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88篇
  免费   229篇
  国内免费   442篇
系统科学   247篇
丛书文集   189篇
教育与普及   33篇
理论与方法论   23篇
现状及发展   78篇
综合类   7186篇
自然研究   3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59篇
  2014年   288篇
  2013年   223篇
  2012年   351篇
  2011年   364篇
  2010年   288篇
  2009年   321篇
  2008年   339篇
  2007年   450篇
  2006年   424篇
  2005年   367篇
  2004年   309篇
  2003年   302篇
  2002年   281篇
  2001年   293篇
  2000年   246篇
  1999年   242篇
  1998年   217篇
  1997年   226篇
  1996年   180篇
  1995年   148篇
  1994年   160篇
  1993年   117篇
  1992年   119篇
  1991年   111篇
  1990年   105篇
  1989年   124篇
  1988年   83篇
  1987年   63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Lipid transport in microorganism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ummary Microorganisms are useful model systems for the study of intracellular transport of lipids. Eukaryotic microorganisms, such as the yeast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re similar to higher eukaryotes with respect to organelle structure and membrane assembly. Experiments in vivo showed that transport of phosphatidylcholine between yeast microsomes and mitochondria is energy independent; transfer of phosphatidylinositol to the plasma membrane and the flux of secretory vesicles take place by different mechanisms. Linkage of transfer and biosynthesis of phospholipids was demonstrated in the case of intramitochondrial phospholipid transfer. A yeast phosphatidylinositol/phosphatidylcholine transfer protein, which is essential for cell viability, was isolated and characterized. Another phospholipid transfer protein present in yeast cytosol, which has a different specificity, is currently under investigation. Transfer of phospholipids between cellular membranes was also demonstrated with prokaryotes. The cytoplasm and the periplasma of the gram-negative facultative photosynthetic bacteriumRhodopseudomonas sphaeroides contain phospholipid transfer proteins; these seem to be involved in the biosynthesis of prokaryotic membranes.  相似文献   
992.
“冲击-扰流柱”复合式结构换热特性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毅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7):1568-1571
“冲击-扰流柱”复合式结构是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尾缘区内重要的冷却结构,研究掌握该结构换热特性对提高叶片冷却设计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冲击孔相对扰流柱排列方式、高度、距离是该冷却结构的主要几何特征参数。每个参数分别选取两个典型参数,得到8个不同的几何模型,采用FLUENT商用软件计算每个模型的12个工况。研究表明,任意模型各个表面的换热强度均随着压比的增加而增大。同一个模型中冲击孔、扰流柱表面较其他表面具有更大的换热系数。一般来说,冲击孔相对扰流柱正向、中间高度、近距离射流能使该结构获得更好的换热性能。  相似文献   
993.
针对微通道换热器强化沸腾换热,提出分段式梯形换热结构,该结构可实现气泡在表面张力驱动下间断性流向通道两侧,保持中间加热区为液体,实现气液分相流动,进而强化沸腾换热性能。采用无水乙醇为工质,实验研究直肋和梯形结构铜基表面在热流密度为160~320 kW/m2和工质流量为0.4~2.0 g/s时壁温、换热系数等参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饱和沸腾区,梯形分相结构可有效实现气液分离,进而降低壁面温度,大幅提高换热系数;如在25 mm位置处,5段结构换热系数比平行结构换热系数提高了60.4%;在单相加热区,换热面积为主要影响因素,直肋结构换热系数略大,但换热系数比饱和沸腾时小一个数量级。平均换热系数分析得到5段结构微通道比平行结构微通道提高了53.8%,可见分段式结构可实现气液分相流动,有效提高沸腾换热的平均换热系数,增强整体换热能力。  相似文献   
994.
充分认识流体在碳酸盐岩酸蚀裂隙面上的渗流传热特性,实现地热能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是十分必要的。针对碳酸盐岩热储非均质性和缝洞发育的突出特点,采用自主研发的实时高温常规三轴试验系统,能够真实模拟岩石裂隙的真实对流换热过程。采用试验和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碳酸盐岩裂缝渗流传热耦合机理研究。结果显示,裂缝表面进行非均匀性溶蚀,形成一条具有导流能力的人工裂缝,达到改善流体渗流条件的目的;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对流换热系数增幅与流量、压强呈正相关;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碳酸盐岩单裂隙渗流传热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开展了实际热储层环境条件下对流换热仿真分析,实验结果验证了数值模拟的正确性与可靠性,获得了储层温度场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995.
为了深入了解涡轮叶片表面边界层转捩特性及其对换热系数的影响,在叶栅风洞中分别测量了进口雷诺数为5×105、6×105和7×105时叶片表面压力分布,并将压力数据加载到边界层计算程序TEXSTAN中,计算了每个进口雷诺数在来流湍流度为3%、5%和7%时叶片表面换热系数分布。结果表明,进口雷诺数增大,压力面转捩点基本不变,吸力面转捩点前移3%~7%相对弧长,换热系数沿叶片型面减小的区域缩短。来流湍流度对压力面流动和换热的影响弱于吸力面,湍流度增大使压力面转捩点前移5%~10%,换热系数增加16%~34%,使吸力面转捩点前移17%~24%,换热系数增加19%~41%。  相似文献   
996.
建立了等截面纵横弯曲梁的分布传递函数求解模型。这种模型可以适应复杂的边界条件和外力情况,表达公式形式简单规范,便于计算机编程处理。对于复杂系统,根据外力和约束的情况,将其分成多个子系统,并依照分布传递函数方法分别对每个子系统进行处理,借助有限元方法,建立整个系统的平衡方程,最后得出问题的解。  相似文献   
997.
为研究变截面微小通道的流动和传热特性,设计了9种不同微小尺度的变截面通道。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得出了流体在变截面微小通道中的传热特性以及与常规尺度通道的差异,分别比较了通道的进出口宽度比、高宽比对变截面、微小尺度通道传热特性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得到了描述水在变截面微小通道中的流动及传热特性的无量纲关联式。  相似文献   
998.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人工免疫系统算法——逐级反向选择算法,与Forrest提出的反向选择算法比较,在探测子的生成效率上有了本质性的提高.该算法将反向选择过程和克隆选择过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逐级反向选择算法用于具体的入侵检测,检测效果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999.
采用等流量法对回热器在600℃高温下进行传热性能试验,并利用Origin自定义函数曲线拟合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出了具有工程应用价值的Nu-Re准则关系式.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GSM的远程监控系统数据传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宇静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7(9):2082-20842091
介绍了基于GSM的短消息服务系统,分析了短消息发送平台的工作原理,提出了基于GSM短消息的监控系统架构,给出了系统部分核心代码,从而有效地解决了远程监控系统的数据采集与传输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