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9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38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对美国人类学学会主办的重要期刊《美国人类学家》2001年所刊发文章的主要观点作了综述。其研究领域包括文化人类学、都市人类学、宗教人类学、体质人类学、语言人类学、应用人类学以及考古学等。  相似文献   
302.
叙述视角表现的是叙述与叙述本之间的关系,是叙述实现叙述行为,表现自我形态的重要手段。任何叙述行为的发生都存在视角关系,通过视角,我们可以感受到叙述知何讲述故事,感受到他和故事的距离,他切入故事的方式和程度。可以说没有叙述视角就没有叙述。  相似文献   
303.
奴隶叙事的巅峰之作《宠儿》里面充满了后现代的叙事技巧,碎片化便是其中的一种,碎片化叙事使得文本的主题指向更多的可能性。通过碎片性叙事,莫里森对文本中的灵魂人物宠儿完成了身份的解构。任何叙事都是制造人物身份。莫里森对宠儿身份碎片化的解构,在读者的阅读过程中得以还原,身份得以建构。碎片是对个人以及整个族群命运的隐喻,是对一段血腥、荒谬与黑暗的历史的隐喻。建构,目的就是为了修复那段被中断,或被改写的历史。  相似文献   
304.
由于电影叙事的语言越来越复杂化,观影体会和审美诉求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这导致了观影心理上的"缺失"感急需电影叙事从文本和形式两方面"给予"填补。本文旨在于厘清观影认知心理发生的三种变化,并把握这些变化,促使电影制作方对观众的观看动机、观看行为、观看目的有着更为深入的洞悉,对电影叙事给观众的心理审美带来的影响做出更适宜的改变,从而达到最佳的观影体验。  相似文献   
305.
1920年鲁迅小说《头发的故事》发表,《头发的故事》和早期的《狂人日记》在叙事层面存在惊人的相似性:除去不同的隐指读者,两者的叙事层次、人物功能和干预评论等均一脉相承。小说形式的"同"与"异"最终透露了作家的思想观念在不同时期的一致性和嬗变性,这对于理清现代文学史上纷繁复杂的鲁迅思想脉络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06.
从20世纪80年代的同一声音的独白式,翟永明以犀利的笔墨道出了女性敏感的神经和自我意识,从而奠定其女性诗人的地位,但同时"女性诗人"的称号也受到她本人的排斥.从第二人称的大量使用开始.她踏上了对话与交流之路,进而发展到完全抽离地第三人称书写,进入一个纯叙事性的"戏剧化"描写.自<时间美人>等一系列作品开始,诗人开始进行自我独自与戏剧描述的融合.这一流变过程同时也是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诗歌叙事声音,特别是女性诗歌的普遍道路.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在面对重压之下的个人形象的隐匿以及凸现,而最终完成现代女性书写者在面对社会压力中的自我话语的确立.  相似文献   
307.
文艺民俗批评以文艺人学观和文化民俗基因理论为基准,探讨文艺批评术语形成、批评空间构建、批评原理阐释和具体文艺批评实践等各个环节所受到的民俗沾溉。从有形物质民俗生活相、无形心意民俗生活相和行为社会民俗生活相等方面对贺拉斯《诗艺》的民俗予以梳理,可以生动展示其贵妍多姿的文艺民俗图。这些民俗意蕴的生成。取决于贺拉斯对其文艺民俗的文学批评观念表达。他不仅首次确立了“合式”、“合理”和“寓教于乐”的文学批评范式,还根据民俗承栽的民俗事理、民俗情趣与其批评观点之间的意义关联来随“俗”赋意:采掇民俗事理以直赋其意;化撷民俗理趣以类比推演;指摘民俗“馊”弊以皈依正意;激活民俗意象以转深其意。  相似文献   
308.
因果报应思想与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常见结构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果报应思想进入小说,成为小说情节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在很大程度上构筑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总体结构模式:情节巧合、预叙特征与大团圆结局。这一模式赋予了中国古代小说足够的传奇性与叙事结构上首尾相接、因果完整的特点,受到当时群众的广泛接受与欢迎;但与此同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小说家在情节叙述上的思维创造力。相似的情节发展曲线,雷同的结构模式,构成古代小说的一大特点。中国古代小说的公式化、模式化传统也因此而形成。  相似文献   
309.
亨利·詹姆斯在其短篇小说力作《赝品》中采用了第三人称有限视角,以意识中心夏洛蒂的视角进行叙述,但其中却完美地穿插着传统的全知叙事视角。本文将对这两种叙事视角在小说中产生的艺术魅力--有利地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调动了读者的积极性,立体地展现了人物的,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310.
“父与子”是一个不断被重复的文学母题,“父与子”的先验矛盾决定了文学中的“父与子”母题有着一种普遍性模式,这一模式在形式上表现为父子二元要素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在内容上则意味着对象征秩序的维护与拒斥。通过梳理中国现代家族家庭小说,可发现在中国现代家族家庭小说文本中,父子关系的对立隐喻着传统封建象在秩序下的民族遭际,小说文本普遍采用二元对立的叙事模式及家族逆子视角与“俯视”视点。中国现代家族家庭小说正是在“父与子”的反抗和牵扯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叙事模式,营造反叛与背离的叙事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