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923篇 |
免费 | 201篇 |
国内免费 | 402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147篇 |
丛书文集 | 132篇 |
教育与普及 | 158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26篇 |
现状及发展 | 60篇 |
综合类 | 11000篇 |
自然研究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2篇 |
2023年 | 71篇 |
2022年 | 96篇 |
2021年 | 118篇 |
2020年 | 116篇 |
2019年 | 120篇 |
2018年 | 123篇 |
2017年 | 194篇 |
2016年 | 222篇 |
2015年 | 337篇 |
2014年 | 556篇 |
2013年 | 411篇 |
2012年 | 662篇 |
2011年 | 760篇 |
2010年 | 511篇 |
2009年 | 495篇 |
2008年 | 542篇 |
2007年 | 770篇 |
2006年 | 642篇 |
2005年 | 572篇 |
2004年 | 457篇 |
2003年 | 528篇 |
2002年 | 414篇 |
2001年 | 384篇 |
2000年 | 374篇 |
1999年 | 279篇 |
1998年 | 278篇 |
1997年 | 208篇 |
1996年 | 203篇 |
1995年 | 152篇 |
1994年 | 161篇 |
1993年 | 155篇 |
1992年 | 122篇 |
1991年 | 103篇 |
1990年 | 113篇 |
1989年 | 92篇 |
1988年 | 62篇 |
1987年 | 43篇 |
1986年 | 31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高凝油藏剩余油分布状态决定了油藏的开发调整方式,但前人针对剩余油动态变化影响分析较少。由于油品的特殊性,含蜡量及开采驱替方式均会对储层孔隙结构进行改造从而影响微观剩余油的分布。基于此,利用高精度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技术建立数字岩心模型,恢复微观孔隙结构,实验分析得出微观剩余油动态变化主要受含蜡量及驱替程度影响。随温度降低蜡滴析出加快,含蜡量增加从而分割孔隙中剩余油。驱替倍数提高,储层孔喉连通性提高,剩余油分布样式由块状、网络状向孤滴状变化。 相似文献
972.
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对广东海风藤、石菖蒲、五味子3味中药单独进行挥发油成分提取,然后将3味药以复方比例混合提取,比较它们在提取量、提取速度、提取成分方面的差异.并用正交设计法考察加水量、提取时间、药材粉碎度等因素对挥发油提取量的影响,优化了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广东海风藤、石菖蒲、五味子单独提取与以复方比例混合提取在提取量、提取速度、提取成分方面基本一致.正交试验中以提取量作为指标,提取时间和粉碎度的影响具显著性意义,加水量的影响无显著性意义.最终确定采用以复方比例混合形式提取挥发油的提取路线,最优工艺条件为A2B3C3,即加药材质量8倍量的水、提取7 h、使用药材细粉进行提取. 相似文献
973.
提升管反应器中催化裂化与热裂化反应的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小型提升管催化裂化实验装置对工业提升管中的催化裂化和热裂化反应进行了实验模拟研究,考察了反应停留时间、反应温度和剂油比对催化裂化和热裂化反应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催化裂化反应工艺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缩短反应停留时间和提高剂油比可有效抑制提升管反应器中热裂化反应的发生,提高轻质油收率;提高反应温度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轻质油收率,但反应温度过高会使热裂化反应加剧,从而使产物分布变差;当采用高温、大剂油比操作时,缩短反应时间,尽量消除提升管反应后期的热裂化反应,是改善催化裂化产物分布的关键。 相似文献
974.
黄陵矿区开采实践证实,综放液压支架能平衡采场上覆岩层载荷,综合机械化开采对于预防顶板事故固然就像"安全箱"一样可靠,但这必须是建立在设备选择合理并保证良好的运行状况的基础上的。并且建北矿的煤层赋存条件、支护、采高以及井型等方面与邻近的煤矿都有很大差异,如果不加研究而盲目地套用其综放工作面的矿压规律,将会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甚至导致事故的发生,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4-2101工作面作为建北煤矿首采综放工作面其顶板运动及矿压显现规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对首采工作面进行系统的矿压观测,获得了老顶初次来步距、来压的强度、支架阻力的动载系数等矿压规律参数。总结出了首采工作面的矿压显现规律,提出了合理的支护改善措施,研究成果不仅能指导4-2101工作面安全生产,而且对于研究工作面顶煤,顶板运动规律、支架选型、支护质量及实现矿井安全、高产、高效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75.
