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3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152篇
系统科学   80篇
丛书文集   30篇
教育与普及   11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27篇
综合类   2260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209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01.
对开发月球^3He资源作为D-^3He聚变燃料的核聚变反应堆的经济技术和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对太阳风的参数分析与月球表层土中的^3He储量作了估计,对开采月球上^3He的可行性及D-^3He与D-T燃料的聚变能单位电价进行了比较。D-^3He聚变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它比通常的D-T为燃料的聚变电站更为安全、干净、可靠。  相似文献   
202.
用整个系统的角动量守恒条件代替切向动量守恒条件,将星风吸积与盘吸积两种质量吸积一起来,考虑双星系统的轨道偏心率e的二次以上的高次项,重新推导了吸积质量及轨道参量变化方程。  相似文献   
203.
采用模拟原料,在实验室内的脉动烧结装置上,进行脉动气流烧结试验,探讨脉动气流的频率变化和抽风负压等因素对烧结过程的强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脉动气流频率分别为1,15,3Hz时,烧结速率提高了218%,636%和783%·当脉动气流频率大于4Hz或抽风负压较高时,脉动频率的变化对烧结速度的强化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204.
冯涛  刘明  钱鑫  吴畅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8(18):4249-4253
针对汕尾新港风电场48 MW工程110 kV升压站场地适宜性评价问题,通过现场地质调查、室内土工试验以及原位测试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法,获得场区地形地貌、岩土层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以及不良地质现象等信息.在岩土工程勘测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场地的地理因素、工程地质条件、场地施工难易程度及其他工程活动影...  相似文献   
205.
在环境参数可控风洞中对影响蒸发的风速、水气温差、水温、相对湿度等物理量进行系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蒸发系数取决于风速的强迫对流和水气温差的自由对流。分析试验数据得到了水面蒸发系数的建议公式和相应的水面散热系数公式以及附加蒸发系数公式。用参数变幅很大的天然水体和受纳废热水体的实测资料和研究成果检验了建议公式的通用性。建议公式已为DL/T5084-98《电力工程水文技术规程》及GB/T50102-2003《工业循环水冷却设计规范》推荐应用于计算水面蒸发、水面散热及附加蒸发。  相似文献   
206.
结合增量动力分析法和弧长法有限元分析了安徽某输电塔-导地线结构的风致动力稳定,通过杆塔顶侧移比、底层受压侧主材应力和导线挂线点反力、张力和振幅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塔-线相互作用及结构动力失稳前、后的受力特征。根据非线性静力与动力失稳塔顶侧移比相等原则得到了不水平档距塔-线结构动力失稳临界平均风速。研究结果表明,塔-线结构动力失稳过程主要为杆塔挂线点杆件屈服、塔身底部受压侧主材屈服、塔顶侧移比增大、塔底主材压屈;随着水平档距增加,塔顶侧移比增大,挂线点反力增大,导地线张力减小,导地线振幅增大,动力失稳临界平均风速减小;输电塔的风致稳定性设计应考虑动力效应及塔-线相互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7.
鉴于目前使用变分模态分解(VMD)搭建的单次或二次分解风功率组合预测模型中,大多均直接忽略了风功率经VMD分解后残差项所包含的丰富信息,使得超短期风功率预测精度受限。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二次分解NGO-VMD残差项、K均值聚类算法与LSTM的组合预测模型。首先,使用北方苍鹰优化算法(northern goshawk optimization,NGO)对VMD的参数进行寻优,以选出最佳VMD参数组合;其次,采用NGO-VMD模型对VMD残差项进行二次分解,深度挖掘VMD残差项所包含的丰富信息;再次,利用K均值聚类算法解决VMD分解模态分量个数多,计算量繁冗的问题;最后,创建LSTM模型对各子模态分量分别进行预测并叠加各子模态分量的预测值得到超短期风功率预测结果。结果表明:该二次分解NGO-VMD残差项、K均值聚类算法和LSTM组合预测模型可充分挖掘VMD残差项的重要信息,有效提高了超短期风功率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208.
异形拱桥作为景观桥可以很好满足人们的景观需求,但同时它的受力形式也复杂多样,为了研究某空间Y型拱桥在施工阶段以及成桥阶段的受力特点,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全桥的数值模型。在考虑结构所受强风荷载的基础上,主要研究该结构在各个施工阶段以及成桥阶段关键部位的内力和应力,然后对结构进行动力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 该桥所受风荷载较为显著,双拱侧拱脚因为倾角的原因弯矩值较大,结构的受力均满足规范要求。通过对该拱桥的相关力学行为分析,研究结论可以给未来类似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9.
自然风与列车风的耦合气动作用是铁路风屏障产生弯曲、扭转等变形的主要原因。建立了列车-风屏障耦合的三维气动仿真模型,对风屏障在突变风与列车风耦合作用下压力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建立了风屏障固体结构分析模型,对风屏障进行了模态分析,采用流固耦合的方法分析了风屏障在不同工况下的应力及变形量,据此对风屏障进行了强度校核。结果表明:风屏障自振频率最小为6.11Hz,风屏障自振频率与列车风的振动频率相差较多,不会产生共振现象。在突变风与列车风耦合下,突变风的作用效果对风屏障的位移以及应力变化起决定性作用。在1.59s时,风屏障在突变风与列车风耦合作用下产生最大位移,其中最大负位移达到1.42mm,最大正位移达到0.605mm。H型钢立柱产生最大的Mises应力,达到83.79Mpa,比列车风单独作用时增加了152.8%。可见突变风与列车风耦合会加剧风屏障的动力响应。  相似文献   
210.
程杰  陈鼎  李春  钟伟东  严婷  窦春霞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35):15091-15099
在未来高渗透率风电场景下,超短期风电功率预测研究对于实现电力系统优化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提出一种基于GWO-CNN-BiLSTM的超短期风电预测方法。首先,搭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与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 term memory, BiLSTM)的组合模型,然后,为提升风电预测结果的精度,通过灰狼优化算法(grey wolf optimizer, GWO)对组合模型进行优化,使该组合模型参数能实时适应风电历史数据。最后,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