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1篇
丛书文集   20篇
综合类   33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311.
对甲苯磺酸催化合成异丁酸丁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催化合成了异丁酸丁酯,确定了酯化优化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是:醇酸摩尔比为1.4:1.0,异丁酸用量为0.1mol的情况下,催化剂用量为0.5g,带水剂苯为5mL,反应时间2.0h,反应温度为108℃~124℃,精酯的收率达到92.4%。  相似文献   
312.
通过实验探讨了不同季节、不同规模及不同的开机方式对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有助于实现良好的开机控制和减少能源耗费。结果表明,系统冷量的产生时间与冷剂水泵的运行控制有关,燃烧器点火和溶液循环泵的开启顺序及开启时间对系统开机工况下的动态特性有较大影响。不同高、低压发生器筒体尺寸及溶液量的吸收式制冷机可采用不同的开机方式。  相似文献   
313.
以Fe2(SO4)3和K2S2O8为复配催化剂,对乳酸和正丁醇为原料合成乳酸正丁酯的反应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催化剂用量、酸醇摩尔比、反应时间等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醇物质的量之比1:3,催化剂1.6g,带水剂苯5.0ml,反应时间2.0h,减压蒸馏,收集80~82℃/1.8KPa的馏份,酯化产率达93.2%。  相似文献   
314.
硫酸氢钠催化合成对羟基苯甲酸丁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一水硫酸氢钠催化正丁醇与对羟基苯甲酸的酯化反应,合成了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研究结果表明,硫酸氢钠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考察了对羟基苯甲酸/正丁醇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及反应时间对酯产率的影响.在典型反应条件(对经基苯甲酸/正丁醇/硫酸氢钠的摩尔比=1:2:0.072,回流分水5h)下,所得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的产率为92.8%.该催化剂易于回收且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315.
采用光诱导法合成了人造血液的稳定剂全氟溴癸烷,考察了光源,温度,滴溴速度,反应时间等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对粗产品进行低温精制,得到的产品符合药品的纯度要求。  相似文献   
316.
固体酸催化合成乳酸正丁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评述了对甲苯磺酸、氨基磺酸、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磺化聚氯乙烯树脂、六水三氯化铁、聚氯乙烯三氯化铁树脂、氯化聚氯乙烯三氯化铁树脂、十二水合硫酸铁铵、一水合硫酸氢钠、树脂负载三氯化铝、稀土化合物、固体超强酸、杂多酸、沸石分子筛和维生素C等催化剂催化合成乳酸正丁酯的方法 .  相似文献   
317.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三种溴化重稀土甘氨酸配合物(GdBr3·3Gly·3H2O、TbBr3·3Gly·3H2O、DyBr3·3Gly·3H2O)的非等温热分解过程,用Ozawa法、Kissinger法、Achar微分法及Coats-Redfern积分法计算了配合物的热分解动力学参数(E和A),并推断出了配合物失第1分子水、失第2分子水、脱甘氨酸步热分解反应的机理函数,其热分解动力学方程分别为:da/dt=A/β·e-E/RT(1-α),dα/dt=A/β·e-E/RT(1-α)2,dα/dt=A/β·e-E/RT(1-α)2  相似文献   
318.
本文采用红外光谱分析、X 射线衍射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热机械分析、热重分析等实验手段,研究了丙烯腈(AN)/溴乙烯(VBr)共聚纤维在加热过程中环结构的形成、环化反应的特点、环化活化能的大小及 VBr 含量对环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聚组分 VBr 对环化时氰基的聚合(oligome-rization)有着强烈的引发作用,使环化活化能下降,以致在比较低的温度下就能进行环化反应。在DSC 图谱上,于环化放热主峰前呈现一个很宽的峰肩部分,放热范围变宽。放热过程趋于缓和。因此 AN/VBr 共聚纤维非常适合于作为碳纤维原丝。此外共聚组分 VBr 的含量对纤维的放热特性、环化度和环化序列长度都有显著影响。研究表明 VBr 含量在6%左右较为合适。含量过高,稳定化处理时纤维的环化度和环化序列长度反而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319.
二甲苯—2,6一二氯吲哚酚萃取比色法多用于测定水果、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但用于测定酸枣制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时,由于加入萃取剂二甲苯后产生胶凝现象,从而给分析工作带来困难。本文改用乙酸丁酯作萃取剂,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具有准确、快速、灵敏、简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320.
聚丙烯/聚丙烯酸正丁酯填充IPN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填充方法合成的第一聚合物网络为非交联的聚丙烯(PP)多孔网状结构,第二网络为交联的聚丙烯酸正丁酯(PnBA)的结晶/非晶共混体系的应力-应变力学性能和网络II弹性体组分PnBA对网络IPP组分的增韧作用,探讨了弹性体PnBA的交联剂用量、基质PP取向等因素对填充IPN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