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5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196篇
系统科学   21篇
丛书文集   67篇
教育与普及   34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507篇
综合类   2823篇
自然研究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176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223篇
  2005年   223篇
  2004年   205篇
  2003年   173篇
  2002年   179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43篇
  198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Fidgetin是2000年发现的一个AAA蛋白家族新成员,同源序列分析表明它与ka-tanin、spastin属于AAA家族的同一亚家族,因此可能也具有ATP依赖的微管切割活性,ATP的结合和水解应该发生于fidgetin蛋白中保守的AAA结构域.在大肠杆菌中重组表达的人源fidgetin like-1(FIGL-1)蛋白的AAA结构域片段(HsFIGL-1-AAA),纯化后的最终产率为每升5 mg蛋白.与AAA蛋白通常形成六聚体不同,HsFIGL-1-AAA在溶液中为单体,且其ATPase活性很低,仅为0.0063 s-1.与其他AAA蛋白的序列比对发现,Sensor 2 motif中保守的Arg残基在HsFIGL-1-AAA结构域中为Thr,但该位点的突变T609R并未明显改变该蛋白的ATPase活性.这些结果提示HsFIGL-1可能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发挥功能,这为进一步研究fidgetin及其同源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2.
以不同浓度的氯化钙(CaCl2)溶液作为保鲜液,对洋桔梗切花进行瓶插试验,研究其对切花形态变化和体内生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CaCl2溶液能明显延长洋桔梗切花保鲜时间,增加花枝鲜质量,保持切花的水分平衡,延缓呼吸高峰的出现,降低呼吸速率,延缓蛋白质降解与细胞膜相对透性的增大.其中,以400 mg/L处理的保鲜效果最佳,可使切花瓶插寿命比对照延长3.5 d.  相似文献   
143.
以农副产品下脚料豆渣为主要原料,利用乳酸菌、酵母菌和枯草杆菌为主的复合菌剂,通过微生物好氧与厌氧发酵的方法进行以豆渣为主的物质发酵实验研究,通过凯氏定氮法对发酵前后的豆渣进行粗蛋白含量的测定,测得豆渣的粗蛋白含量由发酵前的19.76%提高为28.06%,发酵后为发酵前的1.42倍.试验证明微生物发酵能有效降解豆渣中的蛋...  相似文献   
144.
取淋巴囊肿病病毒感染牙鲆组织,蛋白酶K裂解,PCR法成功获得了淋巴囊肿病病毒主要衣壳蛋白1.3 kb基因片段.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IPTG诱导表达.结果表明,该融合蛋白分子量约70 kD,可与抗LCDV多克隆血清特异反应.为LCDV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45.
分别提取手术切除人原发性HCC肝癌和癌旁肝组织总RNA并逆转录为cDNA,在hNTKL-BP1基因的高保守区设计相应引物和Taqman荧光探针,实时检测PCR产物的荧光强度,采用2-△△Ct方法分析比较该基因在人类肝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是44例原发性HCC肝癌组织中hNTKL-BP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肝组织(t=2.69,P<0.01),肝癌组织与癌旁肝组织hNTKL-BP1基因表达差异和肿瘤大小有一定的相关性(P=0.028),hNTKL-BP1基因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6.
为检测苏云金杆菌晶体蛋白Cyt1A对Vip3A表达和杀虫活性的影响,将p20和cyt1A基因与vip3A基因连接构建了重组质粒pHVC20,然后电激转化至苏云金杆菌无晶体突变株CryB中进行了共表达,以单独表达Vip3A蛋白的CryB(pHPT3)作为对照菌株。Westernblot结果显示,Vip3A蛋白在CryB(pHVC20)菌株中的最大表达量约为在CryB(pHPT3)菌株的2倍,这可能是由于前者中的辅助蛋白P20增加了Vip3A表达量的缘故,晶体蛋白Cyt1A的存在对Vip3A的正常表达没有影响。生物测定结果表明,CryB(pHVC20)和CryB(pHPT3)菌株对斜纹夜蛾初孵幼虫的LC50值分别为10.62!g/ml和78!g/ml,前者的毒力比后者提高了6倍,这表明Cyt1A蛋白和Vip3A蛋白对目标昆虫的毒力可能存在着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47.
用AFM直接观察、体外转录等实验技术组合,发现小白鼠(Balb/C)心肌体外转录状态的核DNA片段上的各种基因,处于垃圾DNA的特定的“转录平台”上。“转录平台”上的各种核活性基因的两端的调控序列,分别与特定开关蛋白质复合体结合(即可解离的开关蛋白质),中间的编码序列分别以非共价键特异结合可完全解离的转录活性因子等多种蛋白质;这些与核基因转录相关的蛋白质均由垃圾DNA的专一性蛋白质通路分别进行特异性正负反馈调控。  相似文献   
148.
日粮蛋白质水平对鹅生长性能及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28日龄、体重相近的合浦灰鹅60只,随机分为3个组,采用精料 青料(黑麦草等)混合的方式进行饲喂试验,试验期为42天。第70d采血测定血清中尿素氮、转氨酶活性、血脂和脂蛋白等生化指标,并进行屠宰测定和肌肉营养成分含量测定。试验结果表明:(1)生长前期(28~49日龄),第2组日增重较高,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生长后期(50~70日龄)第1组日增重较高,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鹅的血清尿素氮含量随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的降低而下降(P<0.05);血清转氨酶活性、脂类和脂蛋白含量等组间无显著差异。(3)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肉鹅屠宰性能无显著影响,鹅肉中的干物质、粗蛋白质、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肌内脂肪、肌苷酸含量与蛋白质有正相关,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蛋白质水平提高,肌肉的营养和风味有改善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9.
150.
Glycosylation constitute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 employed by biological systems to modulate protein biophysical properties. Due to the direct biochemical and biomedical implications of achieving control over protein stability and function by chemical means, there has been great interest in recent years towards the development of chemical strategies for protein glycosylation. Since current knowledge about glycoprotein biophysics has been mainly derived from the study of naturally glycosylated proteins, chemical glycosylation provides novel insights into its mechanistic understanding by affording control over glycosylation parameters. This review presents a survey of the effects that natural and chemical glycosylation have on the fundamental biophysical properties of proteins (structure, dynamics, stability, and function). This is complemented by a mechanistic discussion of how glycans achieve such effects and discussion of the implications of employing chemical glycosylation as a tool to exert control over protein biophysical properties within biochemical and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Received 15 December 2006; received after revision 28 March 2007; accepted 25 April 20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