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2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149篇
系统科学   31篇
丛书文集   80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5篇
现状及发展   34篇
综合类   2227篇
自然研究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关于地下岩盐溶腔利用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岩盐的蠕变、卤水的热膨胀以及卤水的渗漏是影响地下岩盐溶腔长期演变过程的三个主要因素.综述了国外在这三个方面的研究现状,以及国外学者所得到的一些结论.由于我国对岩盐溶解机理、岩盐溶腔的利用以及岩盐溶腔长期演变特性的研究相对薄弱,提出了在地下岩盐溶腔利用的过程中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2.
以Al粉、K2ZrF6为原料,在KCl LiCl的融盐介质中,利用高温融盐热还原法在氮化硅陶瓷基体表面镀锆金属化膜;以XRD分析镀膜物相成分,并用SEM对试样表面、断面进行显微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氮化硅陶瓷镀件表面镀膜外观呈银白色,并有有金属光泽;镀膜物质成分为Zr5Si3;镀层中无铝元素存在。  相似文献   
43.
利用双水相分配技术从甘草中提取甘草酸盐,测定了不同分子质量PEG/(NH4)2SO4双水相体系的分配系数,并利用改进Diamond—Hsu模型对此双水相体系的分配系数进行了数学关联。得到比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44.
盐生植物在对盐渍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结构。从根、茎、叶三方面总结了盐生植物的耐盐结构特点,旨在为盐生植物的研究提供更多的植物体微观结构资料。  相似文献   
45.
桑弘羊为西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理财家。他既有精深的财政理论,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在主持中央财政期间曾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财政改革,制定推行了一系列重要的财政措施,这些措施成效显著,起到了增加中央政府财政收入、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作用。  相似文献   
46.
导入红树DNA的番茄后代在NaCl胁迫下的某些生理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自花授粉后形成的花粉管通道将海岸耐盐植物红树总DNA导入番茄,其后代(D1、D2)受到NaCl的胁迫减弱,转化植株表现出一定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47.
合成了硅钨三乙醇胺盐和磷钨酸三乙醇胺盐,并以它们为催化剂,合成了乳酸正丁酯。并对硅钨酸三乙醇胺盐催化合成乳酸正丁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该催化剂易回收,可重复使用5次以上。  相似文献   
48.
泡沫分离法除去污水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采用泡沫法分离污水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采用一个平衡级,气液比为1:5,停留时间为35-40min时,脱除率可达92.5%。  相似文献   
49.
不同表面活性剂在盐酸介质中对钢的缓蚀协同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失重法研究了在盐酸介质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AS)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OP)对钢的缓蚀协同效应,讨论了产生协同效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50.
岩盐溶腔覆岩移动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概率积分法研究了岩盐水溶开采引起的溶腔上覆岩层移动规律,得出了覆岩的移动表达式及溶腔中心点处覆岩的下沉及变形公式。其结果与模拟试验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