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2篇
系统科学   48篇
丛书文集   40篇
教育与普及   20篇
理论与方法论   20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16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207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71.
从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出发,提出了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2.
文章针对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在高校中的重要地位,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述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和强化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有利条件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3.
《秦王破阵乐》作为唐代大曲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其不仅对与唐有关的周边国家有影响,而且从宫廷传至民间,一直在今天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西安鼓乐》保留曲目中,还能看到它的存在。从其产生源流、传播路径、遗存现状及存在原因等方面开展探讨,挖掘其文化内涵,以彰显中华文化魅力,保护和传承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74.
文章对上个世纪末以来在阐释赵树理的《"锻炼锻炼"》中最有代表性的两种观点进行辨析,肯定"小腿疼"、"吃不饱"的外号"暗示了农民劳动积极性低下和生活待遇的低下"的观点,否定赵树理在创作中"怎么想就怎么写"的看法,认为小说"利用了当时一般文学创作惯用的歪曲生活真实的方法,曲折地反映出作家的民间立场"的观点确有"拔高"作家创作意图的嫌疑。指出在解读《"锻炼锻炼"》时,注意到由于政治话语、启蒙话语和民间话语的矛盾、裂隙产生的张力,导致作品出现歧义和多义的现象,才能避免得出偏执一端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5.
卢屏 《科技信息》2010,(29):176-177
文章紧密结合邓小平同志有关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讨论了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系、高校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立足邓小平有关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具体分析了做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创新工作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6.
当前思想品德课多媒体教学存在过于依赖多媒体、过于注重形式和信息量、机械僵硬满堂灌以及制作操作水平不高等问题,要解决和克服这些问题,应当辩证认识多媒体的教学功能,在课件设计制作上坚持适度性和实效性原则,在课件使用上做到充分准备、全面规划、强化互动、把握节奏四个要点。  相似文献   
177.
美国作为互联网的诞生地,其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体系正趋于完善,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我们应从强化学校教育、加强家庭教育、完善法制教育等方面着手,不断发展我国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模式,以适应网络技术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8.
《祝福》是鲁迅先生从知识分子的角度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思,通过"我"在故乡分别与"讲理学"的鲁四老爷与祥林嫂的话语交往活动,形象地呈现了当时的进步知识分子对社会中的这两类人进行话语启蒙活动的现实困境。前者反映着启蒙双方的身份认同问题,后者反映着启蒙者对被启蒙者的陌生与隔阂。  相似文献   
179.
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的全面提速,道德难题逐渐突显出来。18世纪英国思想巨匠亚当·斯密的经济伦理思想主张运用"公正的旁观者"的"同情"与"看不见的手"去实现经济利益与道德情操的统一。这一理论对于解决北部湾经济区的道德难题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0.
陈济棠主政广东期间,一直非常强调通过心理改造加强道德建设。此举一方面是为了控制人心,以巩固自己在广东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亦显示出他对当时社会世风日下、道德败坏现状的深沉忧虑,并力图加以改观,为民族复兴奠定良好的民众心理基础。陈济棠当年对社会病态心理的分析和针砭,至今亦仍有值得我们惕厉的内容。本文还将陈济棠的心理改造主张与孙中山的心理建设思想进行了比较,以期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陈氏的心理改造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