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73篇 |
免费 | 80篇 |
国内免费 | 132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29篇 |
丛书文集 | 59篇 |
教育与普及 | 11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2篇 |
现状及发展 | 24篇 |
综合类 | 2556篇 |
自然研究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21篇 |
2022年 | 52篇 |
2021年 | 52篇 |
2020年 | 51篇 |
2019年 | 43篇 |
2018年 | 49篇 |
2017年 | 92篇 |
2016年 | 86篇 |
2015年 | 97篇 |
2014年 | 167篇 |
2013年 | 107篇 |
2012年 | 173篇 |
2011年 | 180篇 |
2010年 | 121篇 |
2009年 | 118篇 |
2008年 | 115篇 |
2007年 | 167篇 |
2006年 | 128篇 |
2005年 | 126篇 |
2004年 | 106篇 |
2003年 | 93篇 |
2002年 | 84篇 |
2001年 | 60篇 |
2000年 | 45篇 |
1999年 | 46篇 |
1998年 | 43篇 |
1997年 | 40篇 |
1996年 | 37篇 |
1995年 | 32篇 |
1994年 | 23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22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2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文用从头算方法,采用 STO—3G 基组,对系列硫氮环分子(包括未知分子)的基态几何构型进行了全优化,在优化的结果基础上,比较了硫氮环分子的稳定性,得出了硫氮环分子的稳定构型,本文还讨论了硫氮环分子的芳香性问题,说明在硫氮环系列分子中,只有一部分具有“多电子芳香性”。同时预测了 S_2N_3~+和 S_5N_~(2+)合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2.
几种栽培灵芝菌丝体生长营养条件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三种栽培灵芝品种菌株在不同碳源、氮源及不同种配方的母种培养基上的生长实验 ,筛选出适合其生长的最适碳源、氮源和最佳培养基配方 .试验结果表明 :三种栽培灵芝菌株菌丝体在玉米粉、可溶性淀粉、蔗糖、葡萄糖、乳糖和麦牙糖这几种碳源中 ,以玉米粉为最适碳源 ;在花生饼粉、酵母膏、蛋白胨等几种氮源中 ,以花生饼粉为最适氮源 .并表明在PDA培养基中添加蛋白胨和大量元素对菌丝体生长均有促进作用 ,且其影响效果可以累加 . 相似文献
53.
以小白菜为材料,设置4个镉(Cd)浓度水平以及3个氮素形态配比,分析镉-氮相互作用对小白菜生长及碳氮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Cd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μmol·L~(-1)时,对小白菜地上部分鲜重、总氮含量影响不显著;当Cd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0、100μmol·L~(-1)时,小白菜鲜重和总氮含量显著降低.无论是否添加Cd,硝铵比3/7处理的小白菜鲜重显著低于硝铵比10/0(全硝)和硝铵比7/3处理;100μmol L~(-1)Cd处理时小白菜地上硝酸盐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余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不同Cd浓度处理均降低了小白菜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提高了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相对于全硝处理,以硝铵比7/3为氮源可提高50μmol·L~(-1)Cd处理时小白菜的总氮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及100μmol·L~(-1)Cd处理的小白菜地上部分硝态氮含量.当以全硝及硝铵比7/3为氮源时,小白菜地上部分总碳含量随Cd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可溶性糖含量仅在100μmol·L~(-1)Cd处理时显著高于无镉对照组.小白菜地上部分总Cd含量随Cd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在全硝和硝铵比7/3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综上,不同硝铵比影响镉胁迫下小白菜的生长和碳氮积累,适宜硝铵配比有助于提高小白菜对镉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54.
低渗透油藏多段塞微生物驱开发指标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藏条件不同,微生物驱油体系的提高采收率能力和油藏适应性也有所差别,需要合理的注入参数对开发指标进行预测。通过模拟不同注入方式微生物驱油实验优化注入参数,在实验基础上综合运用前缘推进理论和经验回归方法,考虑微生物降低原油黏度以及影响油水相对渗透率等客观因素,建立一种将油井产能和含水变化规律结合的预测模型来预测微生物驱开发指标。微生物驱油实验表明,多段塞微生物驱较单一段塞微生物驱采收率可提高9.24%,见水时间能延长40.10%~40.14%,无水采收率提高18.44%;用该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微生物吞吐开井后的产油量、增油量、产液量和含水率,单井预测误差小于10%,区块总体产液量和产油量预测误差均小于3%,含水率仅为0.25%。矿场试验采用五级段塞交替注入调剖用微生物与驱油用微生物,试验区含水上升率由8.1%下降至-4.3%,综合递减率由13.3%下降到4.4%,控水稳油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5.