以四种不同容量锅炉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空气气氛锅炉进行富氧燃烧改造的可行性,以及改造前后热力性能参数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在结构不改变的条件下,空气气氛锅炉可以通过调整循环倍率实现富氧燃烧,但是由于CO2的高热容,因此导致受热面吸热不均匀和烟气流速大幅度降低,影响整个锅炉的安全运行;有针对性地提高烟气流速和减小受热面面积可以达到实现富氧燃烧锅炉改造的目的.结果表明:锅炉经富氧燃烧改造后各参数达到与空气近似的热力性能,其容积热负荷和截面热负荷与空气气氛相比降低了0.7%~2.5%,烟气量降低20%左右,而锅炉热效率可增加0.42%~4.10%. 相似文献
976.
邢东矿2225工作面为孤岛工作面,承受地压大,回采过程中经过2225探巷,巷道围岩破坏剧烈,尤其是底鼓变形严重,初期采取排木垛、打单体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探巷顶板下沉,而工作面临近时在煤帮注化学浆形成锚注加固结构使煤体自身强度及承载能力显著增强,锚注加固结构具有较好的整体性和稳定性,从而实现工作面顺利回采。 相似文献
977.
综合利用钻井岩心、测录井、试油等资料,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测试、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技术方法,对牛庄洼陷沙三中亚段浊积岩储层特征、油气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总结油气富集规律。牛庄洼陷沙三中亚段浊积岩储层主要为岩屑质长石砂岩,以细砂岩为主,主要发育中高孔低渗特低渗透储层,储集空间类型以原生孔隙为主,次生孔隙较发育;压实作用中等,碳酸盐胶结为主,硅质胶结较发育,长石溶蚀最为常见。储层含油性与物性之间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而是受埋深、地层压力和储层物性的综合控制。平面上油层围绕生烃中心和油源断层呈环带式分布,地层压力高值区与油源断层发育区是油气富集的有利场所。油气富集受烃源岩与储层的空间配置和烃源岩热演化与储层物性演化时间上的配置决定,不同埋深浅部储层不含油,深部储层易含油;相同埋深低物性储层不含油,高物性储层易含油;断层和地层超压发育区储层易含油。 相似文献
978.
随着全球范围内沉积盆地油气勘探程度的提高,用更有效的方法勘探油气藏已成为必然。作者引入系统论的方法,在研究了松辽盆地地球动力学背景、盆地构造、盆地沉积、热史等盆地流体动力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流体势及流体压力计算、新增剩余压力计算模型、古流体压力恢复等恢复古沉积环境及流体动力研究的计算模型。在动态研究油气藏方面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79.
使用于液压系统中的机用矿物油,如果工作液体中存在气泡或者是压力的变化特别是突然的变化等有时会导致系统不能继续正常地运转,甚至导致系统的破坏. 相互接触的气体向液压油中的扩散或者是气体透过气囊(通常为橡胶)向液体中的扩散是导致压力变化的的主要原因. 因此有必要研究气体向油及油橡胶系的扩散特性.利用已有的扩散系数分别推导出了气体向油、气体向油橡胶系的扩散量的理论计算公式. 在物性值为已知的情况下利用推导出的公式对气体的扩散进行了计算和比较. 相似文献
980.
煤层应力对裂隙渗透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各向同性线弹性材料应力应变关系出发,考虑气体解吸引起的基质收缩效应和孔隙压力对储层应力的影响,建立了包含基质压缩系数、裂隙体积压缩系数和流体压力项的渗透率动态变化方程,分析了储层力学参数对渗透率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排水降压初期,有效应力处于主导地位,裂隙发生压缩变形,渗透率降低;气体解吸后基质收缩占主导地位,裂隙张开幅度增大,渗透率升高;弹性模量、泊松比越大,基质变形程度越大,渗透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回归趋势越明显,弹性模量较泊松比对回归趋势的影响更大;当孔隙压力较高时,低孔低渗煤层渗透率随孔隙压力降低变化的幅度不大;裂隙体积压缩系数变化的起始压力点可以根据不同起变压力下渗透率与储层压力的关系确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