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4篇 |
免费 | 100篇 |
国内免费 | 30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32篇 |
丛书文集 | 12篇 |
教育与普及 | 3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3篇 |
现状及发展 | 3篇 |
综合类 | 675篇 |
自然研究 | 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篇 |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38篇 |
2013年 | 23篇 |
2012年 | 49篇 |
2011年 | 43篇 |
2010年 | 28篇 |
2009年 | 40篇 |
2008年 | 31篇 |
2007年 | 54篇 |
2006年 | 51篇 |
2005年 | 36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22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81.
李辉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26(2):36-41
北朝时期北方地区虫灾种类较多,以蝗灾为主要类型;虫灾发生的季节性明显,主要发生在夏、秋两季;在地区分布上,北方大多数地区都发生过蝗灾,今河北、河南、甘肃为相对高发区;而好妨灾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地区性,今山东、河北为相对高发区;虫灾和水灾、旱灾、风灾等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582.
平流层NAM 异常事件与东北亚地面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再分析资料的合成分析表明,10 hPa北半球环状模(NAM)指数和东北亚地区地面温度(SAT)存在显著的后滞相关关系.正/负位相平流层NAM异常事件往往伴随着东北亚地区正/负异常地面温度变化.负位相NAM指数超前东北亚地面温度异常20~40天,正位相NAM指数超前约20天.定义了有效平流层极端事件(ESE),并研究了不同标准下平流层NAM异常能够传到对流层的比例.研究表明,NAM异常下传的比例随定义标准的提高而增加.研究结果显示,平流层大气环流异常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作为先兆因子来延长中国北方冬季对流层天气预报. 相似文献
583.
584.
目的分析研究陕北多沙区乡村聚落水蚀泥沙分布规律,探讨乡村聚落的土壤侵蚀问题,为加强该区的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乡村聚落径流、泥沙观测小区,根据观测的降雨径流泥沙数据资料,在粒度分析实验室用英国生产的Mastersizer-S型粒度仪测定样品粒度,对侵蚀泥沙样品进行粒度分析。结果陕北乡村聚落侵蚀泥沙的粒径分布呈"M"型,有2个明显的波峰,分别是10~50μm的粗粉沙和1~5μm的粘粒,其中粗粉沙的含量最多,达到了40%左右,粘粒的含量次之,达到了20%左右,二者的含量总共达到了60%以上;但是,通过对庭院、户间道路和户间空地的侵蚀泥沙在相同降雨条件下进行分析发现,侵蚀泥沙粒度在共性之中却有一定的差异性:在相同的降雨强度下,侵蚀泥沙粒径中<5μm细颗粒的含量以户间道路最少,庭院和户间空地次之,而>50μm颗粒的含量却以户间道路为最多,庭院和户间空地次之。结论陕北多沙区侵蚀泥沙中主要是粗粉沙和粘粒物质;户间道路径流挟沙能力最大,侵蚀强度也最大,可携带走较多的粗颗粒泥沙,和较少的细颗粒泥沙;而庭院和户间空地径流挟沙能力最小,携带走的是大量的细颗粒泥沙,粗颗粒泥沙较少。这说明在加强治理黄土高原乡村聚落中土壤侵蚀的同时,聚落中户间道路的土壤侵蚀问题应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585.
据地质和地球物理研究,作者提出“武当地块”是外来岩系组成的褶皱-逆冲推覆体,它是秦岭大型深层滑脱构造的一部分。武当山褶皱-逆冲推覆构造分四个构造带:主滑脱面—青峰断裂带、前缘叠瓦褶-断带、中央褶皱-推度带和后缘挤压-拉张带。在印支期,秦岭再生地槽-褶皱系的岩层和推覆体向南推覆到扬子地台之上,推覆距离约150km。它的发现和研究,为寻找与它有关的油气和固体矿产资源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586.
本文是以往在陕北黄土高原有关土地及其形态单位的分布、演替和生态设计研究的基础上,对陕北黄土高原土地演替与生态设计模式的进一步研究;通过对典型地段土地形态单位的生态设计模拟,并由土地形态单位生态样地和生态功能地段的有规律结合,构成土地基本单位的土地生态系统网络;目的在于人为的控制土地的动态演替趋势,并与现实生产紧密结合起来,提出一个带有规律而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态设计模式。为治理黄土高原,实现以林牧为主、农林牧综合发展建设方针的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87.
588.
边角矿的开采是充分利用矿山资源必须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洋水矿区有轨采掘工艺和无轨采掘工艺的对比,指出在边角矿的开采上无轨采掘工艺明显优于有轨采掘工艺,并提出可行的实施方案,有效解决了洋水矿区边角矿的开采问题,可供条件相当的其他化工矿山参考。 相似文献
589.
590.
王东辉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58(5):795-800
针对现有植物激素测定方法比较繁琐,缺少胞内激素浓度测量方法的问题,建立拟南芥侧根和花发育过程中生长素IAA分布整体原位检测方法。利用抗体对抗原的特异性反应,通过与酶和荧光分子等连接的二抗结合,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组织或器官内的生长素进行检测,实现植物生长素的整体原位定位。该方法不仅适用于生长素IAA,也适用于脱落酸ABA等激素快速和可靠的组织或器官定位。整个检测流程通常在3~4天内完成,是一种高度敏感、特异且简单的激素原位定位方法,适用于各种植物幼嫩的器官和组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