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9篇
系统科学   8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63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21.
以塔里木轮南地区潜山油藏为例,综合分析了碳酸盐岩储层岩性、物性、构造、溶蚀等地质特征与酸压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岩石类型是控制油气产能的基本因素,岩溶类型及发育程度为主要因素。一间房组及鹰山组发育各类砂屑颗粒石灰岩,其原生孔隙发育,有利于岩溶作用发生,酸压效果好的储层均位于该层位内。(2)储层类型及裂缝发育程度是控制油气产能的关键因素,储层类型对酸压效果产能影响大小依次为洞穴型、裂缝-孔洞型、裂缝型。(3)古潜山不同岩性层位展布和不同岩溶地貌单元直接影响高产油气层段的纵向分布。高产井段距古潜山顶面的深度范围变化比较大,不同地区的分布深度不同,但主要分布在200m范围内,尤其是100m范围内;古潜山纵向深度对储层质量的控制仍受控于岩石类型和岩溶相带的分布。  相似文献   
122.
为了反映特低渗透油层基质-裂缝-水平井耦合流动的非达西渗流规律,完善非达西渗流条件下压裂水平井非定常渗流产能预测方法,建立完整的数学模型。对大庆敖南油田压裂水平井进行了优化设计数值模拟研究,研究了裂缝长度、裂缝条数、裂缝分布、水平井长度、裂缝间距、裂缝导流能力等对压裂水平井开发效果的影响,揭示了整体压裂基质-裂缝耦合两相流动开采变化规律。该模型物理概念清晰,模型先进,计算结果与试验和矿厂动态数据变化规律相符和吻合,可有效指导现场进行水平井压裂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23.
连续油管压裂技术进展(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过螺纹链接油管压裂技术在准确压裂定位、多层段隔离、裂缝有效封隔以及作业程序上存在局限.这里介绍了三种过连续油管压裂新工艺,并对各压裂工艺作用机理、工艺特征、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今后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难点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及探讨.与常规压裂工艺相比,连续油管压裂技术更加适应于不同类型油气藏增产改造的需要.在连续油管压裂现场应用过程中,配套连续油管井下工具、压裂液体系、压裂施工设计以及选井选层是确保工艺成功的关键;连续油管装备及可靠性依然是降低井下作业风险,减少作业失败的焦点.连续油管压裂技术潜力巨大,应当得到进一步应用与加强,以逐渐取代常规压裂技术.  相似文献   
124.
压裂改造体积(Stimulated Reservoir Volume, SRV)是页岩油气开发的重要参数之一。在多段水力压裂作业过程中,会存在不同压裂井段间压裂改造体积彼此重叠和单段压裂可能会形成复杂裂缝网络的问题。针对这两种情况,本文以微震事件的展布特征为基础,首先使用DBSCAN(Density 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算法消除微震事件的异常定位结果和将复杂微震事件展布进行分组处理,转化为多组分布特征相对简单的微震事件,然后使用最小体积封闭椭球算法(Minimum volume enclosing ellipsoid, MVEE)估算单段压裂改造体积,最后基于椭球体参数,利用仿射变换消除多段压裂改造体积的重叠区域和单段压裂的不同分组间的重叠区域,并最终估算出整体压裂改造体积。使用两组实测水力压裂微震监测数据对本文方法进行了验证,并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5.
酸化压裂是碳酸盐岩油气藏增产的主要措施和手段,即使采用较大规模施工,酸蚀缝长一般不超过120 m,而水力压裂技术能够实现大规模造长缝的目的。为此,开展水力压裂与酸携砂压裂相结合的复合酸化压裂技术研究及现场实验,以探索碳酸盐岩增产措施的新工艺技术。实验采用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岩心,模拟高温高压地层条件,通过测试水力加砂压裂裂缝、酸化压裂酸蚀缝、酸携砂压裂裂缝、水力压裂与酸携砂复合酸压裂缝的短期导流能力,探索评价了碳酸盐岩地层增产改造的新工艺技术,实验结果表明了碳酸盐岩地层实施复合酸化压裂可以实现较好的导流能力。基于导流能力实验评价结果,优化设计了4 口井的复合酸化压裂方案并进行现场施工,增产效果良好,为碳酸盐岩地层实施复合酸化压裂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6.
曲冠政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5):1281-1284,1288
水力压裂施工曲线分析是评价压裂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小型压裂施工曲线的分析,可以获得一些重要的地层参数,为大型压裂的施工设计提供必要的依据。采用施工曲线分析的方法,对转换后的施工曲线进行分析,判断施工过程中裂缝的延伸情况,指导压裂施工。应用施工曲线诊断软件,对一口井压裂施工各个阶段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诊断可靠,保证了压裂施工各阶段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7.
由于煤层的应力敏感性,在煤层气井的压裂过程中,随着高压流体的持续注入,压裂裂缝的产生势必会对附近的煤层渗透率产生影响。针对煤层气井压裂引起的渗透率损伤问题,通过理论计算的方法,建立了压裂引起的诱导应力与渗透率之间的关系式,通过计算实例,分析了压裂引起的渗透率的损伤特征。研究认为:压裂产生的诱导应力和引起的渗透率损伤均在裂缝两侧呈对称性分布;压裂对裂缝附近煤层渗透率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渗透率损伤现象明显;压裂引起的渗透率损伤可能是某些已压裂的煤层气井增产效果不明显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8.
用三维三相全组份油藏数值模拟器对低渗透油田有水力压裂垂直缝井的自然能量衰竭式开采过程进行了预测 ,并与不压裂的自然能量衰竭式开采过程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考察水力压裂垂直缝增产效果应从两个方面进行 ,即 :1 .瞬时地考察井的产量 ;2 .动态地考察生产过程 .水力压裂垂直缝在前期提高了井的产量 ,随着时间的进行 ,其效果逐渐减弱 ,最后消失 .这不仅仅是传统上认为的裂缝闭合造成的结果 ,而是因裂缝改变了渗流场造成的 ;水力压裂垂直缝提高了开采速度 ,但对采收率的影响微乎其微 ,利用物质平衡方法对其进行了分析 .水力压裂是改善低渗透油田生产效果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9.
粘弹性胶束压裂液的流变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粘弹性胶束清洁压裂液(VES-60)的流变动力学,首次建立了粘弹性胶束的流变动力学模型和方程,并用于描述粘弹性胶束压裂液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流变动力学模型能够确切描述粘弹性胶束的形成过程,模型计算值和实验值吻合良好,模型参数物理意义明确、合理。  相似文献   
130.
矩形井网整体压裂技术在浅层油藏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浅层油田的地质特点,在充分分析区块注采系统、油层地应力场以及油层裂缝发育情况的基础上,利用水力压裂整体优化设计软件,对矩形井网、正方形反九点井网和菱形反九点井网有利裂缝方位在油田的适应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确定最优整体压裂方案,争取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好的措施效果,以期在该区块实现整体高效开发。研究表明,矩形井网较适合于此油田。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矩形井网在不同井距和排距条件下缝长比和导流能力变化对压裂井日产油量和累积产油量这些开发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矩形井网,井距一定,压裂效果并非排距、缝长比和导流能力越大越好,而是存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导流能力40μm2·cm较好;缝长比0.1—0.2,井排距300m×250m较好;缝长比0.2,井排距400m×300m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