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镥对铕-诺氟沙星体系的荧光增强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Lu-Eu-诺氟沙星(NFLX)-十二烷基硫酸钠(SLS)组成的共发光体系。研究发现Lu3 的加入,使Eu-NFLX-SLS体系的荧光强度提高了7倍。在最佳试验条件下,Eu3 的线性范围是3.0×10-8~1.0×10-6mol/L,当信噪比为3时,Eu3 的检出限为4.4×10-9mol/L,建立了一种较灵敏的Eu3 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22.
合成了钐、铕与氟哌酸根形成的配合物,并研究了它们的红外光谱.  相似文献   
23.
采用正交实验优化诺氟沙星片剂的制备条件,获得最佳处方:淀粉为填充剂,质量分数为5%的羧甲基淀粉钠(CMS-Na)为崩解剂,1%的滑石粉为润滑剂,10%的淀粉浆为黏合剂.为增大诺氟沙星药物的溶出,采用研磨法制备β-环糊精诺氟沙星包合物,经湿法制粒压片工艺制备环糊精诺氟沙星片剂.环糊精诺氟沙星片的片重差异、脆碎度和崩解时限均符合2010版中国药典要求,其中诺氟沙星的溶出度得到有效改善,解决了诺氟沙星片剂对照组的主药溶出度低的问题.采用优化处方和制备工艺,制备环糊精诺氟沙星片,可改善难溶性诺氟沙星药物的溶出度且工艺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24.
在0.05mol·L-1NH4Cl溶液中,富集电位-1.10V(Ag/AgCl)、富集时间120s、扫速120mV·s-1时,氟哌酸出现一吸附伏安还原峰,峰电位为-1.48V.用线性扫描与循环伏安法、交流极谱和恒电位库仑法等手段研究体系的伏安行为及电极反应机理.测得扩散系数D=9.38×10-7cm2·s-1,电极反应电子数n=2,电子转移因数α=0.51,参与电极反应H+数x'=1.体系吸附符合Frumkin吸附等温式,吸附因数β=3.2×105,吸引因数α=1.2,吸附自由能ΔG°=-31.4KJ·mol-1,实验表明,体系属不可逆吸附波.  相似文献   
25.
采用Al 3+增敏诺氟沙星的荧光强度,建立荧光分析法测定肉类食品中诺氟沙星的残留.优化了分析实验体系的最佳pH值、Al 3+质量浓度和反应时间,利用荧光法测定,诺氟沙星的线性方程为F=15.89+36.50C,线性范围在0.5~250ng.mL-1之间,方法检出限为0.032ng.mL-1,回收率在81.00%~99.31%之间.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准确,可用于肉类食品中诺氟沙星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26.
利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研究了诺氟沙星(NFA)与DNA作用.实验结果表明,DNA以静态猝灭的方式使得诺氟沙星的荧光强度显著降低,NFA在浓度为5.86×10-7~1.95×10-6mol·L-1时,体系的荧光强度与DNA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着线性关系,其中在NFA浓度为5.86×10-6mol·L-1时,存在最宽的线性范围,DNA的浓度为2.0×10-5~2.22×10-4mol·L-1.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该方法简便快速,背景干扰小,对于合成样品中DNA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7.
AM1分析喹诺酮类药物的热降解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尝试了用量子化学AM1方法研究2种喹诺酮类药物的热降解机理。按照TG-DTG热重仪测定的依诺沙星、诺氟沙星分子热降解曲线,首次利用AM1方法分别计算了这些分子的优势构型和它们原子对作用能,尝试了采用从理论上推断药物的热分解过程的方法。由计算它们原子对作用能的结果分析实现了这2种药物的热分解既包含哌嗪环侧链热振动断裂的热力学过程又包含哌嗪环上羧基脱羧的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28.
P(NIPAM-DADMAC)微凝胶的合成、表征及药物释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乳液聚合法按不同配比 ,合成出N 异丙基丙烯酰胺 (NIPAM )与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 (DADMAC)的共聚物———P(NIPAM DADMAC)温敏性微凝胶 ,利用红外光谱仪及核磁共振仪对其进行表征 ,同时利用动态光散射仪测得微凝胶粒子在水中不同温度下的直径 ,从而获得其低临界溶解温度为 31℃ .另外 ,用不同配比的微凝胶在临界温度前后对氟哌酸进行吸附及释放研究 ,结果表明 ,在微凝胶中的少量组分DADMAC以及温度会明显影响氟哌酸的吸附及释放  相似文献   
29.
环境中的抗生素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医疗废水以及水产养殖废水等.2013年中国抗生素总使用量约为1.62×105 t,其中48%为人用抗生素,其余为兽用抗生素.大量具有活性的抗生素经地表径流和城市排污管道最终积聚到河流湖泊中.这些活性物质会对水生生物产生危害,尤其是在较长的时间跨度上,这种危害会进一步扩大.文章概述了近几年基于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作为检测指标,诺氟沙星(norfloxacin,NFLX)对一些水生生物的生态毒理效应.同时介绍了NFLX对于选取的指标CYP450的影响机制,以及检测这些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30.
为探究水生生物受喹诺酮类抗生素影响的作用机制,选取2种典型的喹诺酮类抗生素——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将斜生栅藻和斑马鱼分别置于其溶液中暴露,在第5,10,15 d,检测并比较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质量浓度为0,30,60,120,360 mg/L时对斑马鱼和斜生栅藻体内SOD和CAT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喹诺酮类抗生素对斑马鱼和斜生栅藻SOD活性的影响趋势相似,说明斑马鱼和斜生栅藻SOD活性受影响的程度基本相同;喹诺酮类抗生素对斑马鱼和斜生栅藻CAT活性的影响呈现不同趋势,说明不同水生生物维持体内细胞抗氧化环境平衡的能力不同;喹诺酮类抗生素对斑马鱼试验组SOD活性、CAT活性影响的最大值及最小值均高于斜生栅藻试验组,说明2种喹诺酮抗生素对斑马鱼和斜生栅藻SOD活性和CAT抗氧化应激反应强度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喹诺酮类抗生素对水生生物的生态毒性效应提供了科学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