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3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126篇
系统科学   134篇
丛书文集   43篇
教育与普及   11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13篇
综合类   199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红外导引头抗人工干扰性能评估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外导引头抗人工干扰性能评估是目前红外制导武器系统研究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采用层次分析法,充分利用导引头研制过程中各阶段的实验数据,综合的评估红外导引头抗干扰性能。文章采用单一准则构造了判断矩阵,初步导出了各研制阶段实验数据的权重。最后以某型号红外导弹为例,评估出它的综合抗干扰性能。  相似文献   
62.
As a newly developed precision technology, casting-forging complex near net forming process is utilized to produce complex components with a short lead time, low cost and high precision, thus to accelerate the response speed of the market and enhance the competitive power of products. In this paper, the casting-forging complex near net forming process of alternator claw pole was developed and investigated with a combination of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Qualified near net workpiece was manufactured, mechanical parameter and relative field information during the forming process was also obtained. While the alternator claw-pole is processed with this technology, the forming force is small, the process is short and the quality of forgings is perfect. Therefore, the complex casting-forging near net forming process of claw-pole is an energy and material saving technology, which will have a vast developing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63.
设计了一种基于Au/VO_2结构的可调控红外吸收器,由谐振贴片、介质夹层和金属背板3层结构组成。利用VO_2的温控相变特性,将部分田字形Au贴片结构替换为VO_2,通过改变环境温度对吸收器的吸收峰值、位置和带宽进行调控。由于VO_2具有温控相变特性,吸收器会在不同温度下表现出不同的吸波效果。当温度高于相变温度时,吸收器在远红外大气窗口形成一个吸收率为99.68%的吸收峰;当温度低于相变温度时,吸收器在中、远红外大气窗口分别形成吸收率为89.29%和99.83%的吸收峰。利用表面电流和磁场分布对吸收器的吸波机理进行分析,发现反向平行分布的表面电流激发出磁偶极子,进而产生强烈的磁谐振,达到吸波效果。最后分析了电磁波的极化方式和入射角度以及介质材料属性对吸波效果的影响,发现此吸收器具有较好的极化稳定性和大角度吸收性,并且吸收峰随着介电常数的增大向长波方向漂移。  相似文献   
64.
提出了天线时域平面近场测试中信号源稳定度误差的修正方法.建立了误差修正所需的参考信道,分析了信号源误差所包含的误差项,根据时域近场测试对采样信号进行近场重建和近远场变换的两种方式,分别给出时域-频域结合修正和纯时域修正的两种修正方法,针对信号源误差包含的误差项对采样信号进行修正.实测结果证明修正后得到的频域方向图和时远场波形与参考结果都比较吻合,证明了两种修正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5.
利用红外图谱法建立了蕨麻的红外指纹图谱.采用小波分析对红外光谱图进行去噪后,再把去噪后的光谱原始数据长度由1 868压缩到241,通过压缩后的数据对11批蕨麻进行了相似度计算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蕨麻的指纹图谱可用于蕨麻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66.
为克服传统光纤传感测试系统器件分散性大、过程复杂等局限性,结合红外光电传感及物联网技术,设计了全数字光纤传感测试系统。该系统以MCU( Micro Control Unit) 为主控单元,采用红外接近传感器作为IRLED( Infrared Light Emitting Diode) 驱动以及光电转换输出单元,RTC ( Real-Time Clock) 芯片及EEPROM( 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 进行时间读取及光电数据的实时存储,WiFi ( Wireless Fidelity) 模块实现光电数据的网传、按键及LC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显示单元完成人机交互等功能。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用于特殊环境下的非接触物体检测与颜色识别等场合,为进一步实现光纤传感测试系统的小型化及智能化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67.
王永军 《太原科技》2014,(12):76-77
面对井下交通安全管理多有盲区的现状,一套可自动区别人体与煤层的设备成为保证连采工作面安全生产的必备品,文章阐述了主动安全识别系统的理论及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68.
红外目标的探测背景具有复杂性和非平稳性,为提高后续检测性能,常常通过抑制背景来增强目标能量。针对传统背景抑制方法检测率低、虚警率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滤波器和图像多尺度变换的复杂背景抑制算法。首先,对红外图像进行改进的滤波处理获得预处理图像。其次,通过高斯金字塔多分辨技术,平滑图像背景。然后,采用Cubic插值算法提高图像的分辨率,得到背景估计图像。最后,将预处理图像和背景估计图像差分,获得背景抑制的结果。经验证,该算法实时性相对传统方法提高了19%,对于多种复杂的背景情况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同时,算法计算复杂度较低,有利于实现实时性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69.
测定了离子液体[bmim]Zn_2Cl_5在T=(323.15~1 173.15)K范围内的热重曲线,结果显示[bmim]Zn_2Cl_5在T637.15 K时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通过DSC测试得到[bmim]Zn_2Cl_5的比热容数据,在T=(251.15~383.15)K范围内可以用一个圆锥曲线很好地拟合。实验测定了[bmim]Zn_2Cl_5(2)+NH3(1)二元体系溶液的摩尔过量焓,其中氨的摩尔分数x1=(0.60~0.95),温度值为T=288.15 K,303.15 K,318.15 K,333.15 K。采用NRTL模型对过量焓数据进行拟合,得出二元可调参数和非随机参数。过量焓数据的测量误差和最大拟合偏差分别小于4.8%和4.3%。在[bmim]Zn_2Cl_5比热容和[bmim]Zn_2Cl_5/NH3过量焓数据的基础上,计算了氨质量分数w1=(0~1)、温度范围T=(273.15~343.15)K条件下[bmim]Zn_2Cl_5/NH3溶液的焓,所得焓浓图对于研究[bmim]Zn_2Cl_5/NH3吸收式制冷系统性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0.
基于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可较好地区分不同品牌的榨菜酱油样本.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测定榨菜酱油成分的定量分析模型,校正集样本中总酸、氨基酸态氮和食盐的分析模型决定系数(R2)分别为98.44,98.74和98.48,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分别为0.001 3,0.008 44和0.355.预测集样本中总酸、氨基酸态氮和食盐的外部验证决定系数(R2)分别为96.04,95.90,96.27,预测集标准偏差(RMSEP)分别为0.017 4,0.012 9,0.48.实验结果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可以用于测定榨菜酱油主要成分的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