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1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41篇
系统科学   24篇
丛书文集   12篇
教育与普及   1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107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本文采用二维纬向平均模式,通过模拟试验,研究西太平洋中纬度海域海温异常对环流变化以及我国东部江淮、华北平原汛期降水的影响。按季节不同把海温异常分为南冷北暖型和南暖北冷型。结果表明前期海温异常,其后3—5个月西太平洋副高位置明显变化。例如,春季南冷北暖型异常分布(20°—35°N偏冷,35°N以北偏暖)则夏季副高增强,其脊线位置偏北,长江流域夏季(7—8月)偏旱,而华北地区偏涝。反之,得到相反的结果。  相似文献   
72.
该文提出了运用对数频域特性图由血管系统输入阻抗的动物实验值确定其解析表达式的方法,针对人体体循环系统输入阻抗的一组典型数据,运用该方法处理后,得到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3.
长江河口及其邻近海域的自然环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概述了长江河口演变过程和水下三角洲酌形成机理,河口地区潮汐作用、波浪作用和近岸流系的性质以及长江口外淡水扩散及其对邻近海域的影响等问题。本文还讨论了长江河口环流类型和特征、最大浑浊带分布及其变化、潮滩和水下三角洲的发育以及河口地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等。根据上述多方面环境因子的分析并进行汇总,作者对长江河口及其邻近海域的自然环境特征作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74.
Using the data, especially the GPS rawinsode data, observed in Anduo area of the Tibetan Plateau during the intensive observation period of GAME/Tibet in 1998,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dry to the rainy season along with their boundary layer characteristics is analyzed comprehensively.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formation of the rainy season in Anduo area is related closely to the general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The westerly belt moving north and the southeast damp current are basic conditions for development of the rainy season in Anduo area. In the dry season, the air is drier, air temperature higher, and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is strongly developed to cause its maximum height to reach about 3550 m. Moreover the sensible heat flux is dominant, and the latent heat flux is small in the interaction of land-atmosphere energy exchange, and a reverse humidity phenomenon occurs frequently. In the rainy season, the air is damper, air temperature lower, and the ABL height, with maximum of only about 2300 m, is lower. And the sensible heat flux becomes much smaller, the latent heat flux much larger in the interaction of land-atmosphere energy exchange. The reverse humidity phenomenon disappears.  相似文献   
75.
利用现代物流促进农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晶 《山西科技》2005,(1):67-68
文章就我国农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提出了运用现代物流来减缓和解决农业发展中的问题。详述了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特点及现状 ,并从物流角度就如何解决农业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了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76.
分析了工业化对自然生态循环平衡的破坏,指出科技是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平衡的根本要素,并对科技如何实现生态循环良性平衡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77.
台风是影响舟山的常见天气系统,台风影响时往往风雨交加。当0407号台风“蒲公英”穿越舟山时,舟山海域风不大,而台风离开后,舟山海域风力却突增到12级。这种情况是比较少见的,危害性很大。利用Micaps平台对台风周围的温度场、变压场、梯度场等大气环流进行分析,发现冷气团与台风外围暖气团相遇,生成了1对中尺度气压偶。因此,冷空气的侵入是造成这次强风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8.
平流层爆发性增温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1950~2003年逐日平均NCEP资料,对平流层爆发性增温(SSW)的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如下结果:北半球SSW具有多发性,在这53年里共发现了69次增温事件,平均每年一次以上,有些年份甚至出现2~3次;SSW中心位置随高度变化,在较低层(16 km附近)中心位置大部分偏于西半球的北美北部到北极地区,高层(30 km附近)附近其中心多偏于东半球欧亚大陆的北边到北极地区;北半球SSW最先发生在30 km附近的欧亚大陆以北地区,然后由上向下延伸和传递,同时中心位置也逐渐转到西半球的北美大陆北端;在北半球发生SSW期间,平流层温度场和环流场的变化也会影响到对流层,引起对流层温度场和环流场的变化.对2002年9月发生在南半球平流层的一次强爆发性增温进行分析表明,南半球的这次SSW发生时表现出的特征与北半球稍有不同,在较低层(16 km附近)SSW中心出现在东半球的南端,在较高层(25~30 km)SSW中心位于西半球的南端.  相似文献   
79.
为了解决游泳池水循环使用问题,采用理论设计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方法,介绍了游泳池水处理工艺设计及其应用实例。游泳池水经过过滤、消毒等处理后,达到了《游泳场所卫生标准》(GB9667-1996)中关于"人工游泳池水质卫生标准"的规定,可循环使用,解决了游泳池水循环使用问题,有助于污水资源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80.
Under UV-laser excitation, the Porites coral from Longwan bay waters. Hainan Island, could emit yellow-green fluorescence. After fitting the data of the fluorescent intensity (FI) of the coral with the rainfall (RF) in nearshore area of Qionghai. a good relationship between FI and RF was found with a linear formula of RF = 889 — 4.54 FI and 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78. Based on this formula, the rainfall sequence from 1982 to 1997 has been reconstructed. The peak annual rainfall is usually related to global El nino events. By fitting the data of the fluorescent intensity and the runoff (RO). a quadric formula was obtained as RO = — 0.0279FI —18.59 FI - 950.9 with 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74. The reconstructed runoff sequence from 1982 to 1997 coincided with the rainfall occurrenc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flood and drought incidents in coastal areas of the south China are affected by global change to a great ext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