造带上,呈环状分布;浊积扇、冲积扇及河流沉积是油气藏分布的主要沉积类型;其富集主要受烃源岩、沉积相、断层等因素控制.油气藏受烃源岩控制围绕生油洼陷展布;有利沉积相带在平面上连续展布,纵向上叠置连片,具有良好的储集条件;断层作为油气的运移通道控制油气的运移,并与地层产状、构造等相配合形成圈闭,控制油气的聚集.  相似文献   
92.
通过对白龟山湿地库区水质部分指标的监测,采用单因子分析评价法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白龟山湿地库区的水质状况进行监测评价.结果表明;库区水质基本达到Ⅲ类水质标准,符合水源水水质要求;但5~6月份水质有轻度污染现象,须加强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93.
在岩心描述的基础上,利用薄片观察、阴极发光、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分析化验资料,研究了新立地区嫩三段储层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喉道类型,分析了该区嫩三段的成岩作用及沉积微相对储条物性的影响,进而探讨了成岩阶段的划分.研究区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原生孔为主,其次为粒间溶孔;有效储层以高中孔-较细喉中喉、较高配位数结构储层为主,微观孔隙结构直接决定储层物性优劣.沉积微相是影响研究区储层物性发育的主控因素,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控制着储层有效砂体的展布.确定了该区嫩三段目前处于早成岩B阶段,建立了该区的成岩演化序列;阐明了研究区成岩作用较弱以及各种成岩作用对物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
研究川东北元坝地区中侏罗统千佛崖组储层特征,探讨其成岩作用与成岩演化模式. 通过薄片观察、物性分析、扫描电镜及阴极发光等测试手段对钻井岩心和露头剖面的147块岩石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元坝地区千佛崖组的储层岩石类型以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和细粒岩屑砂岩为主,其次为细粒长石岩屑砂岩.储集空间类型按成因可分为剩余原生粒间孔、次生孔隙和裂缝,次生孔隙可分为粒间溶孔和铸模孔.野外样品和岩心样品皆表现为孔隙度与渗透率较低,但孔渗关系较好.储层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蚀作用和自生矿物的沉淀,根据对储层的影响可分为破坏性成岩作用、建设性成岩作用和保持性成岩作用.破坏性成岩作用包括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建设性成岩作用为溶蚀作用,保持性成岩作用则为自生矿物的沉淀和破裂作用.成岩作用被划分为早成岩阶段A期、早成岩阶段B期、中成岩阶段A期和中成岩阶段B期2个阶段4个期次.  相似文献   
95.
常规压裂技术是一种传统的油井增产工艺技术;水力喷射压裂技术是一种集射孔、压裂、隔离为一体的新型增产工艺技术,具有穿透性强、伤害低、孔径大、定向准的特点,是油田油井储层改造的新技术。分析水力喷射压裂技术的基本原理、适用条件、技术特点及施工工艺等,通过对梁7-01和梁45-01等五口井的水力喷射压裂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可以在薄层底水油藏中应用且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6.
随着鄂尔多斯盆地镇原油田81油藏规模开发和产建区块西进,储层物性变差,单井试排、试采产量下降明显,为提高单井产量,以提高储层改造体积及改善裂缝导流能力为目标的储层改造势在必行。针对长81油藏储层发育特征,参照华庆油田长6油藏储层工艺改造成果和经验,采用斜井多段压裂、定向射孔和混合水体积压裂等新工艺对储层进行改造和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实施斜井多段压裂技术单井增产13.69%;实施定向射孔技术单井增产19.09%;实施混合水体积压裂技术单井增产效果最显著,可达242%。已开展的现场试验结果,证明针对储层发育特征实施的储层新工艺改造技术,对提高超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
为了使闹得海水库供水能力和保证程度达到设计要求,设置水库引水复线工程中对水质供给量及质量要求进行及时的监测,根据不同用水要求对其现状水质分类进行评价,及时统计超标项目及倍数,为防止水质超标,以确保阜新市区的各方用水安全进行了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98.
利用低渗透油田注水井的地质和动态统计资料,建立多元回归统计数学模型,采用逐步选择因素的后退法,求解最优化回归预测方程,对影响吸水量的各因素按作用效果显著程度进行了排序,利用水井资料对所得到的最优化回归方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水井连通度是影响水井吸水量最主要因素,储层渗透率次之。  相似文献   
99.
探讨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马五1+2段白云岩喀斯特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为喀斯特油气藏勘探提供理论依据.在喀斯特古地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岩心、薄片、测井响应等分析,研究了白云岩风化壳的岩石相、成岩相和储层特征.结果表明:(1)喀斯特古地貌划分为喀斯特高地和喀斯特斜坡,喀斯特斜坡进一步划分出残丘、坟地、洼地、沟槽及落水洞微地貌;(2)白云岩风化壳划分出4种岩石相:镶嵌角砾岩相、颗粒支撑角砾岩相、杂基支撑角砾岩相和溶洞充填砂砾岩相,镶嵌角砾岩相为具有储集性能的岩石相;(3)成岩相划分为白云石化成岩相、溶蚀成岩相、泥质充填成岩相及去云化成岩相.对喀斯特古地貌、岩石相和成岩相综合分析,白云岩风化壳储层主要为“三元控储”成因机理:镶嵌角砾岩相和颗粒支撑角砾岩相是物质基础;残丘和坡地古地貌是必要条件;白云石化和溶蚀作用是优质储层发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0.
川东北部香溪群的地震相和有利储层展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东北部地区香溪群是以河流相为主的沉积。北东向主河流发育带是该河流沉积体系的骨架。下凹充填、丘形反射地震相分布带正是主河流带的地震响应。砂岩储层的物性和有利储层带的分布均受此河流沉积体系的影响。勘探中应充分考虑主河流发育带控制有利储层带展布这一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