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7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183篇
系统科学   89篇
丛书文集   74篇
教育与普及   23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36篇
综合类   5690篇
自然研究   4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53篇
  2016年   151篇
  2015年   211篇
  2014年   261篇
  2013年   245篇
  2012年   346篇
  2011年   323篇
  2010年   236篇
  2009年   214篇
  2008年   233篇
  2007年   327篇
  2006年   301篇
  2005年   255篇
  2004年   252篇
  2003年   266篇
  2002年   235篇
  2001年   206篇
  2000年   197篇
  1999年   155篇
  1998年   151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110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建立了真空滤油机生产过程绿色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递阶层次结构模型,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了真空滤油机的绿色度,为真空滤油机生产工艺的设计、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2.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半薄切片和组织化学等方法,对广藿香根的成熟结构和挥发油的分布做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广藿香根的成熟结构组成类似其它植物的根,但纤细的根中有发达的木质部,其他部分相对较弱。印证了广藿香纤细根来支撑相对庞大地上部分的原因;韧皮部以外部分所含挥发油滴极少,韧皮薄壁组织细胞中含许多小油滴,挥发油主要分布于木薄壁细胞中。因此,在评价和选育广藿香的优良品种时,可以把根内木质部的粗细作为一个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93.
清香木叶与黄连木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SD)提取清香木叶和黄连木叶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清香木叶和黄连木叶挥发油进行了化学成分的对比研究。鉴定出清香木叶挥发油的28种化合物和黄连木叶挥发油的59种化合物,分别占挥发油总质量的99.54%和83.71%。清香木叶和黄连木叶挥发油都含萜烯类化合物,但清香木叶挥发油以芳香族、萜烯类和酮类化合物为主,三类化合物约占其挥发油质量的95.2%,黄连木叶挥发油以烷烃类、醇类、萜烯类、芳香类和酮类化合物为主,五类化合物约占其挥发油质量的74.2%。  相似文献   
994.
小白杏杏仁油的酶法提取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中性蛋白酶对新疆小白杏杏仁油脂进行了水解提取,并对提取油脂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气相色谱分析。主要探讨了酶解pH值、温度、反应时间以及酶用量4个因素对油脂提取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当中性蛋白酶用量为2000IU/g杏仁,酶解pH 7.5,温度60℃的条件下,酶解2.0h后,杏仁油脂总提取率达88.81%;杏仁油的气相色谱脂肪酸分析表明:小白杏杏仁油主要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可达油脂总量的91.07%,其中主要为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分别为40.92%和49.30%。  相似文献   
995.
为提高车用发动机的润滑效果,建立一套用于研究流体在管路中流动特性的实验系统.基于Bernoulli方程等,研究了三种润滑油的流动摩擦系数、管件出口流量系数、能量损失系数.研究表明,在雷诺数为10<Re<140范围内的流动特性参数实验系统是有效的和适用的,可以为预测和深入研究对应管路中流体的流动特性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96.
光纤油井压力温度监测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光纤油井压力温度检测系统,并对下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剖析。运用该系统对胜利油田某注水井的温度、压力信息进行了实时在线测量,传感器下井井深1100m,测得的温度值为50℃左右,压力值为16MPa左右。描绘了油井井下温度压力信息变化曲线,为提高油田油井的采收率,了解井下信息提供了真实的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997.
石油天然气安全是我国能源安全的核心问题.基于供需、运输、灾变、经济和环境等因素,建立了石油天然气安全预警指标体系.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自回归和K均值聚类,建立了石油天然气安全预警模型,并应用于我国石油天然气预警,结果表明2007年我国石油天然气运行继续处于危险状态,需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998.
空气、泡沫驱提高特低渗透油田采收率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谷驿油田唐80井区为特低渗透、低产、低饱和轻质油藏,油藏埋藏浅,地层温度低,在2007年9月份开始试注空气、泡沫,目前试验井组丛54.丛55增产较为显著,油井含水率明显降低,为特低渗透油田提高采收率探索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99.
介绍了水平井钻井技术及其与直井和定向井相比较的优点,针对陕北油田圈闭类型多样化、油层物性差、油层厚度小的地质特点,提出水平井技术在陕北油田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并展望了水平井技术在陕北油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00.
处理含多环芳烃植物油的吸附剂筛选及其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循环利用植物油淋洗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应用吸附过程去除植物油中的多环芳烃.对10种吸附剂进行吸附柱和批处理筛选实验,评价了这些吸附剂的物理化学性质,从中筛选出最适合的吸附剂.动态吸附柱筛选实验表明,植物油中的多环芳烃在活性炭F400及F300上的吸附量最高,分别为55.39μg.g-1和23.82μg.g-1,说明吸附剂的粒径对吸附效果有重要影响,而多环芳烃在其他几种吸附剂上几乎没有吸附.批处理筛选实验表明,多环芳烃在两种活性炭上的吸附量仍然最多,分别为211.85μg.g-1和203.79μg.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