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6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83篇
系统科学   12篇
丛书文集   19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1007篇
自然研究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对重庆市梁忠高速公路填方路基边坡土壤开展室内模拟降雨试验,分析不同降雨强度和坡度条件下坡面产流和产沙的规律;结果表明:在0. 6 mm/min、0. 9 mm/min、1. 2 mm/min降雨强度条件下,起始产流时间随坡度呈减小趋势,当土体坡度一定时,起始产流时间不断减小,地表径流强度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当降雨强度一定时,土体的起始产流时间随土体坡度增大逐渐减小,从而反映出地表径流强度不断增大;降雨强度对土壤侵蚀的临界坡度有一定影响,但两者具体变化关系需进一步研究。另外,通过高速公路边坡水土流失机理进行了研究,展开了高速公路边坡水土流失主要诱因分析,提出了科学的高边坡的养护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2.
 以柴达木盆地西部尕斯库勒盐湖周缘岩系和湖内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淋滤实验和悬浮平衡模拟实验,探讨该盐湖不同物源的含铀性.分析表明,尕斯库勒盐湖周缘3 种岩系(老地层、上新世含盐岩系、第四纪沉积物)淋滤液水化学特征类似,且从淋滤液水化学特征可知该盐湖水化学具有明显的再溶盐特征;3 种岩系淋滤作用强烈,盐湖第四纪沉积物中的铀最容易被淋出,上新世含盐岩系中的铀次之,蚀源区岩石中的铀难淋出;悬浮平衡实验表明,悬浮液中铀含量随平衡时间增长呈现先迅速降低而后缓慢升高的变化趋势,而沉积颗粒物中铀含量变化趋势与悬浮液中铀含量刚好相反,说明铀在悬浮液和沉积颗粒物之间确实发生了交换,且交换速率较快;在平衡实验初期,悬浮液中铀含量快速降低的现象可能是悬浮液中的铀被固相吸附所致;不同时期铀的来源分析表明,在新近纪和第四纪早期,尕斯库勒盐湖内卤水和沉积物中的铀主要来自周边岩石的风化淋滤作用,铀补给量相对较少,而到了第四纪中、晚期,铀主要来自上新世含盐岩系风化淋滤和深部水补给,再加上沉积物和周边岩石化学风化,铀补给量相对前一时期大得多.  相似文献   
183.
采用湿分法将沉积物样品分成5个粒径的组分,对每个粒级的样品重液分离,收集轻组分和重组分,在显微镜下对沉积物中不同粒径轻重组分进行鉴定,对其中有机氯农药(OCPs)进行定量分析,探讨和分析了OCPs分布和沉积物不同组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4.
黄土高原坡沟系统径流泥沙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概化的坡沟系统模型,采用室内放水冲刷试验,对黄土高原坡沟系统径流侵蚀产沙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坡沟系统的产流产沙速率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产流量随放水量的增大呈明显的指数函数变化趋势,且增长率有增大趋势;产沙量随冲刷流量的增大呈幂函数增大趋势,增长率却逐渐减小;冲刷流量相同时,产沙速率随冲刷历时呈现出波动式的双峰增长趋势;在实验流量和时间范围内,坡沟系统的累积产沙量随累积径流量呈现出非常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85.
 近年来黄河下游河道来水来沙量持续减少,河道演变特性发生变化,同时引起黄河下游河道的“小水大灾”、“横河”、“斜河”等问题。针对日趋严重的水灾问题,本文选取黄河下游典型站点分析黄河下游河道对水沙过程变异的响应,得到初步认识:一方面,由于黄河来水量减小,水流挟沙能力降低,致使黄河下游河槽持续淤积抬高、河槽变窄、河道过水断面变小,易引起“小水大灾”;另一方面,由于来水来沙量变异,黄河漫滩概率减小,使黄河下游河型发生缓慢的改变,引起河势变化,原有的部分工程措施因水流流路的改变被迫废弃,甚至产生负作用,形成水灾。  相似文献   
186.