为进一步了解新集一矿煤层孔隙结构特征,通过压汞法和低温氮等温吸附法实验手段对新集一矿主采煤层孔隙发育特征进行研究。发现新集一矿主采煤层孔隙度较比两淮矿区其他地区高。其中以8煤层8XJ5号样为代表孔隙分布以小孔最发育,大孔较发育,中孔少见为特征和以13-1煤层13XJ10号样为代表孔隙分布以小孔最发育为特征的基质孔,孔隙之间的连通差,不利于瓦斯的抽排;以11-2煤层11XJ3号样和6-1煤层6XJ15号样为代表中孔发育,孔隙以裂隙性为主,孔隙之间的连通较好,有利于瓦斯的运移。 相似文献
56.
泡沫体系多流态渗流特征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郭兰磊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6(3):126-129
为研究低张力泡沫体系多流态渗流特征,采用泡沫驱替试验分析泡沫渗流的瞬态和稳态变化特点、泡沫体系流动过程中的高、低干度流态区特征以及两种流态的转化条件。结果表明:泡沫在岩心内是逐渐形成的,当泡沫达到稳态后呈活塞式驱替;泡沫渗流具有多流态特征,在高干度流态区,压力梯度随液相速度增加而增加,压力梯度的对数值与液相速度呈较好的线性关系,而与气相速度关系不大;在低干度流态区,压力梯度随气相速度增加而增加,压力梯度的对数值与气相速度呈一定的线性关系,而与液相速度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57.
为了获得更为直观的多层砂岩油藏水驱油渗流特征和机理,结合实际油藏地质特征,设计制备了一种大尺度可视化砂箱物理模型,进行了不同注水方式、不同注水速度的水驱油实验,考察了不同注采方式、不同注入速度对水驱油效率的影响,以及水驱油过程中的油水运动分布特征。该模型具有设计尺寸大、模拟程度高及直观可视等特点,较其他模型更具代表性。通过模拟NP 油田某区块砂岩地层,根据几何相似、井型相同、层序韵律相同、流体黏度相同的原则,更加真实的模拟地层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注水方式及注水速度对模型的采收率有较大影响。采油井数多,单井控制面积小,采收率略高;而注水速度低,油井见水晚,含水率上升缓,可以有效提高采收率,这一过程也反映了重力分异的影响。水驱特征曲线拟合表明,该实验过程符合水驱特征,能够较准确地预测可采储量及采收率。 相似文献
58.
海水围塘养殖生态系统氮磷负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连云港市宋庄镇有机海水养殖基地围塘海水氮磷污染负荷的实验分析、比较和验证研究,提出了新的计算N、P污染负荷的方法—"新化学分析法"。研究表明,新化学分析法的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且围塘海水养殖1公顷面积1个养殖周期的污染负荷分别为:混养组,氮42.1kg,磷10.01kg;单养组,氮85.4kg,磷20.6kg;同时证明海水混合养殖较单一养殖更能提高海水围塘生态系统的物质转换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59.
针对低渗透区块裂缝发育、层间串较严重,层内及层间储量动用不均衡等情况。选择氮气驱并进行了方案优化,主要是从5个方面进行了方案的优化,包括注入氮气量优化、氮气注入速度优化、氮气注入周期优化、汽水比优化、注氮气前置段塞优化等,优化结果如下:氮气和水交替注入周期为4个月、气水比为1∶2、注气速度6000m3/d、注水量70m3/d、试验设计注入纯氮气段塞0.13PV。现场实践证明,注气后试验区日油略有上升,含水略有下降,初步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60.
利用核磁共振仪、原油气相色谱仪、细管实验和特低渗透岩心物理模拟实验,对细管实验的CO2非混相驱和混相驱驱替原油过程中的产出物和残余油进行取样分析,并结合核磁共振实验分析结果得到特低渗透油藏注CO2微观驱油机制.结果表明,CO2非混相驱主要是萃取C18以前的组分,而CO2混相驱,不但可以萃取C18以前的组分,也能萃取C19—C25的组分,初期主要萃取低碳分子的组分,随着驱替的进行,逐步萃取较高碳分子的组分;与原油组分和非混相驱的残余油组分相比,混相驱的残余油中轻质组分所占比例减少,中间组分和重质组分所占比例较大,导致残余油黏度变大;在非混相气驱和混相气驱时,由于残余油黏度发生变化和胶质沥青沉淀,使岩心孔隙中一部分流体变成不可动流体,核磁共振图谱发生左移现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