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0篇
丛书文集   21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58篇
综合类   6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利用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复制酶基因3′端长约600bp的cDNA,用缺口平移方法进行32P同位素标记,制备成cDNA探针,通过核酸斑点杂交,对提纯的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病毒RNA、PLRV感染的马铃薯汁液,表达PLRVCP基因的马铃薯叶片及块茎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32P标记的复制酶基因cDNA探针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测得提纯病毒的最低含量为408ng/ml,病毒RNA最低量为27.8pg/ml,未转CP基因接种PLRV的马铃薯叶片提取液的最高稀释度为1375.接种PLRV的转CP基因的抗性马铃薯块茎芽和叶片提取液的最高稀释度为0~1/15.此探针和只转入病毒外壳蛋白基因,不接种PLRV的转基因马铃薯汁液不发生反应.表明,探针只与PLRV基因组RNA特异反应,而不与外壳蛋白基因及其mRNA反应,从而为表达CP基因的转基因马铃薯中PLRV的检测和抗病性鉴定建立了一种可靠的灵敏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此项技术已用于转CP基因马铃薯Desire,Favorita,乌盟601和虎头的抗病性鉴定  相似文献   
72.
核酸序列非编码区关联长度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次计算DNA非编码区的关联长度,发现70%左右的序列关联长度≤2,约15%的序列具有中程关联,约15%的序列为长程关联,并作了初步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73.
用一种简便的方法,提取并纯化杂交油菜蜀杂1号F_1(8208×S45A)及其亲本的核酸,并比较它们的核酸含量及DNA的(G+C)%.结果表明,F_1(8208×S45A)的杂种优势与DNA和RNA的含量的增加有关,也与DNA的碱基组成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74.
从电催化的角度讨论了杂多酸的结构特性与电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阐明了杂多酸的氧化还原电位可以通过从分子水平进行设计和改变它们结构中的中心原子、配位原子、反荷离子等来进行调节,并讨论了它们的电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75.
Summary During their metabolism, microorganisms can produce acids able to bring about the degradation of cement. Two acid-producing alkalophilic fungal strains have been isolated from soil, a strain ofAspergillus niger which produces gluconic and oxalic acid and ofMycelia sterila which produces gluconic and malic acid. After eleven months of contact the acids produced byAspergillus dissolved portlandite with a low leaching of calcium, increased the cement porosity by 11.4%, and reduced the bending strength by 78%. The second strain is responsible for a significant dissolution of portlandite with a leaching of calcium of 4.2% of the initial content, an increase of the porosity of 11%, and a loss of the bending strength of 62%. Direct contact of mycelia with the cement surface is not necessary for effective dissolution to take place. Low pH and a high temperature favor the the production of acids.  相似文献   
76.
本文以微量分析法对鸭梨授粉前后子房中核酸、蛋白质、核酸降解酶、蛋白水解酶的动态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显示,花后8日内经授粉的子房中的DNA、RNA含量、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未授粉子房;核酸降解酶、水解蛋白酶的活性显著增强。表明授粉、受精作用引起子房中核酸,慢白质的旺盛合成,以及活跃的转录,翻译过程。  相似文献   
77.
研究了环境雌激素壬基酚(NP)对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酸的影响,并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手段分析影响机制。NP促进污泥厌氧发酵产酸,随NP含量的提高,该促进作用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当NP含量为200 mg·kg-1干污泥时,污泥发酵产生的短链脂肪酸(SCFAs)达最大值,为空白组SCFAs产量的2倍,乙酸产量为空白组的3倍。基于宏基因组学的机理研究表明,NP导致不利于SCFAs积累的耗酸微生物有所削减,产酸微生物大量积累。NP存在时,以葡萄糖为底物的糖酵解、以氨基酸为底物的脱氨基和以脂肪酸为底物的β氧化过程功能基因相对丰度提高;单糖和氨基酸等有机底物由胞外向胞内运输的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蛋白、运输至胞内的有机底物向SCFAs代谢转化的双组分系统及胞内产生的SCFAs外排转运蛋白的相关功能基因丰度大幅提高。最后,NP引起了与细胞生长和保护机制密切相关的群体感应调控的生物膜合成基因丰度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78.
摄入一定量杂粮可降低一些慢性代谢疾病的发病率,但目前杂粮摄入量没有统一的标准,尚不清楚杂粮摄入过多是否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以小米添加量为20%、40%、60%、80%的饲料喂养3周龄C57BL/6J小鼠,持续12周,采用自动血生化分析仪、16S rRNA高通量基因测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不同摄入量小米对小鼠血脂水平、肠道菌群和粪便短链脂肪酸的影响。结果发现,80%摄入量的小米显著增加了小鼠血清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同时增加了肠道丙酸、丁酸、异丁酸和戊酸的含量。肠道菌群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小米干预组的拟杆菌门(Bacteroidota)、Muribaculaceae的丰度上升,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双歧杆菌属 (Bifidobacterium)的丰度下降。摄入不同添加量小米的小鼠肠道菌群组成具有较大差异,其中20%小米摄入量组的小鼠菌群中显著富集了另枝菌属(Alistipes)、副拟杆菌属(Parabacteroides)、肠杆菌属(Enterorhabdus),而80%摄入量小米显著降低了小鼠菌群中的粪杆菌属(Faecalibaculum)、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和罗氏菌属(Roseburia)的丰度。研究结果表明,20%摄入量的小米就能有效调节小鼠肠道菌群,而过高摄入量(80%)的小米使小鼠血脂水平升高,降低了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均匀度以及有益菌的丰度,所以要理性看待杂粮的营养价值,避免过量摄入。  相似文献   
79.
天然氨基酸中氢键的量子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从头计算法优化了20种天然氨基酸正、负、偶极离子.计算结果表明,α-NH2上的氮原子可以和羧基氧原子形成氢键,通过N1-H2…O3氢键的生成,原子N1、H3、O4、C4、C5形成了五元环.从正离子、负离子到偶极离子,氢键强度逐渐减小.侧链原子对氢键也有影响:正离子的侧链除苏氨酸和丝氨酸外,其它氨基酸不对氢键构成影响;负离子氢键受侧链的影响较大;而偶极离子中氢键基本不受侧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0.
天然氨基酸是较好的手性来源.在碱性条件下与乙二醛、甲醛经过缩合反应生成了(S)-2-(咪唑-1-基)羧酸钠,再在甲醇中和氯化亚砜反应制得手性咪唑羧酸甲酯.进一步以二胺为桥联剂,经直接胺解获得双咪唑化合物.对所制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