对海南岛北部红树林湿地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进行分析发现,东寨港、清澜港和新盈港沉积物表层中的Cu、As、Zn、Ni、Cr元素含量均高于海南土壤背景值.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显示重金属元素Cr、Cu、Ni、Zn相互问具有极其显著的相关关系,反映这些重金属元素有相同或相似的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87.
非均匀圆阵天线模型解模糊误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干涉仪的立体基线法与传统测向解模糊方法相比,天线摆放方式更为灵活。针对这一优点,建立了非均匀圆阵天线阵列模型,给出了该模型理论测向误差的表达式。通过分析解算过程中影响测向误差的因素,提出了一种减小天线阵列实际测向误差的方法。为保证系统具有一定的解模糊能力,给出了该方法中天线孔径对系统解模糊频段的限制条件。基于建立的天线模型,通过Matlab仿真,验证了方法及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对合理选择天线盘孔径、减小测向系统的误差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8.
【目的】探明河流植物群落下的底泥中碳氮磷和重金属的积累机制。【方法】在淮河上游地区索河流域不同生境类型(浅滩区和浅水区)下分别选取3处当地优势植物扁秆藨草(Scirpus planiculmis)和黑三棱(Sparganium stoloniferum)单优势群落,采集植物群落下和对照(植物盖度<5%)0~10 cm(表层)、≥10~20 cm(中层)和≥20~30 cm(下层)处的底泥,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植物群落下3个层次的底泥中OC(有机碳)、TN(全氮)、TP(全磷)、As、Cd、Co、Cr、Cu、Hg、Ni、Pb和Zn是否有显著富集效应,计算底泥中各元素的相对富集指数E(relative enrichment index, E),并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法分析相对富集指数的影响因素。【结果】扁秆藨草和黑三棱群落下的底泥中OC、TN、As、Cd、Cr、Hg、Ni、Pb和Zn有显著富集作用,且富集作用主要发生在表层底泥。整体上,植物群落下0~30 cm深的底泥中OC、TN和各重金属的E值主要受到各元素在底泥中本底值的影响,其次为植物种类,再次为生境类型,而底泥质地对其影响相对较小。【结论】在污染河流中种植当地优势挺水植物种可以使河流中的营养元素和重金属定向转移到植物群落下的底泥中,尤其是表层底泥中。这其中的主要驱动力表现为植物对水体中颗粒物和营养物质的拦截,以及植物枯落物和死亡根系的分解及矿化。扁秆藨草可能对Cd、Cr、Hg、Pb和Zn有吸收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189.
黄晨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19(16):330-338
基于实测水文泥沙资料,建立和验证了兴化湾海域大小嵌套的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模型与实测结果在水动力泥沙方面吻合,验证结果良好。以兴化湾港口规划工程为例,运用所建模型分析相关工程实施对周边海域水沙环境影响。结果表明:规划工程实施后,湾内流速局部有所调整;但变化范围和幅度均相对有限。采用断面潮量计算方法,得出工程前后湾内纳潮量中潮期间减小15%,大潮期间则为13. 1%; 1个月后,湾内水体交换率均在40%以上,与天然条件相比,交换率减小了6. 8%;工程后湾内含沙量仍保持了较低的状态;同时受近岸区滩涂围垦影响,使浅海区再悬浮泥沙来源减少,导致南侧海域含沙量有所降低。研究成果为兴化湾海域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0.
总结分析悬移质含沙量测量方法的代表性成果,评述各种测沙方法的适用性和突出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比热容原理测量含沙量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改制的比热容测量仪测定不同含沙量水体的比热容,建立含沙量与比热容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通过测量浑水的比热容来确定水体含沙量。研究结果表明:水体含沙量与浑水比热容呈明显的负线性关系,可采用测量浑水比热容的方法来确定水体的含沙量;含沙量的测量精度与浑水比热容的测量精度密切相关。该方法从热学的角度研究水体的含沙量,旨在为泥沙动力学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