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0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4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27篇
综合类   38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对452例食管癌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69例病人的发病原因及治疗进行了分析.在 69例病人中,窦性心动过速 32例,占 46.4%;房性早搏 9例,占 13.1%;房室交界性早搏4例,占5.8%;室上性心动过速11例,占15.9%;室性早搏8例,占11.6%;房颤4例,占5.8%;室性心动过速1例.  相似文献   
22.
报道1989-1991年,共手术治疗中晚期食管癌96例,肿瘤切除率91.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4%,无手术死亡。笔者认为胸段食管癌采用经左胸切除,胃经食管床重建食管术有许多优点,值得采用。而残胃食管癌或估计肿瘤切除困难的病人,可采用胸骨后结肠代食管术,再经右胸切除食管。对本组食管癌国际TNM分期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也作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3.
24.
1985年Watanabe等报道:用去胸腺载瘤小鼠的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 2/0融合获得抗结肠癌单克隆抗体之后,利用荷瘤裸鼠模型成功研制抗人肿瘤单抗的报道已相继出现:但所获单抗多为IgM,IgG类的单抗得率不高,本工作采用多次手术大部切除瘤块的方法延长荷瘤裸鼠的成活期,获得一株抗人肝癌IgG类单抗、其研制过程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5.
从术后肝癌病人的外周血中诱导树突状细胞(DC),并经自体肝癌细胞裂解物致敏DC,用流式细胞仪、^3H-TdR掺入法及MTT法检测了DC表面分子的表达、DC刺激T细胞的增殖效应及DC诱导的T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进而比较经自体肝癌细胞裂解物致敏的DC与其它条件下的DC功能的差异.结果显示:肝癌细胞裂解物致敏DC的功能较未致敏DC显著提高,其可诱导自体混合淋巴细胞强的增殖效应,同时诱导的T细胞对自体肝癌细胞有较强的杀伤率.  相似文献   
26.
目的:用DENA为诱变剂,建立不同时期SD大鼠肝癌动物模型,系统的观察肝癌癌前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血清Cu,Zn,Fe,Ca,Mg含量的变化.方法:DENA连续灌胃至11周,分别在14 d、28 d、56 d、77 d采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中Cu,Zn,Fe,Ca,Mg 5种元素含量,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显示:在诱癌第14 d,实验组血清Fe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28 d差异极显著(P<0.01);而血清Zn含量在第28 d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它元素实验组与对照组结果无差异.第56 d和第77 d实验组血清Fe、Zn含量都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56 d之后实验组血清Cu、Ca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整个诱癌过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清Mg含量结果无差异.结论:从14 d到77 d,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清Cu,Ca含量逐渐升高,而Zn含量逐渐降低,Fe含量先升高后降低,Mg含量在整个过程中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7.
28.
目的 :加深对肺炎型肺癌 X线征象的认识 ,提供其病理理论依据。方法 :对照分析 14例肺炎型肺癌的 X线征象与病理特征。结果 :肺炎型肺癌 X线征象与癌组织生长方式有关。结论 :提高对肺炎型肺癌X线征象的认识及加强相应的检查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9.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 is one of the most lethal cancers worldwide. In this study, we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metastasis inhibition by miR-205 in ESCC. In microRNA (miRNA) array and quantitative RT-PCR analyses, we found that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miR-205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patients with lymph node metastasis compared with that in patients without lymph node metastasis. After transfection of miR-205 mimics or inhibitors into ESCC cell line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miR-205 and Smad 1. In 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s, we revealed that miR- 205 inhibited the expression of SMAD1 by targeting the 3' untranslated region (3'-UTR) of SMAD1 mRNA in ESCC cells. Furthermore,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miR-205 sup- pressed the invasion and migration of ESCC cells, whereas Smadl increased their invasion and migration. Taken together, our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miR-205 functions as a suppressor of tumor metastasis by regulating SMAD1 expression through targeting the 3'-UTR of SMAD1 mRNAin ESCC. Therefore, miR-205 may be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 for miRNA-based therapy of ESCC.  相似文献   
30.
TSGF与AFP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特异性、灵敏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探讨TSGF与AFP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以及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TSGF,包括87例原发性肝癌(男性54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67岁)、67例继发性肝癌(男性42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63岁),同时用化学发光法检测AFP.对照检测179例肝病患者的TSGF、AFP(肝硬化患者74例、慢性乙型肝炎105例).其结果TSGF对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86.2%)高于AFP(71.4%)有显著性差异(P<0.05);TSGF对继发性肝癌的敏感性(88.1%)高于AFP(35.8%)有显著性差异(P<0.05);二者联合检测敏感性提高至94.3%.由此证明TSGF对恶性肿瘤的检测兼有早期性和广谱性,对原发性肝癌其灵敏度高于AFP,特异性低于AFP.二者联合检测显著提高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对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