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74篇 |
免费 | 67篇 |
国内免费 | 66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24篇 |
教育与普及 | 9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4篇 |
现状及发展 | 3篇 |
综合类 | 96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14篇 |
2020年 | 21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27篇 |
2015年 | 26篇 |
2014年 | 66篇 |
2013年 | 43篇 |
2012年 | 50篇 |
2011年 | 42篇 |
2010年 | 37篇 |
2009年 | 37篇 |
2008年 | 36篇 |
2007年 | 56篇 |
2006年 | 56篇 |
2005年 | 45篇 |
2004年 | 45篇 |
2003年 | 33篇 |
2002年 | 46篇 |
2001年 | 41篇 |
2000年 | 29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51.
952.
以Nd2O3和TiO2为原料,采用超声波共振法合成了不同掺杂量、不同煅烧温度的纳米Nd2O3/TiO2光催化剂.对所制样品进行XRD、FT-IR、SEM表征;以有机染料罗丹明B为降解物来进行光催化性能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稀土Nd3+掺杂纳米TiO2能细化晶粒,抑制金红石相生成;在550℃下煅烧,n(Nd3+):n(TiO2)=0.2%的催化剂,加入协同催化剂30%的双氧水后,不仅降低基元反应活化能,而且是氧化剂具有捕获电子的能力,使催化反应在实验室中无灯源照射,催化时间6h,降解率达到93%. 相似文献
953.
954.
特种石墨尾料具有低灰分、较高的石墨化度和较大的碳微晶尺寸等特点,有望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通过XRD、SEM和比表面分析仪对特种石墨尾料石墨化处理前后样品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对比,评价了其电化学性能,探讨了特种石墨尾料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可行性及对其进行石墨化处理的必要性。结果表明,特种石墨尾料可以直接用作低端负极材料的生产原料;经过高温石墨化处理后,负极材料的循环性能、首次库仑效率和可逆容量均得到不同程度提升,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955.
利用微孔滤膜模拟低渗透储层的喉道,将微孔滤膜过滤实验和激光粒度仪相结合,对纳微米聚合物颗粒分散体系在微孔滤膜过滤前后的粒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并分析水化时间、注入压力、核孔膜尺寸、颗粒尺寸和颗粒浓度对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持其他条件为恒定值,存在一个最佳水化时间范围为大于240h,在该水化时间范围内,聚合物颗粒弹性变形能力逐步增强,使得更大粒径的聚合物颗粒得以通过1.2μm的喉道;增大注入压力,有助于更大粒径的聚合物颗粒通过1.2μm的喉道;增大聚合物颗粒浓度,会增强聚合物颗粒在1.2μm喉道处的封堵效果;不同尺寸分布的聚合物颗粒分散体系与一定大小的喉道相适应;聚合物颗粒粒径与喉道直径比值δ≥3.0的范围为聚合物颗粒直接封堵流动区域,1.0≤δ3.0的范围为聚合物颗粒弹性流动区域,δ1.0的范围为架桥封堵流动区域。 相似文献
956.
石墨/丙烯酸树脂电磁屏蔽涂料制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以水溶性丙烯酸树脂为基体,导电石墨为导电填料,通过高速分散制备电磁屏蔽涂料的体系中分别加入曲拉通X 100、OP-10、聚环氧乙烯基醚、阴离子型聚丙烯酸等分散助剂及钛酸酯偶联剂,采用不同共混工艺,希望改善石墨颗粒在聚合物中的分散性能,从而赋予涂料较高的电磁屏蔽效能;采用正交实验法,甄选在本实验条件下的最优导电填料用量、分散助剂及共混工艺.结果显示,该体系的最佳配方为:导电石墨用量为树脂重量的40%,分散剂种类为OP-10,分散剂用量为石墨重量的10%;共混工艺为偶联剂干法预处理;所选用偶联剂对实验影响相当较小. 相似文献
957.
采用光学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激光拉曼光谱等方法,研究吉林省烟筒山隐晶质石墨的矿物学特征及其对矿床成因的指示意义。矿石样品中石墨微晶的直径La=59~175nm,堆叠高度Lc=32~93nm;石墨化程度值在0.573~1.000之间,(002)层面间距在0.3352~0.3370nm范围内变化,D1峰与G峰的强度比值分布在0.07~0.28之间,据此计算得到变质温度范围为526~622℃,平均561℃,表明其变质程度可达普通角闪石角岩相。矿石光薄片中不同位置石墨的石墨化程度变化较大,含Fe矿物附近石墨化程度更高,指示石墨的结晶过程中受到含Fe化合物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958.
微细鳞片石墨分散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沉降法研究了微细鳞片石墨在水介质中的分散行为,考察了12种药剂对微细鳞片石墨的分散效果,通过测试加入分散剂前、后颗粒表面Zeta电位、悬浮液粘度的变化及颗粒间相互作用能的计算,研究了分散剂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传统表面活性剂对微细鳞片石墨分散效果不佳,高分子化合物羧甲基纤维素钠和聚丙烯酸钠是微细鳞片石墨的良好分散剂,加入分散剂使颗粒表面Zeta电位绝对值变大,提高了悬浮液的稳定性,降低了体系的粘度,分散剂的最佳质量浓度为500mg/L,合适的pH值为8.5~10.5;疏水性石墨在水介质中的分散行为不符合经典DLVO理论,颗粒表面疏水化作用对其分散和聚团起主导作用,分散剂通过增大静电斥力和空间位阻起作用. 相似文献
959.
通过溶胶-凝胶工艺制备了表面均匀的纳米TiO2光催化薄膜.用UV—Vis、AFM、XRD和XPS等对薄膜的表面形貌、结构和组成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TiO2膜的表面均匀,颗粒大小约50nm,晶型为锐钛矿型. 相似文献
960.
本文通过电化学方法探讨了纳米氧化铜修饰电极对硝基苯酚的电化学氧化及降解作用.考察了在不同p H值和修饰材料存在不同量度条件下,对硝基苯酚的电化学行为影响.结果显示:纳米氧化铜材料能明显地提高硝基苯酚在电极上氧化还原反应的可逆性,ΔE由在裸电极的0.862V降低为0.291V,氧化还原峰电流显著增加.使用钛基纳米氧化铜材料构建的电极,进行对硝基苯酚的电化学氧化,通过紫外可见光谱、高效液相色谱对电解后的溶液检测,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铜对硝基苯酚具有很好的催化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